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3049发布日期:2023-04-29 16:0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摩擦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摩擦表面的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并且具有用于产生与摩擦部件的旋转固定连接的联接本体。


背景技术:

1、用于在离合器或制动器中使用的摩擦部件在用于湿式应用和干式应用的各种实施方式中都是已知的。例如,从欧洲专利申请文件ep 1 910 704b1中已知一种用于在汽车动力传动系中使用的用于湿式摩擦离合器模块的摩擦板。从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11 086523 a1中已知一种摩擦本体,该摩擦本体可以连接至摩擦本体承载件。从德国专利申请de10 2016 203048a1中已知一种用于至少一个湿摩擦衬片的衬片承载件,所述至少一个湿摩擦衬片由湿摩擦衬片材料形成,衬片承载件包括干摩擦衬片材料。从德国专利申请de 102018 124 338 a1中已知一种具有摩擦本体的摩擦盘,该摩擦盘具有至少一个摩擦表面,该摩擦本体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至联接本体。

2、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或改进下述摩擦部件的生产和/或功能:该摩擦部件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摩擦表面的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并且具有用于产生与摩擦部件的旋转固定连接的联接本体。


技术实现思路

1、该目的通过一种下述摩擦部件来实现:该摩擦部件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摩擦表面的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并且具有用于产生与摩擦部件的旋转固定连接的联接本体,其中摩擦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弱化区域,在所述弱化区域中,摩擦部件的刚度在周向方向上以受控的方式降低,使得在周向方向上邻接该弱化区域的两个摩擦部件部段之间有利于进行补偿运动。摩擦部件优选地为摩擦盘、特别地为离合器盘或制动器盘。联接本体优选地为形成在摩擦部件上的齿部、例如内齿部或外齿部。联接本体、特别地齿部可以形成在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可以附接至承载元件、例如承载板。在常规摩擦盘的情况下,联接本体、特别地齿部通常形成在承载元件上。在所要求保护的摩擦部件的情况下,联接本体、特别地齿部可以形成在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和承载元件两者上。在摩擦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摩擦部件被设计成不具有承载元件。在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联接本体与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一体地连接、特别是连接为单个件。摩擦部件的弱化区域优选地产生挠性梁或挠性接合部,以便有利于期望的补偿运动。为了该目的,摩擦部件的环形结构在径向方向上被部分分离或中断。以这种方式,摩擦部件的切向刚度可以以受控的方式降低。衬片结构的刚度在切向方向上的降低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摩擦部件被分成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或区段。当扭矩被传递时,补偿运动有助于将限定的力引入到摩擦部件中或者例如将限定的力从摩擦部件引入到以旋转固定的方式连接至摩擦部件的盘承载件中。

2、摩擦部件的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摩擦本体与联接本体连接为单个件。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摩擦部件的重量和质量惯性。另外,由于可以省去承载元件、特别地承载板,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简化了摩擦部件的组装。如果摩擦部件由有机材料形成,则可以以特别有利的方式省去在其他情况下将需要的任何后处理。

3、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摩擦部件附接至承载元件。承载元件例如是承载板。如果摩擦本体与联接本体连接为单个件,则承载元件、特别地承载板可以简单地设计为圆环形盘、特别是不具有齿部的圆环形盘。然而,根据设计,承载元件也可以设计成具有齿部。摩擦本体例如以结合的方式连接至承载元件。结合连接可以特别设计成如此有弹性,使得有利于摩擦本体与承载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便允许上述补偿运动。然而,根据设计,承载元件也可以设计成具有与摩擦本体相同或类似的弱化区域。

4、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包括从摩擦部件的径向内周边缘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例如,实施为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中的凹槽或槽的凹部优选地从摩擦部件的径向内周边缘径向向外延伸。根据设计,凹部也可以相对于径向线倾斜地延伸。

5、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包括从摩擦部件的径向外周边缘向内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例如,被设计为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中的凹槽或槽的凹部优选地径向向内延伸。然而,凹部也可以相对于径向线倾斜地延伸。

6、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两个凹部布置在共用的径向线上并且彼此面对。凹部之间的剩余桥接部优选地在沿周向方向邻接的摩擦衬片部段之间产生挠性接合部。以这种方式,可以用很少的制造努力来促进期望的补偿运动。

