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2419发布日期:2023-03-17 22:3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涉及一种截止阀。


背景技术:

2.截止阀又称截门阀,属于强制密封式阀门,所以在阀门关闭时,必须向阀瓣施加压力,以强制密封面不泄漏。当介质由阀瓣下方进入阀门时,操作力所需要克服的阻力,是阀杆和填料的摩擦力与由介质的压力所产生的推力,关阀门的力比开阀门的力大,所以阀杆的直径要大,否则会发生阀杆顶弯的故障。
3.现有截止阀的阀体带有两端,该两端分别为流体介质的入口与出口。现有阀门的生产厂家在生产阀门时只单纯制造了带有两端的阀体,导致截止阀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自行根据工况在阀体的两端安装相应对接管道的对接组件,然后通过该对接组件来实现与管道的对接。受现场工作环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操作经验的影响,极难在现场实现对接组件在于阀体上的精准安装,根据上述问题,本发明孕育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截止阀,该截止阀能实现精准安装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不同的对接方式,使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截止阀,包括具有流道的安装体、安装于安装体的阀杆、连接阀杆且位于安装体内的阀瓣以及连接阀杆的执行器,流道具有两端,所述流道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对接管与第二对接管,第一对接管与第二对接管均密封固定于安装体,所述第一对接管上设有第一对接结构、第二对接管上设有第二对接结构。
6.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均包括卡压对接、螺纹对接以及承插对接。
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一对接管的第一卡压环、第二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二对接管的第二卡压环。
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一对接管的第一对接螺纹、第二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二对接管的第三卡压环。
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对接螺纹设置于第一对接管的内周壁或外周壁。
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一对接管的第一插孔、第二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二对接管的第二插孔。
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套设于第一对接管的第一移动螺母、第二对接结构为套设于第二对接管的第二移动螺母,所述第一移动螺母与第一对接管转动配合且沿其轴线往复运动并通过第一对接管来限制第一移动螺母与之分离,所述第二移动螺母与第二对接管转动配合且沿其轴线往复运动并通过第二对接管来限制第二移动螺母与之分离。
1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一对接管的第二对接螺纹、第二对接结构为套设于第二对接管的第三移动螺母,所述第三移动螺母与第二对接管转动配合且沿其轴线往复运动并通过第二对接管来限制第三移动螺母与之分离。
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对接管与第一卡压环一体设置、第二对接管与第二卡压环一体设置。
14.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孔的直径大于第一对接管的内径、第二插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对接管的内径。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生产阀门的同时在阀门的两端固定安装第一对接管与第二对接管,并通过设置于第一对接管上的第一对接结构与设置于第二对接管上的第二对接结构来实现与管道的对接,这样就避免了对接结构的现场安装,保证安装的精准性。且根据不同的工况去选择现有的卡压对接、螺纹对接以及承插对接方式,来进一步降低现场安装难度,使阀门能适应不同的对接方式,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流道;2、安装体;3、阀杆;4、阀瓣;5、执行器;6、第一对接管;7、第二对接管;81、第一卡压环;82、第二卡压环;91、第一对接螺纹;92、第三卡压环;101、第一插孔;102、第二插孔;111、第一移动螺母;112、第二移动螺母;121、第二对接螺纹;122、第三移动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实施例一
25.参考图1,一种截止阀,包括具有流道1的安装体2、安装于安装体2的阀杆3、连接阀杆3且位于安装体2内的阀瓣4以及连接阀杆3的执行器5,执行器5为固定于阀杆3的手轮且流道1具有两端,阀瓣4与阀杆3转动配合。流道1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对接管6与第二对接管7,第一对接管6与第二对接管7均焊接固定于安装体2,第一对接管6上设有第一对接结构、第二对接管7上设有第二对接结构。
26.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均包括卡压对接、螺纹对接以及承插对接,第一对接结构为一体形成于第一对接管6的第一卡压环81、第二对接结构为一体形成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二卡压环82。
27.实施例二
28.参考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对接结构为开设形成于第一
对接管6的第一对接螺纹91、第二对接结构为一体形成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三卡压环92,第一对接螺纹91设置于第一对接管6外周壁。
29.实施例三
30.参考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对接螺纹91设置于第一对接管6内周壁。
31.实施例四
32.参考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一对接管6的第一插孔101、第二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二插孔102,第一插孔101的直径大于第一对接管6的内径、第二插孔102的直径大于第二对接管7的内径。
33.实施例五
34.参考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对接结构为套设于第一对接管6的第一移动螺母111、第二对接结构为套设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二移动螺母112,第一移动螺母111与第一对接管6转动配合且第一移动螺母111沿第一对接管6轴线往复运动,第一对接管6限制第一移动螺母111与之分离。第二移动螺母112与第二对接管7转动配合且第二移动螺母112沿第二对接管7轴线往复运动,第二对接管7限制第二移动螺母112与之分离。
35.实施例六
36.参考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对接结构为开设形成于第一对接管6的第二对接螺纹121、第二对接结构为套设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三移动螺母122,第二对接螺纹121设置于第一对接管6内周壁,第三移动螺母122与第二对接管7转动配合且第三移动螺母122沿第二对接管7轴线往复运动,第二对接管7限制第三移动螺母122与之分离。
3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截止阀,包括具有流道(1)的安装体(2)、安装于安装体(2)的阀杆(3)、连接阀杆(3)且位于安装体(2)内的阀瓣(4)以及连接阀杆(3)的执行器(5),流道(1)具有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对接管(6)与第二对接管(7),第一对接管(6)与第二对接管(7)均密封固定于安装体(2),所述第一对接管(6)上设有第一对接结构、第二对接管(7)上设有第二对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均包括卡压对接、螺纹对接以及承插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一对接管(6)的第一卡压环(81)、第二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二卡压环(8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一对接管(6)的第一对接螺纹(91)、第二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三卡压环(9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螺纹(91)设置于第一对接管(6)的内周壁或外周壁。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一对接管(6)的第一插孔(101)、第二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二插孔(102)。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套设于第一对接管(6)的第一移动螺母(111)、第二对接结构为套设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二移动螺母(112),所述第一移动螺母(111)与第一对接管(6)转动配合且沿其轴线往复运动并通过第一对接管(6)来限制第一移动螺母(111)与之分离,所述第二移动螺母(112)与第二对接管(7)转动配合且沿其轴线往复运动并通过第二对接管(7)来限制第二移动螺母(112)与之分离。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形成于第一对接管(6)的第二对接螺纹(121)、第二对接结构为套设于第二对接管(7)的第三移动螺母(122),所述第三移动螺母(122)与第二对接管(7)转动配合且沿其轴线往复运动并通过第二对接管(7)来限制第三移动螺母(122)与之分离。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管(6)与第一卡压环(81)一体设置、第二对接管(7)与第二卡压环(82)一体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101)的直径大于第一对接管(6)的内径、第二插孔(102)的直径大于第二对接管(7)的内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截止阀,包括具有流道的安装体、安装于安装体的阀杆、连接阀杆且位于安装体内的阀瓣以及连接阀杆的执行器,流道具有两端,所述流道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对接管与第二对接管,第一对接管与第二对接管均密封固定于安装体,所述第一对接管上设有第一对接结构、第二对接管上设有第二对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精准安装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不同的对接方式,使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联和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3/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