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衬氟蝶式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1546发布日期:2022-12-31 09:5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衬氟蝶式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止回阀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衬氟蝶式止回阀。


背景技术:

2.止回阀属于一种自动阀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防止泵及驱动电动机反转,以及容器介质的泄放。蝶式止回阀是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蝶板,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然而,在腐蚀性介质环境中,止回阀容易受到腐蚀而受损,而有些衬氟止回阀的衬氟层覆盖不够全面,容易导致泄漏侵蚀内部零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衬氟蝶式止回阀,解决止回阀不适合腐蚀性介质中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有阀体、蝶板以及转轴,阀体内开设有流道,蝶板上设置有转动座,蝶板通过转动座转动安装于转轴上,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流道的内壁上覆盖安装有第一衬氟层,蝶板以及转动座外覆盖安装有第二衬氟层,转轴的外周壁上覆盖安装有第三衬氟层,扭簧外覆盖安装有第四衬氟层,第四衬氟层自扭簧的一端沿扭簧螺旋方向包裹至扭簧另一端。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蝶板上沿蝶板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连接蝶板两侧且与第二衬氟层一体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第一衬氟层上一体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完全开启后的蝶板接触形成限位。
7.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扭簧两端的第四衬氟层粘结形成结头,结头与扭簧的端部之间预留设置有空腔。
8.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第三衬氟层外套设有氟垫圈,氟垫圈紧贴覆盖于转动座的内壁上。
9.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扭簧具有两个以上,各个扭簧之间安装有防卡套圈,防卡套圈套设于第三衬氟层外且与两侧扭簧相抵配合。
10.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第一衬氟层、第二衬氟层、第四衬氟层均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第三衬氟层由聚全氟乙丙烯制成。
11.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氟垫圈由聚全氟乙丙烯制成。
12.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防卡套圈由聚全氟乙丙烯制成。
13.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各个衬氟层将任何可接触到介质的位置全部覆盖,甚至包裹覆盖扭簧,实现全衬氟,覆盖全面,有效保护止回阀,避免内部泄漏导致零件侵蚀收缩,延长使用寿命,适用于腐蚀性介质环境中。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17.其中,1、阀体;2、蝶板;3、转轴;11、流道;4、转动座;5、扭簧;61、第一衬氟层;62、第二衬氟层;63、第三衬氟层;64、第四衬氟层;21、通孔;621、连接柱;611、限位块;641、结头;642、空腔;65、氟垫圈;66、防卡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包括有阀体1、蝶板2以及转轴3,阀体1内开设有流道11,蝶板2上设置有转动座4,蝶板2通过转动座4转动安装于转轴3上,转轴3上套设有扭簧5,扭簧5的两端顶压于蝶板2的后侧面上。流道11的内壁上覆盖安装有第一衬氟层61,第一衬氟层61自阀体1左端面经整个流道11延伸覆盖至阀体1右端面,使第一衬氟层61形成筒状结构,以完全覆盖流道11。蝶板2以及转动座4外覆盖安装有第二衬氟层62,第二衬氟层62将蝶板2连带转动座4包裹其中,避免介质进入蝶板2和转动座4。转轴3的外周壁上覆盖安装有第三衬氟层63,第三衬氟层63沿着转轴3的外周壁包覆转轴3,转轴3的两端位于阀体1外侧可露出。扭簧5外覆盖安装有第四衬氟层64,第四衬氟层64自扭簧5的一端沿扭簧5螺旋方向包裹至扭簧5另一端,既实现扭簧5的全面包覆,又减少对扭簧5扭力效果的影响。因此,只要介质能接触的位置,通过各个衬氟层隔绝,从而保护阀门免收腐蚀性介质侵蚀。