7、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两个凹部在周向方向上偏移并且在径向方向上以重叠的方式布置。凹部之间的剩余桥接部产生挠性梁,这有助于在沿周向方向邻接的摩擦部件部段之间进行期望的补偿运动。就制造技术而言,凹部易于生产。

8、在一种下述摩擦部件的情况下:该摩擦部件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摩擦表面的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并且具有用于产生与摩擦部件的旋转固定连接的联接本体,特别是在上述摩擦部件的情况下,上述目的替代性地或附加地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被分成摩擦衬件,这些摩擦衬件各自与联接本体部分连接为单个件。摩擦部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摩擦衬件。联接本体部分例如是用于产生与盘承载件的旋转固定连接的齿部的至少一个齿。齿部优选地设计为摩擦部件上的外齿。这提供了下述优点:如果摩擦衬件安装在例如以相应互补方式设计的盘承载件中,则不需要各个摩擦衬件之间的连接。以这种方式,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期望的补偿运动。然而,根据设计,摩擦衬件也可以部分地彼此连接。这种连接可以制成单个件。然而,摩擦衬件也可以附接至承载元件、比如承载板。摩擦衬件优选地呈圆环形扇区或区段的形式。

9、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摩擦衬件各自仅具有两个齿侧面,以便产生联接区域。齿侧面在联接区域中产生齿部的一部分。齿侧面可以形成在每个摩擦衬件的一个齿上。在摩擦部件的操作期间,两个齿侧面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盘承载件的对应齿部中。齿侧面可以设置在联接本体的中央,也可以设置在联接本体的切向端面上。

10、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两个邻接的摩擦衬件通过挠性接合部或挠性梁彼此连接。这提供了摩擦衬件保持彼此连接的优点。这简化了组装期间对摩擦部件的处理。

11、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至少一个上述的摩擦部件、优选地具有多个这样的摩擦部件的离合器或制动器、特别是多盘离合器或多盘制动器。离合器或制动器优选地为干式操作。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两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也可以结合在离合器或制动器中。例如,环形结构可以分成至少两个元件,然后所述至少两个元件通过接合部或挠性梁连接以增加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擦部件(101;21;22;31;41),所述摩擦部件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摩擦表面(103)的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102)并且具有用于产生与所述摩擦部件(101;21;22;31;41)的旋转固定连接的联接本体(104),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件(101;21;22;31;41)包括至少一个弱化区域(111、112;43-46),在所述弱化区域中,摩擦部件(111;112;31;46)的刚度在周向方向上以受控的方式降低,使得在所述周向方向上邻接所述弱化区域(111、112;43-46)的两个摩擦部件部段(54-57)之间有利于进行补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本体(102)与所述联接本体(104)连接为单个件。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本体(102)附接至承载元件(108;109)。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102)包括从所述摩擦部件(101;21;22;31;41)的径向内周边缘(17)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113、115;23、26;32、33)。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102)包括从所述摩擦部件(101;21;22;31;41)的径向外周边缘(18)向内延伸的至少一个凹部(114、116;24、27;32、33)。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凹部(113、114;115、116)布置在共用的径向线上并且彼此面对。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凹部(23、24;26、27)在周向方向上偏移并且在径向方向上以重叠的方式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特别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102)被分成摩擦衬件(34;38;54-57),所述摩擦衬件各自与联接本体部分(30;40)连接为单个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衬件(34;38;54-57)各自仅具有两个齿侧面(29、30),以便产生联接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摩擦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邻接的摩擦衬件(54-57)通过挠性接合部(110;19)或挠性梁(25、28)彼此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部件(101),该摩擦部件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摩擦表面(103)的圆环形盘状摩擦本体并且具有用于产生与摩擦部件(101)的旋转固定连接的联接本体(104)。根据本发明,摩擦部件(101)的生产和/或功能将分别得到简化和改进。这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摩擦部件(101)包括至少一个弱化区域(111、112),在所述弱化区域中,摩擦部件(101)的刚度在周向方向上以受控的方式降低,使得在周向方向上邻接该弱化区域的两个摩擦部件区段(54‑57)之间有利于进行补偿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内斯·伯恩哈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