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7084发布日期:2022-04-09 02:4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复合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


背景技术:

2.管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常用的有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电线导管、雨水管等,随着技术的发展,管材的发展经历了普通铸铁管、水泥管、球墨铸铁管、镀锌钢管、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等,其中,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尤为突出。
3.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是利用纤维在管道外表面进行一定规律的缠绕而形成的一体化复合管材,纤维缠绕制品对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特性有显著效果,虽然现有的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通过纤维丝能增强管道的耐高压性,但是在输送高压流体过程中,当输送高压流体压力对各部分压力不一致时(如在弯折处),纤维丝受力不均匀随着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纤维丝断裂,从而导致管道破裂,影响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包括内管、外管以及设置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耐高压层,所述耐高压层包括沿内管长度方向均匀套设在内外侧的耐压环组件,所述耐压环组件包括移动环以及滑动设置在移动内侧的多个弧形块,其中,所述移动环的内侧呈漏斗状,且移动环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弧形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且弧形块的斜面与移动环的内侧相互适配,所述弧形块的斜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t型滑槽相互适配的t型滑条,且弧形块远离内管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贯穿设置有过线孔,且多个所述弧形块合围形成环形,相邻所述耐压环组件之间的移动环之间固定有贯穿过线孔的连接件。
6.优选的,所述移动环的最小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7.优选的,所述弧形块的个数为6个。
8.优选的,6个所述弧形块合围形成环形的内径与内管外径相等。
9.优选的,所述内管为复合管材。
10.优选的,所述外管为塑料管材。
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或连接杆。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发明的耐高压层包括沿内管径向方向均匀套设在内外侧的耐压环组件,其中耐压环组件包括移动环以及滑动设置在移动内侧的多个弧形块,在应用时,当内管中运输的流体对管道内部压力一致时,会使的内管受压力过大的位置处向外凸出,此时使得对应耐压环组件的对应弧形块向外移动,而耐压环组件的对应弧形块向外移动时,由于移动环内侧呈漏斗状,弧形块的斜面与移动环的内侧相互适配,且移动环受外管的限制不能在径向
上移动,进而移动环会沿着内管长度发向发生移动,此时由于移动环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t型滑槽,弧形块的斜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t型滑槽相互适配的t型滑条,从而使得其他的弧形块也如受压的弧形块一样也向外侧移动,将压力分散至外管周向上,又由于耐压环组件之间的移动环之间固定贯穿过线孔的连接件,即内管长度方向上移动环同时移动,同上原理,又将压力分散至内管长度方向上,即在本发明某处发生压力过大导致内管某处发生形变时,通过耐压环组件可将压力分散至外管长度方向以及外管周向上,使得本发明具有优异点的耐高压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的a-a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2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内管;2、外管;3、耐高压层;31、耐压环组件;311、移动环;312、弧形块;313、t型滑槽;314、t型滑条;315、过线孔;316、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包括内管1、外管2以及设置在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耐高压层3,内管1为复合管材,外管2为塑料管材,耐高压层3包括沿内管1长度方向均匀套设在内外侧的耐压环组件31,耐压环组件31包括移动环311以及滑动设置在移动内侧的6个弧形块312,其中,移动环311的内侧呈漏斗状,且移动环311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t型滑槽313,弧形块312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且弧形块312的斜面与移动环311的内侧相互适配,弧形块312的斜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t型滑槽313相互适配的t型滑条314,且弧形块312远离内管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贯穿设置有过线孔315,且6个弧形块312合围形成环形,相邻耐压环组件31之间的移动环311之间固定有贯穿过线孔315的连接件316,连接件316为钢丝绳或连接杆,移动环311的最小内径大于内管1的外径,6个弧形块312合围形成环形的内径与内管1外径相等,移动环311的外径小于6个弧形块312合围形成环形的外径。
21.工作原理:应用时,当内管1中运输的流体对管道内部压力一致时,会使的内管1受压力过大的位置处向外凸出,此时使得对应耐压环组件31的对应弧形块312向外移动,而耐压环组件31的对应弧形块312向外移动时,由于移动环311内侧呈漏斗状,弧形块312的斜面与移动环311的内侧相互适配,且移动环311受外管2的限制不能在径向上移动,进而移动环311会沿着内管1长度发向发生移动,此时由于移动环311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t型滑槽313,弧形块312的斜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t型滑槽313相互适配的t型滑条314,从而使得其他的弧形块312也如受压的弧形块312一样也向外侧移动,将压力分散至外管1
周向上,又由于耐压环组件31之间的移动环311之间固定贯穿过线孔315的连接件316,即内管1长度方向上移动环311同时移动,同上原理,又将压力分散至内管311长度方向上,即在本发明某处发生压力过大导致内管1某处发生形变时,通过耐压环组件31可将压力分散至外管1长度方向以及外管2周向上,使得本发明具有优异点的耐高压性。
2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包括内管(1)、外管(2)以及设置在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耐高压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压层(3)包括沿内管(1)长度方向均匀套设在内外侧的耐压环组件(31),所述耐压环组件(31)包括移动环(311)以及滑动设置在移动内侧的多个弧形块(312),其中,所述移动环(311)的内侧呈漏斗状,且移动环(311)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t型滑槽(313),所述弧形块(312)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且弧形块(312)的斜面与移动环(311)的内侧相互适配,所述弧形块(312)的斜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t型滑槽(313)相互适配的t型滑条(314),且弧形块(312)远离内管(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贯穿设置有过线孔(315),且多个所述弧形块(312)合围形成环形,相邻所述耐压环组件(31)之间的移动环(311)之间固定有贯穿过线孔(315)的连接件(3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环(311)的最小内径大于内管(1)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块的个数为6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6个所述弧形块(312)合围形成环形的内径与内管(1)外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为复合管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为塑料管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16)为钢丝绳或连接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压纤维丝缠绕型复合管,包括内管、外管以及设置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耐高压层,所述耐高压层包括沿内管长度方向均匀套设在内外侧的耐压环组件,所述耐压环组件包括移动环以及滑动设置在移动内侧的多个弧形块,其中,所述移动环的内侧呈漏斗状,且移动环的内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T型滑槽,所述弧形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且弧形块的斜面与移动环的内侧相互适配,所述弧形块的斜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T型滑槽相互适配的T型滑条。本发明某处发生压力过大导致内管某处发生形变时,通过耐压环组件可将压力分散至外管长度方向以及外管周向上,使得本发明具有优异点的耐高压性。有优异点的耐高压性。有优异点的耐高压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昌会 潘诚 王利平 严光辉 吕晓琳 陆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斯通管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7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