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通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3604发布日期:2022-02-08 09:2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电动三通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三通阀,特别是电动三通调节阀。


背景技术:

2.三通阀主要由阀体、与阀体扣合的阀盖,阀体上设有三条介质通道、各介质通道之间设有连接腔,通过由电机驱使阀杆带动阀塞上下运动从而使三条介质通道的各自连通状况,满足不同的生产需要。
3.普通的三通阀其结构简单,在应对高热量的介质运输过程中会因为三通阀自身耐热性和散热性不佳导致三通阀温度过高,从而严重影响电机等设备的正常工作,严重时还会造成设备故障,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现有的三通阀都是一体式结构,在维修过程中只能将其整个拆除进行检修,其检修不仅繁琐,而且检修时间较长影响使用。
4.所以,工厂现有的三通阀存在耐热性一般容易损坏和一体式结构不方便检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三通调节阀。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性好提高其耐热性从而不易损坏和可拆卸安装结构方便拆卸检修的优点。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动三通调节阀,包括主阀体、设于主阀体底部的下阀体、设于主阀体上方的电机组件和设于主阀体与电机组件之间的散热组件;所述主阀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主阀体的底部设有与下阀体连通的下阀口;所述下阀体底部设有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顶部和第二阀口底部均倾斜设有分隔板;两块所述分隔板之间开设有通道口;所述下阀体通过多根螺栓与主阀体相连;所述主阀体的内壁设有连通的中空夹层,主阀体左侧底部设有与中空夹层连通的冷却入液管,主阀体右侧顶部设有与中空夹层连通的冷却出液管;所述电机组件包括位于主阀体上方中部的电机、与电机相连并设于主阀体内可升降移动的阀杆和设于阀杆上并与通道口相对应的阀塞。
7.前述的电动三通调节阀中,所述阀塞的高度高于所述通道口的高度,所述阀塞的宽度与通道口一致,确保阀塞能上下通过通道口又能堵塞住通道口。
8.前述的电动三通调节阀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于主阀体上的固定座、设于固定座上的散热支撑套管、螺旋状均匀分布于散热支撑套管外侧的散热鳍板和螺旋缠绕设与散热支撑套管外部的金属散热管;所述金属散热管与散热鳍板相对应设置,金属散热管位于上下相邻的散热鳍板之前。
9.前述的电动三通调节阀中,所述金属散热管位于底部的一端设有与冷却出液管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金属散热管位于顶部的另一端设有与冷却液处理装置相连的排液管。
10.前述的电动三通调节阀中,所述下阀体顶部设有阶梯状凸起,主阀体底部设有与阶梯状凸起相对应的阶梯状凹槽;所述下阀体的阶梯状凸起由内而外呈阶梯下降的形状;
所述阶梯状凸起包括低台阶和高台阶;所述低台阶的转角处设有第一密封条,高台阶的中部设有第二密封条;所述主阀体底部设有与第一密封条相对应的第一密封槽和与第二密封条相对应的第二密封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阀体内开设中空夹层,中空夹层经冷却入液管和冷却出液管连通后可以往中间夹层内流通冷却液,通过冷却液来带走主阀体内介质的热量,提高主阀体的耐热性和散热能力,从而减轻高温对主阀体的影响,降低主阀体的故障率;主阀体与下阀体采用螺栓连接,两者可快速拆卸和安装,方便检修能节省维修时间从而减少对工作的影响。
12.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性好提高其耐热性从而不易损坏和可拆卸安装结构方便拆卸检修的优点。
1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设散热支撑套管,并在散热支撑套管上设置螺旋分布的散热鳍板和金属散热管,金属散热管设置在相邻散热鳍板之间,通过将冷却出液管与金属散热管相连,从而能通过冷却液对主阀体与电机组件进行散热,防止高温对电机组件造成破坏;而且散热鳍板也能提高本实用新型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14.下阀体顶部设置成阶梯状凸起,且主阀体底部设置与其对应的阶梯状凹槽,并且在下阀体阶梯处设置两条密封条,主阀体阶梯处设置相对应的密封槽,密封槽与密封条相对应配合提高密封性,而阶梯状设置能起到方便对位的作用,便于对位安装。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17.附图中的标记为:1-主阀体,11-中空夹层,111-冷却入液管,112-冷却出液管,12-第一阀口,13-第二阀口,14-下阀口,15-分隔板,2-电机,21-阀杆,22-阀塞,3-散热支撑套管,31-散热鳍板,32-固定座,4-连接管,41-金属散热管,42-排液管,5-下阀体,51-第三阀口,61-第一密封条,62-第二密封条,71-第一密封槽,72-第二密封槽,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19.实施例。电动三通调节阀,构成如图1-2所示,包括主阀体1、设于主阀体1底部的下阀体5、设于主阀体1上方的电机组件和设于主阀体1与电机组件之间的散热组件;所述主阀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一阀口12和第二阀口13,主阀体1的底部设有与下阀体5连通的下阀口14;所述下阀体5底部设有第三阀口51;所述第一阀口12顶部和第二阀口13底部均倾斜设有分隔板15;两块所述分隔板15之间开设有通道口;所述下阀体5通过多根螺栓9与主阀体1相连;所述主阀体1的内壁设有连通的中空夹层11,主阀体1左侧底部设有与中空夹层11连通的冷却入液管111,主阀体1右侧顶部设有与中空夹层11连通的冷却出液管112;所述电机组件包括位于主阀体1上方中部的电机2、与电机2相连并设于主阀体1内可升降移动的阀杆21和设于阀杆21上并与通道口相对应的阀塞22。
20.所述阀塞22的高度高于所述通道口的高度,所述阀塞22的宽度与通道口一致,确
保阀塞22能上下通过通道口又能堵塞住通道口。
21.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于主阀体1上的固定座32、设于固定座32上的散热支撑套管3、螺旋状均匀分布于散热支撑套管3外侧的散热鳍板31和螺旋缠绕设于散热支撑套管3外部的金属散热管41;所述金属散热管41与散热鳍板31相对应设置,金属散热管41位于上下相邻的散热鳍板31之前。
22.所述金属散热管41位于底部的一端设有与冷却出液管112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4,金属散热管41位于顶部的另一端设有与冷却液处理装置相连的排液管42。
23.所述下阀体5顶部设有阶梯状凸起,主阀体1底部设有与阶梯状凸起相对应的阶梯状凹槽;所述下阀体5的阶梯状凸起由内而外呈阶梯下降的形状;所述阶梯状凸起包括低台阶和高台阶;所述低台阶的转角处设有第一密封条61,高台阶的中部设有第二密封条62;所述主阀体1底部设有与第一密封条61相对应的第一密封槽71和与第二密封条62相对应的第二密封槽72。


