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41479发布日期:2022-07-05 22:1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


背景技术:

2.切断阀主要用于截断或接通管路中的气体介质(天燃气、液化石油气等),可用于切断天燃气、液化石油气等。目前,市面上的切断阀多为单切断阀,用于管道内气体流通时的切断,具有防泄漏及保护功能。
3.现有的单切断阀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
4.(1)只能在单独开启或单独关闭两种状态下工作,一旦阀泄漏,易产生安全风险。
5.(2)切断阀工作状态和运行次数不能自动记录,无法有效估计切断阀的剩余寿命。
6.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通过采用双阀切断气体时,不仅耐久性高、密封性可靠、切断响应快,而且可以调节气体流量,实现快速启停,此外,通过集成电路和物联网模块远程可以读取其运行状态和剩余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双切断阀的实用性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如何在加快切断阀的开启和关闭速度的同时,保证其安全可靠性,并满足切断阀工作数据的传输与远程监控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阀体、底座、上盖和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所述上盖上安装有线路板固定架,所述线路板固定架上安装有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所述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包括物联网模块和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阀体内部安装有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上安装有第一阀套,所述第二阀芯上安装有第二阀套,所述第二阀芯和第二阀套之间安装有调节杆,所述第一阀套和第二阀套的外部均安装有线圈。
9.可选的,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气体进口端和气体出口端,所述气体进口端靠近所述第一阀芯的一侧,所述气体出口端靠近所述第二阀芯的一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气体的进口和出口空间。
11.可选的,所述阀体的侧面布置有气压测量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气体压力值。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阀芯、上盖和第一阀套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阀芯、上盖和第二阀套之间安装有弹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为圆锥弹簧,其使用提高了阀芯运动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阀体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阀体与上盖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垫。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采用丁腈橡胶密封垫;采用双密封结构,采用丁腈橡胶包覆在铝合金支架上,满足锥形线接触,保证密封可靠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套。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套采用选择聚四氟乙烯耐磨材料,保证密封可靠性。
19.可选的,所述第一阀套外部的线圈与第一阀套和上盖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阀套外部的线圈与第二阀套和上盖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采用丁腈橡胶密封圈,保证密封可靠性。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不仅具有结构简单、耐久性高、密封性可靠、切断性强、双切断阀可快速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而且可调节切断装置能够精准控制流量;此外集成电路和物联网模块可以实现远程读取装置的运行状态、剩余使用寿命等,大大提高了双切断阀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线圈;2、第一阀套;3、第二阀套;4、调节杆;5、线路板固定架;6、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601、物联网模块;602、电磁阀驱动电路;7、密封圈;8、第二阀芯;9、气体出口端;10、底座;11、导套;12、第一阀芯;13、气体进口端;14、阀体;15、弹簧;16、密封垫;17、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包括阀体14、底座10、上盖17和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6,阀体14内部安装有第一阀芯12和第二阀芯8,第一阀芯12上安装有第一阀套2,第二阀芯8上安装有第二阀套3,第二阀芯8和第二阀套3之间安装有调节杆4,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杆4,设定不同的气体流量,以匹配不同的运行工况,使该双切断阀具有操作可调节性。第一阀套2和第二阀套3的外部均安装有线圈1,第一阀芯12可单独快速启停工作,也可与第二阀芯8协调同时快速启停工作。
28.阀体14的两侧分别设有气体进口端13和气体出口端9,气体进口端13靠近第一阀芯12的一侧,气体出口端9靠近第二阀芯8的一侧。
29.其中,为了监测气体运行状态,在阀体14侧面布置测孔图中未示出,以监测气体压力值。
30.此外,第一阀芯12、上盖17和第一阀套2之间以及第二阀芯8、上盖17和第二阀套3之间安装有弹簧15,弹簧15为圆锥弹簧,其使用提高了阀芯运动的稳定性。阀体14与底座10以及阀体14与上盖17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垫16。第一阀芯12和第二阀芯8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套11。第一阀套2外部的线圈1与第一阀套2和上盖17之间以及第二阀套3外部的线圈1与第二阀套3和上盖17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7,密封垫16采用丁腈橡胶密封垫;采用双密封结构,
采用丁腈橡胶包覆在铝合金支架上,满足锥形线接触,保证密封可靠性。导套11采用选择聚四氟乙烯耐磨材料,密封圈7采用丁腈橡胶密封圈,密封垫16、导套11和密封圈7的设置提高了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的密封性。
31.参照图2,上盖17上安装有线路板固定架5,线路板固定架5上安装有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6,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6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6包括物联网模块601和电磁阀驱动电路602,可以实现远程数据的读取及双切断阀运行状态的监控。是本电磁阀的一部分,该部分通过用户供电可以分别对本电磁阀的两个线圈进行控制,实现同时开启或关闭双阀,还可以配合用户编程,实现逻辑检漏等功能。物联网模块可以采集本电磁阀的运行参数,如运行电压、电流、功率及运行次数等,并通过综合计算有效估算出电磁阀的剩余寿命。
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的实施工作原理为:
33.当装置正常运行时,第一阀芯12和第二阀芯8打开,可通过第二阀芯8的调节杆4调节燃气流量;当设备内检测点的压力超过设定的极限数值时,则自动快速关闭阀门,停止燃气供给;双切断阀提供双重保证,极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4.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4)、底座(10)、上盖(17)和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6),所述上盖(17)上安装有线路板固定架(5),所述线路板固定架(5)上安装有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6),所述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6)包括物联网模块(601)和电磁阀驱动电路(602),所述阀体(14)内部安装有第一阀芯(12)和第二阀芯(8),所述第一阀芯(12)上安装有第一阀套(2),所述第二阀芯(8)上安装有第二阀套(3),所述第二阀芯(8)和第二阀套(3)之间安装有调节杆(4),所述第一阀套(2)和第二阀套(3)的外部均安装有线圈(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4)的两侧分别设有气体进口端(13)和气体出口端(9),所述气体进口端(13)靠近所述第一阀芯(12)的一侧,所述气体出口端(9)靠近所述第二阀芯(8)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4)的侧面布置有气压测量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12)、上盖(17)和第一阀套(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阀芯(8)、上盖(17)和第二阀套(3)之间安装有弹簧(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4)与所述底座(10)以及所述阀体(14)与上盖(17)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垫(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12)和第二阀芯(8)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套(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套(2)外部的线圈(1)与第一阀套(2)和上盖(17)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阀套(3)外部的线圈(1)与第二阀套(3)和上盖(17)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燃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带物联网功能的气体双切断阀,包括阀体、底座、上盖和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上盖上安装有线路板固定架,线路板固定架上安装有含若干芯片的集成电路,阀体内部安装有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上安装有第一阀套,第二阀芯上安装有第二阀套,第二阀芯和第二阀套之间安装有调节杆,第一阀套和第二阀套的外部均安装有线圈,不仅具有结构简单、耐久性高、密封性可靠、切断性强、双切断阀可快速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而且可调节切断装置能够精准控制流量;此外集成电路和物联网模块可以实现远程读取装置的运行状态、剩余使用寿命等,大大提高了双切断阀的实用性能。切断阀的实用性能。切断阀的实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涛 刘海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联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2
技术公布日:2022/7/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