19.蝶板2上沿蝶板2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21,通孔21内设置有连接柱621,连接柱621连接蝶板2两侧且与第二衬氟层62一体连接。在第二衬氟层62加工时,第二衬氟层62的氟橡胶材料深入通孔21内形成连接柱621,连接柱621可以增强第二衬氟层62的粘附效果,即使在频繁启闭蝶板2或者介质流动的影响下,第二衬氟层62也难以变形移位,粘着十分牢靠,保障了第二衬氟层62的完整,使阀门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20.第一衬氟层61上一体设置有限位块611,限位块611与完全开启后的蝶板2接触形成限位。限位块611直接由第一衬氟层61的氟橡胶材料一体成型而成,在蝶板2翻转完全开启后会抵在限位块611上,避免过度翻转导致蝶板2磕碰损坏第一衬氟层61。
21.扭簧5两端的第四衬氟层64粘结形成结头641,结头641与扭簧5的端部之间预留设置有空腔642。结头641形成封闭,以全面覆盖扭簧5。扭簧5扭曲或回弹过程,空腔642可以提供扭簧5的伸缩空间,避免扭簧5受到第四衬氟层64的包覆影响。
22.第三衬氟层63外套设有氟垫圈65,氟垫圈65紧贴覆盖于转动座4的内壁上,避免介质进入转动座4内部。
23.扭簧5具有两个以上,各个扭簧5之间安装有防卡套圈66,防卡套圈66套设于第三衬氟层63外且与两侧扭簧5相抵配合。防卡套圈66用于隔开扭簧5,防止相邻的两个扭簧5作用时相接触而卡死。
24.第一衬氟层61、第二衬氟层62、第四衬氟层64均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第三衬氟层63由聚全氟乙丙烯制成,氟垫圈65由聚全氟乙丙烯制成,防卡套圈66由聚全氟乙丙烯制成。聚四氟乙烯即f4,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聚全氟乙丙烯即f46或fep,与聚四氟乙烯相比,聚全氟乙丙烯硬度及抗拉强度略有提高,摩擦系数也比聚四氟乙
烯略大,更具耐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包括有阀体、蝶板以及转轴,所述阀体内开设有流道,所述蝶板上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蝶板通过转动座转动安装于转轴上,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内壁上覆盖安装有第一衬氟层,所述蝶板以及转动座外覆盖安装有第二衬氟层,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上覆盖安装有第三衬氟层,所述扭簧外覆盖安装有第四衬氟层,所述第四衬氟层自扭簧的一端沿扭簧螺旋方向包裹至扭簧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蝶板上沿蝶板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蝶板两侧且与第二衬氟层一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氟层上一体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完全开启后的蝶板接触形成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扭簧两端的所述第四衬氟层粘结形成结头,所述结头与扭簧的端部之间预留设置有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衬氟层外套设有氟垫圈,所述氟垫圈紧贴覆盖于转动座的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具有两个以上,各个所述扭簧之间安装有防卡套圈,所述防卡套圈套设于第三衬氟层外且与两侧扭簧相抵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氟层、第二衬氟层、第四衬氟层均由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第三衬氟层由聚全氟乙丙烯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垫圈由聚全氟乙丙烯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衬氟蝶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卡套圈由聚全氟乙丙烯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衬氟蝶式止回阀,解决止回阀不适合腐蚀性介质中的问题。其包括有阀体、蝶板以及转轴,阀体内开设有流道,蝶板上设置有转动座,蝶板通过转动座转动安装于转轴上,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流道的内壁上覆盖安装有第一衬氟层,蝶板以及转动座外覆盖安装有第二衬氟层,转轴的外周壁上覆盖安装有第三衬氟层,扭簧外覆盖安装有第四衬氟层,第四衬氟层自扭簧的一端沿扭簧螺旋方向包裹至扭簧另一端。通过各个衬氟层将任何可接触到介质的位置全部覆盖,甚至包裹覆盖扭簧,实现全衬氟,覆盖全面,有效保护止回阀,避免内部泄漏导致零件侵蚀收缩,延长使用寿命,适用于腐蚀性介质环境中。环境中。环境中。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陆 叶晓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上隆阀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8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