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3930发布日期:2023-10-26 20:1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阻尼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阻尼器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阻尼器机构可以与车辆中的减震器活塞杆连接,阻尼器机构包括杠体和与活塞杆连接的活塞,活塞将杆体划分为活塞杆所在侧的工作腔和远离活塞杆一侧的工作腔,这两个工作腔用于填充阻尼介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器机构。该阻尼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环形壁,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环形壁的内环口径;第二套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开口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部分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内;电磁阀控制部,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电磁阀控制部包括壳体和阀盖,所述壳体位于所述阀盖面向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壳体和所述阀盖形成的容置腔中设置有阀衔铁,所述阀衔铁被配置为在所述容置腔中沿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排列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壳体与所述阀盖之间设置有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阀盖抵接,所述环形支架面向所述第二套筒一侧的表面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环形边缘,所述环形边缘比所述阀盖更靠近所述环形壁,所述环形边缘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比所述阀盖更靠近所述环形壁;在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密封设置,且所述第一套筒中位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环形部分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

2、例如,所述阀盖面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包括环形面以及围绕所述环形面且向所述环形壁一侧突出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面比所述密封圈更远离所述环形壁;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环形凹陷部,所述环形凹陷部包括与所述阀盖抵接的支撑部,所述环形凹陷部围绕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阀盖、所述环形凹陷部以及所述环形支架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二套筒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环形面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3、例如,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的位置位于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环形部分设置有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位于所述螺纹的位置与所述密封圈之间。

4、例如,所述环形部分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螺纹进行密封连接。

5、例如,所述第一套筒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的第二通道,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环形密封件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

6、例如,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螺纹的位置与所述环形密封件之间。

7、例如,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设置。

8、例如,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环形部分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位于所述环形部分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9、例如,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套筒外侧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二子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围绕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远离所述环形部分的一侧。

10、例如,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套筒外侧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围绕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远离所述环形部分的一侧。

11、例如,阻尼器机构还包括:阀芯总成腔室,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内;阀芯总成,位于所述阀芯总成腔室内,且与所述电磁阀控制部连接。所述阀芯总成腔室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通道,所述空腔通过所述间隙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2、例如,所述阀盖包括缺口,所述缺口通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3、例如,所述阀盖包括缺口,所述缺口通过所述间隙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4、例如,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面向所述环形壁一侧的端部接触。



技术特征:

1.一种阻尼器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阀盖面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包括环形面以及围绕所述环形面且向所述环形壁一侧突出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面比所述密封圈更远离所述环形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的位置位于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环形部分设置有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位于所述螺纹的位置与所述密封圈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环形部分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螺纹进行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套筒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的第二通道,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环形密封件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螺纹的位置与所述环形密封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套筒外侧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二子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围绕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远离所述环形部分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套筒外侧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围绕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远离所述环形部分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尼器机构,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阀盖包括缺口,所述缺口通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阀盖包括缺口,所述缺口通过所述间隙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中,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面向所述环形壁一侧的端部接触。


技术总结
一种阻尼器机构。该阻尼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电磁阀控制部。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开口和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环形壁;第二套筒经过第一开口延伸至第一套筒内;电磁阀控制部位于第一套筒内,电磁阀控制部包括壳体和阀盖,壳体位于阀盖面向环形壁的一侧,壳体和阀盖形成的容置腔中设置有阀衔铁。壳体与阀盖之间设置有环形支架,环形支架与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比阀盖更靠近环形壁;在密封圈远离环形壁的一侧,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密封设置,且第一套筒中位于密封圈与环形部分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本公开的阻尼器机构有利于提高该阻尼器机构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戴禾敏,贾德怀,张建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讯汽车空气悬架系统(滁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