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2612发布日期:2022-10-05 05:4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软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管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型软管。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软管,较小直径的管状物体常常独立于大直径的软管,且必须通过额外工序与大管两端固定,线束直接被缠绕于大管上或利用大管内的钢丝导电,传递电源。较小直径的管状物,线束及抗拉伸介质等置于大管内部,影响各种材料,如水,空气等正常传递和输送;目前的软管大多数不具有的抗拉伸性,不能适当的拉伸,若因为长度相差少许,只能更换不同长度的软管再来运行,导致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软管。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复合型软管,包括管体以及包裹在管体外壁的包胶,所述管体包括管状物、线束以及抗拉伸介质,所述线束和抗拉介质设置于所述管状物外侧。
6.进一步的,所述管状物包括大管和小直径管,所述小直径管贴靠于所述大管外周壁。
7.优选的,所述大管和所述小直径管均设有一个,所述包胶、大管和小直径管围成两个容纳区,所述线束设有三个,且所述抗拉伸介质设有一个;一个所述线束和一个拉伸介质位于一个容纳区,且另外两个线束位于另外一个容纳区
8.优选的,所述大管外周壁贴有两个小直径管,所述包胶、大管和两个小直径管围成四个容纳区,且其中一个所述小直径管的两边容纳区一个设有一个所述线束,另一个设有一个所述抗拉伸介质以及两个所述线束。
9.优选的,所述大管外周壁贴有一小直径管,所述包胶、大管和两个小直径管围成两个容纳区,所述线束设有6个,且所述拉伸介质设有一个;一个线束位于一个容纳区内,且另一容纳区设有两个线束和一个拉伸介质,另外三个所述线束贴靠在大管的外周壁。
10.优选的,所述大管外周壁贴有一小直径管,所述包胶、大管和两个小直径管围成两个容纳区,所述线束设有三个,且所述拉伸介质设有四个;一个所述线束位和一个拉伸介质位于一个容纳区内,且另一容纳区设有两个线束和一个拉伸介质,另外两个所述拉伸介质贴靠在大管的外周壁。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1)通过包胶把管状物、线束和抗拉伸介质包囊在一起,使软管可合为一体,实现了一根软管能传输多种材料和提高了软管的传输速率,避免了管里面再套管而影响了传输的效率和影响材料的变质。
13.(2)通过包胶把管状物、线束和抗拉伸介质包囊在一起,使软管具有抗拉伸的功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3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4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管体;11、管状物;111、大管;112、小直径管;12、线束;13、拉伸介质;2、包胶;3、容纳区。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参照图1,一种复合型软管,包括管体1以及包裹在管体1外壁的包胶2,所述管体1包括管状物11、线束12以及抗拉伸介质13,所述线束12和抗拉介质设置于所述管状物11外侧。通过包胶2把管状物11、线束12和抗拉伸介质 13包囊在一起,使软管可合为一体,实现了一根软管能传输多种材料和提高了软管的传输速率,避免了管里面再套管而影响了传输的效率和影响材料的变质。
24.具体的,所述管状物11包括大管111和小直径管112,所述小直径管112 贴靠于所述大管111外周壁。
25.实施例1:
26.参照图2,所述大管111和所述小直径管112均设有一个,所述包胶2、大管111和小直径管112围成两个容纳区3,所述容纳区3别在所述小直径管112 与所述大管111相接处的两侧,所述线束12设有三个,且所述抗拉伸介质13 设有一个;一个所述线束12和一个拉伸介质13位于一个容纳区3,且另外两个线束12位于另外一个容纳区3。
27.实施例2:
28.参照图3,所述大管111外周壁贴有两个小直径管112,所述包胶2、大管 111和两个小直径管112围成四个容纳区3,所述容纳区3分别在所述小直径管 112与所述大管111相接处的两侧,两个所述小直径管112位置分别相对大管 111圆心呈90
°
旋转,且其中一个所述小直径管112的两边容纳区3一个设有一个所述线束12,另一个设有一个所述抗拉伸介质13以及两个所述线束12。
29.实施例3:
30.参照图4,所述大管111外周壁贴有一小直径管112,所述包胶2、大管111 和两个小
直径管112围成两个容纳区3,所述容纳区3别在所述小直径管112与所述大管111相接处的两侧,所述线束12设有6个,且所述拉伸介质13设有一个;一个线束12位于一个容纳区3内,且另一容纳区3设有两个线束12和一个拉伸介质13,另外三个所述线束12外周壁相贴贴靠在大管111的外周壁的任意位置。
31.实施例4:
32.参照图5,所述大管111外周壁贴有一小直径管112,所述包胶2、大管111 和两个小直径管112围成两个容纳区3,所述容纳区3别在所述小直径管112与所述大管111相接处的两侧,所述线束12设有三个,且所述拉伸介质13设有四个;一个所述线束12位和一个拉伸介质13位于一个容纳区3内,且另一容纳区3设有两个线束12和一个拉伸介质13,另外两个所述拉伸介质13外周壁相贴贴靠在大管111的外周壁的任意位置。
3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型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以及包裹在管体(1)外壁的包胶,所述管体(1)包括管状物(11)、线束(12)以及抗拉伸介质(13),所述线束(12)和抗拉介质设置于所述管状物(11)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物(11)包括大管(111)和小直径管(112),所述小直径管(112)贴靠于所述大管(111)外周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111)和所述小直径管(112)均设有一个,所述包胶(2)、大管(111)和小直径管(112)围成两个容纳区(3),所述线束(12)设有三个,且所述抗拉伸介质(13)设有一个;一个所述线束(12)和一个拉伸介质(13)位于一个容纳区(3),且另外两个线束(12)位于另外一个容纳区(3)。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111)外周壁贴有两个小直径管(112),所述包胶(2)、大管(111)和两个小直径管(112)围成四个容纳区(3),且其中一个所述小直径管(112)的两边容纳区(3)一个设有一个所述线束(12),另一个设有一个所述抗拉伸介质(13)以及两个所述线束(12)。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111)外周壁贴有一小直径管(112),所述包胶(2)、大管(111)和两个小直径管(112)围成两个容纳区(3),所述线束(12)设有6个,且所述拉伸介质(13)设有一个;一个线束(12)位于一个容纳区(3)内,且另一容纳区(3)设有两个线束(12)和一个拉伸介质(13),另外三个所述线束(12)贴靠在大管(111)的外周壁。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管(111)外周壁贴有一小直径管(112),所述包胶(2)、大管(111)和两个小直径管(112)围成两个容纳区(3),所述线束(12)设有三个,且所述拉伸介质(13)设有四个;一个所述线束(12)位和一个拉伸介质(13)位于一个容纳区(3)内,且另一容纳区(3)设有两个线束(12)和一个拉伸介质(13),另外两个所述拉伸介质(13)贴靠在大管(111)的外周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软管,包括管体以及包裹在管体外壁的包胶,管体包括管状物、线束以及抗拉伸介质,线束和抗拉介质设置于所述管状物外侧,通过包胶把管状物、线束和抗拉伸介质包囊在一起,使软管可合为一体,实现了一根软管能传输多种材料和提高了软管的传输速率,避免了管里面再套管而影响了传输的效率和影响材料的变质,使软管具有抗拉伸的功能。能。能。


技术研发人员:周招兴 周新生 彭步杰 龚才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工业园区嘉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