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连接器及插座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4602发布日期:2022-08-16 23:0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流体连接器及插座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体连接器及插座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常用的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随着设备集成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冷却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而液冷散热具有散热效率高、噪音小、占用空间小等优点,所以液冷取代风冷在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上得到广泛使用。流体连接器作为连接液冷流体管道和控制管道通断的重要部件,产品的密封性能、稳定性及其重要。
3.现有流体连接器通常采用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配合,插头组件插入插座组件后实现导通。插头组件插入插座组件的锁定和解锁是由控制块和控制块弹簧实现的;控制块和控制块弹簧镶嵌于插座壳体内部,产品组装过程中,控制块和控制块弹簧安装不方便,并且弹簧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影响产品正常的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壳体组件,提升控制块及控制块弹簧安装的便利性,降低产品的组装难度,保障产品密封性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插座壳体组件的流体连接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座壳体组件,包括:
6.第一插座壳体,其第一端设置螺纹连接段,且第一插座壳体开设自螺纹连接段贯通且沿轴向延伸的缺口部;
7.控制块,用于沿缺口部自第一插座壳体的第一端装入第一插座壳体,控制块包括压覆于缺口部外侧且密封缺口部的弹性按压部和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内且连接弹性按压部的环形限位部;
8.控制块弹簧,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内并抵接在第一插座壳体内壁和控制块背离缺口部的一端;
9.插座壳体盖,其第一端用于供插头组件插入且第二端的内壁设有与螺纹连接段配合的内螺纹。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插座壳体,第二插座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座壳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插座壳体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插座底座壳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块的宽度小于缺口部的轴向长度,还包括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和插座壳体盖之间并用于沿轴向抵贴控制块的限位垫片。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限位部为钣金件或冲压件,弹性按压部与环形限位部注塑连接/模压嵌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座壳体与缺口部相对一侧的内壁设置用于定位控制块弹簧的定位凹槽,和/或,环形限位部贴合控制块弹簧的一侧设置用于定位控制块弹簧的定位
凸起。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第一插座壳体内并用于限位环形限位部的多组限位柱。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组所限位柱包括一对分设于环形限位部外周两侧的第一限位柱,一对分设于环形限位部内周底部两侧的第二限位柱和一对设于环形限位部内周顶部两侧的第三限位柱;
16.控制块被按压时,第三限位柱限定控制块的下极限位置;控制块被释放时,第二限位柱限定控制块的上极限位置。
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底座壳体、插头壳体、插头弹簧和插头密封杆,插头密封杆通过插头弹簧被压接于插头底座壳体和插头壳体之间;
18.插座组件包括插座底座壳体、插座弹簧、密封块和如上任一项的插座壳体组件,密封块通过插座弹簧被压接于插座底座壳体和插座壳体组件之间;
19.插头壳体设有用于插入第一插座壳体的中空导向柱,中空导向柱的外周设置与环形限位部配合锁止的环形锁止槽,中空导向柱插入第一插座壳体时,插头密封杆和密封块相互背离回退,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导通。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底座壳体和插头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插头底座壳体和插头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插头密封杆和插头壳体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