技术特征:
1.电动三通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体(1)、设于主阀体(1)底部的下阀体(5)、设于主阀体(1)上方的电机组件和设于主阀体(1)与电机组件之间的散热组件;所述主阀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第一阀口(12)和第二阀口(13),主阀体(1)的底部设有与下阀体(5)连通的下阀口(14);所述下阀体(5)底部设有第三阀口(51);所述第一阀口(12)顶部和第二阀口(13)底部均倾斜设有分隔板(15);两块所述分隔板(15)之间开设有通道口;所述下阀体(5)通过多根螺栓(9)与主阀体(1)相连;所述主阀体(1)的内壁设有连通的中空夹层(11),主阀体(1)左侧底部设有与中空夹层(11)连通的冷却入液管(111),主阀体(1)右侧顶部设有与中空夹层(11)连通的冷却出液管(112);所述电机组件包括位于主阀体(1)上方中部的电机(2)、与电机(2)相连并设于主阀体(1)内可升降移动的阀杆(21)和设于阀杆(21)上并与通道口相对应的阀塞(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通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于主阀体(1)上的固定座(32)、设于固定座(32)上的散热支撑套管(3)、螺旋状均匀分布于散热支撑套管(3)外侧的散热鳍板(31)和螺旋缠绕设于散热支撑套管(3)外部的金属散热管(41);所述金属散热管(41)与散热鳍板(31)相对应设置,金属散热管(41)位于上下相邻的散热鳍板(31)之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三通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管(41)位于底部的一端设有与冷却出液管(112)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4),金属散热管(41)位于顶部的另一端设有与冷却液处理装置相连的排液管(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通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5)顶部设有阶梯状凸起,主阀体(1)底部设有与阶梯状凸起相对应的阶梯状凹槽;所述下阀体(5)的阶梯状凸起由内而外呈阶梯下降的形状;所述阶梯状凸起包括低台阶和高台阶;所述低台阶的转角处设有第一密封条(61),高台阶的中部设有第二密封条(62);所述主阀体(1)底部设有与第一密封条(61)相对应的第一密封槽(71)和与第二密封条(62)相对应的第二密封槽(7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三通调节阀,包括主阀体、下阀体、电机组件和散热组件;主阀体两侧设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底部设有下阀口;下阀体底部设第三阀口;第一阀口顶部和第二阀口底部均倾斜设有分隔板;下阀体通过螺栓与主阀体相连;主阀体内壁设有中空夹层,主阀体两侧分别设有冷却入液管和冷却出液管;电机组件包括电机、阀杆和阀塞。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阀体内开设中空夹层,往中间夹层内流通冷却液,带走主阀体内介质的热量,提高主阀体的耐热性和散热能力,减轻高温对主阀体的影响,降低主阀体的故障率;主阀体与下阀体采用螺栓连接,两者可快速拆卸和安装,方便检修能节省维修时间从而减少对工作的影响。从而减少对工作的影响。从而减少对工作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茨中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9
技术公布日:202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