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9792发布日期:2022-10-04 22:5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奶制品生产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


背景技术:

2.托轮是支撑转炉运行的关键辅助机构,起到支撑转炉运转进行进料、添加冷料、倒渣和倒铜作业的重要作用,托轮除承受支撑反力、托轮等部件静载荷外,还要承受动载荷及冲击载荷,托轮能否稳定正常转动的关键在于润滑油脂供油管路系统是否畅通精准加注,因而托轮轴承是支撑转炉正常运转的关键。
3.现有转炉托轮轴有2套润滑油脂加注站(如图3所示),分别安装于转炉左右两侧,润滑油脂加注站把贮油桶里的润滑油脂依次经进油管、电动润滑泵、总阀、出油管,再进入集成式分配阀体后,在泵压的作用下将润滑油脂挤压于多个托轮轴瓦润滑部位进行润滑。因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润滑油脂在转炉热辐射、混入外界的杂质的作用下,易硬结堵塞油路和集成式分配阀体,造成集成式分配阀体有泄漏现象,油压分配不均、压降衰减与不足,难以调节和维修等因素,无法满足每个转炉托轮轴瓦润滑油脂的保障供给,造成托轮轴瓦润滑油脂发生氧化变质、基础油减少、以及在工作中逐渐消耗等使得托轮轴瓦润滑失效,最终导致托轮轴瓦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包括转炉及其支撑其的多个托轮轴瓦,转炉侧部设置有给托轮轴瓦加注润滑油脂的润滑油脂加注站,所述润滑油脂加注站通过输油管与分配管连接,所述分配管与各个托轮轴瓦设置单回路注油油路,所述分配管和各个单回路注油油路设置有注油排油装置。
7.优选的,所述单回路注油油路包括与分配管分配连接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出口端与托轮轴瓦注油孔连接。
8.优选的,所述输油管上安装有控制总阀,所述出油管上安装有控制阀。
9.优选的,所述注油排油装置包括与输油管连接设置的气泵,所述气泵与输油管连接处设置有开关阀。
10.优选的,所述注油排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出油管末端的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连接有外排润滑油脂的排油管。
11.优选的,所述排油管的出口下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润滑油脂的集油桶。
12.优选的,所述集油桶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集油盘,所述集油盘上部连接有拉把。
13.优选的,所述润滑油脂加注站包括相互连接的电动润滑泵、贮油桶,所述电动润滑
泵的出口与输油管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分配管和出油管上包覆有隔热棉。
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可以保证每个托轮轴瓦供油的精准供油,延长检修周期,提高托轮轴瓦的使用寿命,起到降耗降本的作用,保障了设备的运行安全,确保粗铜吹炼的生产任务。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系统图;
17.图2是本实用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现有技术系统图;
19.图中:转炉1、润滑油脂加注站2、电动润滑泵201、贮油桶202、输油管3、集成式分配阀4、连接管5、托轮轴瓦6、控制总阀7、气泵8、分配管9、出油管10、控制阀11、三通阀12、排油管13、集油桶14、集油盘15、拉把16。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包括转炉1及其支撑其的多个托轮轴瓦6,转炉1侧部设置有给托轮轴瓦6加注润滑油脂的润滑油脂加注站2,所述润滑油脂加注站2通过输油管3与分配管9连接,所述分配管9与各个托轮轴瓦6设置单回路注油油路,所述分配管9和各个单回路注油油路设置有注油排油装置。
22.进一步,所述单回路注油油路包括与分配管9分配连接的出油管10,所述出油管10出口端与托轮轴瓦6注油孔连接。
23.进一步,所述输油管3上安装有控制总阀7,所述出油管10上安装有控制阀11。
24.进一步,所述注油排油装置包括与输油管3连接设置的气泵8,所述气泵8与输油管3连接处设置有开关阀。
25.进一步,所述注油排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出油管10末端的三通阀12,所述三通阀12连接有外排润滑油脂的排油管13。
26.进一步,所述排油管13的出口下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润滑油脂的集油桶14。
27.进一步,所述集油桶14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集油盘15,所述集油盘15上部连接有拉把16。
28.进一步,所述润滑油脂加注站2包括相互连接的电动润滑泵201、贮油桶202,所述电动润滑泵201的出口与输油管3连接。
29.进一步,所述分配管9和出油管10上包覆有隔热棉。
30.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监理用钢筋间距检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本实用在对转炉1的各个托轮轴瓦6进行加注润滑油脂时,启动润滑油脂加注站2的电动润滑泵201将贮油桶202内的润滑油脂加压通过输油管3输送到分配管9,沿着出油管10进入到对应的托轮轴瓦6进行注油,通过控制出油管10上的控制阀11,单路控制的模式可使每一路出油管10供油时都能获得充足的油压(加油时对应的一根出油管的控制阀11处于打开状态),并可实现单独为每个轴瓦供油的精确控制与精准打油润滑,以达到精准供油润滑无一遗漏的目的,可确保
转炉的运转安全;
31.当逐一对托轮轴瓦6上进行加注润滑油脂完成后,关闭控制总阀7,打开处在分配管9最前端连接的出油管10末端的三通阀12,使出油管10与排油管13连通,将集油桶14对准排油管13,启动气泵8对分配管9和对应的出油管10内残留的润滑油脂进行加压,使润滑油脂排出到集油桶14内,接着逐一打开后续的三通阀12的各个出油管10进行排油处理,实现分配管9和出油管10的润滑油脂的收集,以防止残留的润滑油变质,保证后续加注润滑油的质量,延长的托轮轴瓦6的使用寿命;
32.当集油桶14收集润滑脂后,可以通过拉把16向上拉动集油盘15,将集油桶14内的润滑脂导出进行处理,保证后续集油桶14的正常集油。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包括转炉(1)及其支撑其的多个托轮轴瓦(6),转炉(1)侧部设置有给托轮轴瓦(6)加注润滑油脂的润滑油脂加注站(2),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脂加注站(2)通过输油管(3)与分配管(9)连接,所述分配管(9)与各个托轮轴瓦(6)设置单回路注油油路,所述分配管(9)和各个单回路注油油路设置有注油排油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回路注油油路包括与分配管(9)分配连接的出油管(10),所述出油管(10)出口端与托轮轴瓦(6)注油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3)上安装有控制总阀(7),所述出油管(10)上安装有控制阀(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排油装置包括与输油管(3)连接设置的气泵(8),所述气泵(8)与输油管(3)连接处设置有开关阀。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排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出油管(10)末端的三通阀(12),所述三通阀(12)连接有外排润滑油脂的排油管(13)。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13)的出口下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润滑油脂的集油桶(14)。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桶(14)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集油盘(15),所述集油盘(15)上部连接有拉把(16)。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脂加注站(2)包括相互连接的电动润滑泵(201)、贮油桶(202),所述电动润滑泵(201)的出口与输油管(3)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托轮轴润滑油脂加注系统,包括转炉及其支撑其的多个托轮轴瓦,转炉侧部设置有给托轮轴瓦加注润滑油脂的润滑油脂加注站,所述润滑油脂加注站通过输油管与分配管连接,所述分配管与各个托轮轴瓦设置单回路注油油路,所述分配管和各个单回路注油油路设置有注油排油装置,本实用可以保证每个托轮轴瓦供油的精准供油,延长检修周期,提高托轮轴瓦的使用寿命,起到降耗降本的作用,保障了设备的运行安全,确保粗铜吹炼的生产任务。务。务。


技术研发人员:苏杰 刘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巴彦淖尔市飞尚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2
技术公布日:2022/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