21.插座壳体组件设有第二插座壳体时,第二插座壳体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第一插座壳体和插座底座壳体,第二插座壳体第一端的内周和中空导向柱第二端外周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圈;第二插座壳体和密封块之间设置第四密封圈,第二插座壳体和插座底座壳体之间设置第五密封圈。
22.本技术所提供的插座壳体组件设置为螺纹连接的第一插座壳体和插座壳体盖配合的结构,在需要安装控制块和控制块弹簧时,只需将插座壳体盖拧下,将控制块弹簧安装到位,然后将控制块从螺纹连接段的缺口部装入,使控制块的弹性按压部压覆在缺口部外侧,环形限位部置于第一插座壳体内,显著降低了控制块和控制块弹簧的安装难度,便于后期的检修维护,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控制块弹簧倾斜,提高控制块与缺口部之间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流体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图;
25.图2为图1的纵剖图;
26.图3为图1的爆炸图;
27.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座壳体组件的结构图;
28.图5为图4的纵剖图;
29.图6为图4的爆炸图;
30.图7为图4中a-a截面的截面图;
31.图8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座壳体组件的爆炸图;
32.图9为图1中插头组件的结构图;
33.图10为图9的纵剖图;
34.图11为图1中插座组件的结构图;
35.图12为图11的纵剖图。
36.其中:
37.100-插头组件、200-插座组件;
38.101-插头底座壳体、102-插头弹簧、103-第一密封圈、104-插头密封杆、105-第二密封圈、106-插头壳体;
39.201-插座壳体盖、202-限位垫片、203-控制块、204-控制块弹簧、205-第一插座壳体、206-第三密封圈、207-第二插座壳体、208-第四密封圈、209-密封块、210-插座弹簧、211-第五密封圈、212-插座底座壳体;
40.2031-弹性按压部、2032-环形限位部;
41.2051-第一限位柱、2052-第二限位柱、2053-第三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4.请参阅图3-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座壳体组件,该插座壳体组件主要包括第一插座壳体205、控制块203、控制块弹簧204和插座壳体盖201组成。第一插座壳体205呈筒状结构,插座壳体盖201呈环形帽状结构;第一插座壳体205的第一端也即图4所示的左端设置螺纹连接段,插座壳体盖201的第二端也即右端则设置和螺纹连接段配合的内螺纹,从而实现第一插座壳体205和插座壳体盖201旋合。
45.螺纹连接段开设缺口部,缺口部沿第一插座壳体205的轴向延伸,打开插座壳体盖201后,控制块弹簧204可以从第一插座壳体205的左端面装入第一插座壳体205内,控制块203则从第一插座壳体205的左端面沿缺口部装入第一插座壳体205,装入后的结构如图7所示,控制块203的弹性按压部2031压覆在缺口部上,控制块203的环形限位部2032位于第一插座壳体205内,控制块弹簧204被抵接在第一插座壳体205和环形限位部2032的底部之间,对控制块203提供向上的弹力。在连接插头组件100时,首先按压弹性按压部2031驱动环形限位部2032下移,插头组件100插接到位后,释放弹性按压部2031,在弹性按压部2031及控制块弹簧204的复位弹力作用下,环形限位部2032上移并对插头组件100卡止,在按压及释放弹性按压部2031的同时,弹性按压部2031的两翼始终贴合缺口部,有效保证了产品的密封性能,插座壳体组件的分体式设计方便打开插座壳体盖201将控制块203和控制块弹簧204安装到位,降低产品组装难度,方便检修和维护。
46.在上述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5,控制块203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缺口部沿第一插座壳体205轴向的长度,从而保证控制块203具有一定的活动性,进一步地,为了对控制块203进行限位以及对插座壳体盖201和第一插座壳体205的连接进行密封,插座壳体组件还包括限位垫片202,限位垫片202和控制块203沿轴向的宽度略小于缺口部的轴向长度,也即限位垫片202和控制块203沿轴向间隙配合在插座壳体盖201和第一插座壳体205的之间,保证控制块203具有一定的活动性,限位垫片202沿轴向抵贴限位控制块203,避免控制块203和控制块弹簧204倾斜,此外,限位垫片202能够密封未被弹性按压部2031压覆的缺口部,对插座壳体盖201和第一插座壳体205的连接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改善产品的密封性能。
47.控制块203的环形限位部2032采用不锈钢或镀锌板冲压或者通过钣金折弯加工成u型,加工方便,效率高;弹性按压部2031由弹性体材料注塑或模压成型,环形限位部2032和弹性按压部2031通过注塑连接或者模压镶嵌连接。弹性按压部2031的设置既避免了按压时手指受伤,同时借助弹性按压部2031的两翼始终与缺口部贴合保持了产品良好的密封性。此外,按动弹性按压部2031时,弹性按压部2031能够通过形变分担一定的按压力,并配合控制块弹簧204提供环形限位部2032复位的弹力,从而提高控制块弹簧204的使用寿命。
