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9249发布日期:2023-07-24 00:0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与置物架领域相关,尤其是一种可以保护可移动设备外壳,且经翻折展开后能够呈现多种直立状态,以便使可移动设备立起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各种如: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等可移动设备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用物品。然而,这些可移动设备经常被使用来作为观赏影片、查询资料或是经营社群网站等,其在被使用时多半需通过手持的方式来观看或操控,进而衍生出许多使用不便的场景。

2、一般而言,当单手拿持可移动设备时,使用者仅能用另一只手来操控与使用可移动设备,特别像是,如平板计算机等体积较大的可移动设备,这种使用方式相当不方便,且同时使用者的双手也会因此而受限。故而,若是使用者在室内使用可移动设备时,能够利用如桌子等平面来平放放置该可移动设备,则可让使用者可空出双手来使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该种可移动设备也仅能平放于桌面,导致使用者不易观看到荧幕内容,或是以不方便操作的角度来对荧幕进行操作控制,其使用上仍有诸多不便之处而必须得到改善。

3、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已经累积从事相关行业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经构思并提出一种翻折式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使用方式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可借由一耦合机制与一可移动设备耦合,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包含:一第一部,其包含一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一部的一侧,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时,该固定部相对于该可移动设备无法移动或翻折;以及一第二部,该第二部借由一第一主可绕曲部与该第一部相互连接。该第一部还包含一第二主可绕曲部,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横跨设置于该第一部且与该固定部相邻,使该第一部的一部份以及该第二部可相对于该固定部翻折。该第一部为片体结构并包含两面,该第二部的一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而抵顶于该第一部。

2、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部还包含与该第二主可绕曲部大致平行的一第三主可绕曲部。该第二部可包含一间隙,该间隙横跨该第一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主可绕曲部使该第一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主可绕曲部呈现不连续状并断开以形成一第二自由端以及一第三自由端。

3、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部更包含一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一第二副可绕曲部,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对称地设置于该间隙的两侧。该第二自由端以及该第三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一副可绕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横跨该第一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三主可绕曲部。

4、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而可抵顶于该第二主可绕曲部。

5、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可移动设备的一侧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及该第二主可绕曲部的翻折而抵靠于该第二部;或者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可移动设备的一面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

6、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案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更包含位于该第三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一自由端之间的端部,该第二自由端以及该第三自由端的一部份可借由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朝向该端部翻折并贴合。

7、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耦合机制为一底板,该固定部可与该底板的一部份耦合使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相对于该底板翻折。该底板具有铁磁性使该底板的一部份可与该固定部或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固定部与该底板的一部份相互固定设置使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相对于该底板翻折。

8、在某些实施例中,该耦合机制为一卡合背盖并具有与该可移动设备大致相同的尺寸以与该可移动设备的一面卡合,该固定部与该卡合背盖的一部份耦合使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相对于该卡合背盖翻折。该卡合背盖具有铁磁性使该卡合背盖的一部份可与该固定部或该可移动设备耦合。

9、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可抵顶于该底板以及该第一部之间或该卡合背盖以及该第一部之间;或者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底板或该卡合背盖或该第一部可与该第二部可分别同时与该可移动设备的两面贴合。

10、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可在翻折后让使用者可简易且便利地使用,借此物品即可依据使用者所需的角度或方向予以放置以观看或操作,大幅提升使用者的生活便利性。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可在非使用时对合折叠收纳,方便使用及收纳携带。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可借由一耦合机制与一可移动设备耦合,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间隙,该间隙横跨该第一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主可绕曲部使该第一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主可绕曲部呈现不连续状并断开以形成一第二自由端以及一第三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一第二副可绕曲部,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对称地设置于该间隙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自由端以及该第三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横跨该第一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三主可绕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而可抵顶于该第二主可绕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可移动设备的一侧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及该第二主可绕曲部的翻折而抵靠于该第二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位于该第三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一自由端之间的端部,该第二自由端以及该第三自由端的一部份可借由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朝向该端部翻折并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可移动设备的一面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耦合机制为一底板,该固定部可与该底板的一部份耦合使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相对于该底板翻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铁磁性使该底板的一部份可与该固定部或该可移动设备耦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耦合机制为一卡合背盖并具有与该可移动设备大致相同的尺寸以与该可移动设备的一面卡合,该固定部与该卡合背盖的一部份耦合使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相对于该卡合背盖翻折。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背盖具有铁磁性使该卡合背盖的一部份可与该固定部或该可移动设备耦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耦合机制为一底板,该固定部与该底板的一部份相互固定设置使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相对于该底板翻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铁磁性使该底板的一部份可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4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可抵顶于该底板以及该第一部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可抵顶于该卡合背盖以及该第一部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0或14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底板或该第一部可与该第二部可分别同时与该可移动设备的两面贴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卡合背盖或该第一部可与该第二部可分别同时与该可移动设备的两面贴合。

20.一种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借由一耦合机制与一可移动设备耦合,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包含: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更包含与该第二主可绕曲部大致平行的一第三主可绕曲部,该第二部的该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而抵顶于该第一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一第二副可绕曲部,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对称地设置于该间隙的两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自由端以及该第三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横跨该第一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三主可绕曲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而可抵顶于该第二主可绕曲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可移动设备的一侧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及该第二主可绕曲部的翻折而抵靠于该第二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位于该第三主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一自由端之间的端部,以及对称地设置于该间隙的两侧的一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一第二副可绕曲部,该第二自由端以及该第三自由端的一部份可借由该第一副可绕曲部以及该第二副可绕曲部朝向该端部翻折并贴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可移动设备的一面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朝向该第一部两面的任一面翻折。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耦合机制为一底板,该固定部可与该底板的一部份耦合使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相对于该底板翻折。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铁磁性使该底板的一部份可与该固定部或该可移动设备耦合。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耦合机制为一卡合背盖并具有与该可移动设备大致相同的尺寸以与该可移动设备的一面卡合,该固定部与该卡合背盖的一部份耦合使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相对于该卡合背盖翻折。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背盖具有铁磁性使该卡合背盖的一部份可与该固定部或该可移动设备耦合。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耦合机制为一底板,该固定部与该底板的一部份相互固定设置使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借由该第二主可绕曲部相对于该底板翻折。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铁磁性使该底板的一部份可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

35.根据权利要求29或33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可抵顶于该底板以及该第一部之间。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自由端可借由该第一主可绕曲部或该第三主可绕曲部可抵顶于该卡合背盖以及该第一部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29或33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底板或该第一部可与该第二部可分别同时与该可移动设备的两面贴合。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后,该卡合背盖或该第一部可与该第二部可分别同时与该可移动设备的两面贴合。


技术总结
一种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其可借由一耦合机制与一可移动设备耦合,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包含一第一部,其包含一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于该第一部的一侧,当该可移动设备保护及支撑装置与该可移动设备耦合时,该固定部相对于该可移动设备无法移动或翻折;以及一第二部,该第二部借由一第一主可绕曲部与该第一部相互连接;其中,该第一部更包含一第二主可绕曲部,该第二主可绕曲部横跨设置于该第一部且与该固定部相邻,使该第一部的一部份以及该第二部可相对于该固定部翻折,其中,该第二部更包含与该第二主可绕曲部大致平行的一第三主可绕曲部。

技术研发人员:贺佳佳,林本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莫非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