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装式气体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3700发布日期:2023-06-28 10:3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插装式气体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阀,尤其是涉及一种插装式结构的供氢阀,属于比例控制阀。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新能源氢燃料汽车领域、消毒杀菌领域、医药生产领域以及集成电路无尘车间控制等领域,均需要对气体流量进行控制的阀系统。如今常规的对气体进行控制的阀系统与常规油阀构成的阀系统基本一致,如美国专利us8992853b2授权公开的“device,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lized sterilization”,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控制阀与普通独立油阀基本一致,因此当其使用时需要在阀块上面配合安装组件后才能进行构成成完整的阀系统进行应用,不但导致结构复杂,且增加的安装组件容易影响气密性,尤其是在氢动力车辆等需要对可燃易爆气体进行控制时,一些泄露容易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亟需重新设计一种安装方便可靠的气体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插装式气体阀,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插装式气体阀,包含有电磁铁驱动的阀组件,构成阀组件的阀座的底部和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上嵌置有流道阀体,电磁铁驱动推杆插入阀座内压合在流道阀体上。

4、优选的,流道阀体中心设置有气道,且流道阀体的顶面在气道的开口端外翻形成有唇口,推杆底部压合在唇口上。

5、优选的,所述推杆底部设置有弹性块,弹性块压合在唇口上。

6、优选的,流道阀体包含有嵌置于阀座内的阀体座,阀体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相连通且口径不同的气道,下表面的气道口径大于上表面的气道口径,推杆底部连接阀盖压合在阀体座的上表面上。

7、优选的,阀体座的下表面上的气道为内凹形成的进气沉孔,阀体座的上表面上的气道为出气孔,出气孔四周外翻凸起形成有接触唇,圆盘状结构的阀盖压合在接触唇上。

8、优选的,阀体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接触唇等高设置的支撑凸台。

9、优选的,进气沉孔为三角形结构,出气孔为哑铃状结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阀座采用底部进气,侧壁出气结构,从而构成插装式布局结构,并且在进气口通过流道阀体与翻盖的配合实现对气体的启闭控制,从而在构成插装结构的同时使得启闭控制结构更为简单,且通过不同结构形式的流道阀体,能够在小流量和大流量应用场合进行切换。

12、本实用新型当其应用时可直接插置于阀块上预留的阀孔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阀座底部的进气口和侧壁上的出气口与阀块上的进气气路与出气出气相连通,从而便于实现快速插装,且无需过多的连接安装配合组件,避免了泄露点的增多,提高了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插装式气体阀,包含有电磁铁驱动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

2.一种插装式气体阀,其特征在于:构成阀组件的阀座的底部和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上嵌置有流道阀体,电磁铁驱动推杆插入阀座内压合在流道阀体上;流道阀体包含有嵌置于阀座内的阀体座,阀体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相连通且口径不同的气道,下表面的气道口径大于上表面的气道口径,推杆底部连接阀盖压合在阀体座的上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插装式气体阀,其特征在于:阀体座的下表面上的气道为内凹形成的进气沉孔,阀体座的上表面上的气道为出气孔,出气孔四周外翻凸起形成有接触唇,圆盘状结构的阀盖压合在接触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插装式气体阀,其特征在于:阀体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接触唇等高设置的支撑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插装式气体阀,其特征在于:进气沉孔为三角形结构,出气孔为哑铃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一种插装式气体阀,包含有电磁铁驱动的阀组件,构成阀组件的阀座的底部和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上嵌置有流道阀体,电磁铁驱动推杆插入阀座内压合在流道阀体上。流道阀体中心设置有气道,或者流道阀体包含有嵌置于阀座内的阀体座,阀体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相连通且口径不同的气道,下表面的气道口径大于上表面的气道口径,推杆底部连接阀盖压合在阀体座的上表面上。本技术一种插装式气体阀,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谢喜,陈晓东,蔡宇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林格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