48.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7,第一插座壳体205与缺口部相对的内壁也即图7所示的底部内壁还设置定位凹槽,控制块弹簧204的底端可压接在定位凹槽中,避免控制块弹簧204倾斜;进一步地,还可根据需要环形限位部2032的底端设置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则用于对控制块弹簧204的顶端进行定位。示例性的,定位凸起可以采用焊接在环形限位部2032底端的凸点或凸柱。
49.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7,第一插座壳体205第一端的内壁还设有多组限位柱,限位柱沿轴向延伸,分别设置在环形限位部2032的内周及外周,用来对环形限位部2032抵贴限位,避免控制块203倾斜。具体而言,限位柱包括一对第一限位柱2051、一对第二限位柱2052和一对第三限位柱2053,一对第一限位柱2051分别设置在环形限位部2032外周的左右两侧;一对第二限位柱2052分别设置在环形限位部2032内周底部两侧,借助一对第二限位柱2052限制环形限位部2032在弹力驱动上移时的上极限位置;一对第三限位柱2053分设在环形限位部2032内周顶部两侧,借助一对第三限位柱2053限制控制块203被按压时下移的下极限位置,由图5可见,限位柱的长度通常小于环形限位部2032沿轴向的宽度。
50.可以想到的是,还可灵活调整缺口部的尺寸和环形限位部2032的尺寸(图7左右方向的尺寸),使环形限位部2032的尺寸大于缺口部的尺寸,在无需设置限位柱的前提下,避免环形限位部2032从缺口部向上移出。
51.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插座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插座壳体207,第二插座壳体207的一端也即左端与第一插座壳体205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插座壳体207的第二端也即右端用来连接插座底座壳体212,为保证产品的密封性能,第二插座壳体207的第一端的内周还设置和插头组件100配合的第三密封圈206。
5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流体连接器,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100和插座组件200,插座组件200应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壳体组件。
53.其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插头组件100包括插头底座壳体101、插头壳体106、插头弹簧102和插头密封杆104;插头底座壳体101和插头壳体106形成容置插头密封杆104和插头弹簧102的腔体并供流体流通,插头壳体106的第二端也即图3所示的右端设有中空导向
柱,中空导向柱的外周设置环形锁止槽;插头密封杆104包括座体和杆体和设置在二者之间的过渡段,座体的外缘沿轴向开设通孔,插头弹簧102被压设在座体和插头底座壳体101之间;插头密封杆104的杆体穿设于中空导向柱,在插头弹簧102的作用下,过渡段对中空导向柱密封;当中空导向柱插入插座组件200也即插座壳体组件时,控制块203的环形限位部2032与中空导向柱的环形锁止槽配合将插头组件100相对插座组件200锁止,同时插头密封杆104被碰触向插头底座壳体101运动,中空导向柱也即插头组件100的流道导通。
54.如图11和图12所示,插座组件200则包括插座底座壳体212、插座弹簧210、密封块209和如上实施例记载的插座壳体组件,以插座壳体组件设置第二插座壳体207为例,第二插座壳体207连接第一插座壳体205和插座底座壳体212形成流道,密封块209通过插座弹簧210压装在插座底座壳体212和第二插座壳体207之间,利用密封块209对第二插座壳体207的流道进行封堵。密封块209的第一端设置杆体,当插头组件100和插座组件200插接时,如图2所示,密封块209的杆体和插头密封杆104的杆体碰触,密封块209克服插座弹簧210的弹力向插座底座壳体212回退,插头组件100的流道被导通,从而实现流体连接器的导通。
55.继续参阅图3、图9和图10,插头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03和第二密封圈105,插头底座壳体101和插头壳体106通过螺纹连接,二者的连接段也即插头底座壳体101的外周和插座壳体的内周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103,利用第一密封圈103提高插头底座壳体101的外周和插座壳体连接的密封性;插头密封杆104的过渡段套设第二密封圈105,借助第二密封圈105提升插头密封杆104和插头壳体106的中空导向柱的内周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升插头组件100未与插座组件200插接时的密封性。
56.继续参阅图3、图11和图12,插座组件200还包括第三密封圈206、第四密封圈208和第五密封圈211,第三密封圈206设置在第二插座壳体207第一端的内周,并在插头组件100的中空导向柱插接到位后抵接在中空导向柱的外周;第四密封圈208套装在密封块209的外周,提升密封块209对第二插座壳体207的流道的密封性能,第五密封圈211设置在插座底座壳体212和第二插座壳体207的连接段之间,提升连接的密封性和插座组件200的整体密封性。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58.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流体连接器及插座壳体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