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0912发布日期:2023-03-24 20:2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多叶调节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


背景技术:

2.多叶调节阀是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的通风、空气调节及空气净化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系统配件,常用在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用来调节干管及其支管的风量,也常用于新风与回风的混合调节。
3.目前在调节风量时,是通过手动或者电动方式调节阀板之间的角度来实现,以上方式在调节时,风量的大小很难一次调整准确,经常需要多次进行调整,而且目前阀板之间的密封性主要是通过密封条进行密封,在长时间使用后,密封条容易磨损和脱落,目前缺少对密封条是否满足使用进行检测的功能。
4.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的上端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端与转动杆相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两侧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安装在从动杆上,所述从动杆的下端与阀板相连接,所述阀板的两侧安装有密封条;
7.所述阀壳内设有过风腔,所述过风腔的出风端一侧在阀壳内壁上安装有风量传感器。
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条整体为硅胶材质制成,所述阀板整体为菱形。
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板包括有外板体,所述外板体内的夹层由外到内设有保温棉和真空腔。
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量传感器和驱动电机与外接的plc端电性连接。
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板的底端连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下端转动连接在阀壳的下端内壁上,所述杆体和从动杆与阀壳的连接部分外端配合安装有密封圈。
1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板的长度与过风腔的长度相同。
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风量传感器来监测当前排入的风量和风速,然后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调整阀板3的角度,以调整到想要的风量。
15.2、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便可带动从动杆和从动杆下端连接的阀板转动,来调节阀板的角度,从而实现自动调节调节阀的通风量。
16.3、本实用新型中,阀板合起来之后,通过风量传感器能够对当前是否漏风进行监测,当发现在合起来也有风后,说明当前密封条可能出现磨损和脱落的问题,可以提醒维护
人员及时更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套与吸水海绵条和防滑条结构左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框架与限位拉板结构剖面图。
20.图中标记:1-从动齿轮、2-主动齿轮、3-阀板、31-真空腔、32-保温棉、33-外板体、4-过风腔、5-风量传感器、6-阀壳、7-密封圈、8-从动杆、9-外壳体、10-驱动电机、11-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参照图1-3,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包括阀壳6,阀壳6的上端安装有外壳体9,外壳体9的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转动端与转动杆相连接,转动杆上安装有主动齿轮2,主动齿轮2的两侧啮合有从动齿轮1从动齿轮1安装在从动杆8上,从动杆8的下端与阀板3相连接,阀板3的两侧安装有密封条11,通过驱动电机10带动主动齿轮2转动,主动齿轮2带动啮合的从动齿轮1转动,便可带动从动杆8和从动杆8下端连接的阀板31转动,来调节阀板31的角度,从而调节调节阀的通风量。
23.阀壳6内设有过风腔4,过风腔4的出风端一侧在阀壳6内壁上安装有风量传感器5,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后端的风量传感器5来监测当前排入的风量和风速,然后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调整,以调整到想要的风量。
24.本实施例中,密封条11整体为硅胶材质制成,阀板3整体为菱形,当阀板3合起来之后,通过风量传感器5能够对当前是否漏风进行监测,当发现在合起来也有风后,说明当前密封条11可能出现磨损和脱落的问题,可以提醒维护人员及时更换。
25.本实施例中,阀板3包括有外板体33,外板体33内的夹层由外到内设有保温棉32和真空腔31,通过带有的保温棉32和真空腔31能够保证阀板3的保温效果,能够降低在寒冷的冬天中热量的流失。
26.本实施例中,风量传感器5和驱动电机10与外接的plc端电性连接,其中plc端与外接的报警器电性连接,当发现在合起来也有风后,说明当前密封条11可能出现磨损和脱落的问题,报警器可以提醒维护人员及时更换。
27.以上的电性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就不在详细说明。
28.参照图1,阀板3的底端连接有杆体,杆体的下端转动连接在阀壳6的下端内壁上,杆体和从动杆8与阀壳6的连接部分外端配合安装有密封圈7,通过带有的密封圈7能够提高杆体和从动杆8与阀壳6的连接部分的密封性。
29.参照图1,阀板3的长度与过风腔4的长度相同,其中阀板3的数量优选为两块,其数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工厂预制。
30.在调整阀板3的角度时,首先通过驱动电机10带动主动齿轮2转动,主动齿轮2带动
啮合的从动齿轮1转动,便可带动从动杆8和从动杆8下端连接的阀板31转动,来调节阀板31的角度,从而调节调节阀的通风量,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后端的风量传感器5来监测当前排入的风量和风速,然后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调整,以调整到想要的风量,当阀板3合起来之后,通过风量传感器5能够对当前是否漏风进行监测,当发现在合起来也有风后,说明当前密封条11可能出现磨损和脱落的问题,提醒维护人员及时更换,保证了整体的使用效果。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包括阀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6)的上端安装有外壳体(9),所述外壳体(9)的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转动端与转动杆相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安装有主动齿轮(2),所述主动齿轮(2)的两侧啮合有从动齿轮(1)所述从动齿轮(1)安装在从动杆(8)上,所述从动杆(8)的下端与阀板(3)相连接,所述阀板(3)的两侧安装有密封条(11);所述阀壳(6)内设有过风腔(4),所述过风腔(4)的出风端一侧在阀壳(6)内壁上安装有风量传感器(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11)整体为硅胶材质制成,所述阀板(3)整体为菱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3)包括有外板体(33),所述外板体(33)内的夹层由外到内设有保温棉(32)和真空腔(3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传感器(5)和驱动电机(10)与外接的plc端电性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3)的底端连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下端转动连接在阀壳(6)的下端内壁上,所述杆体和从动杆(8)与阀壳(6)的连接部分外端配合安装有密封圈(7)。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3)的长度与过风腔(4)的长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叶通风调节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的上端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端与转动杆相连接。在调整阀板的角度时,首先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便可带动从动杆和从动杆下端连接的阀板转动,来调节阀板的角度,从而调节调节阀的通风量,在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后端的风量传感器来监测当前排入的风量和风速,然后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调整,以调整到想要的风量,当阀板合起来之后,通过风量传感器能够对当前是否漏风进行监测,当发现在合起来也有风后,说明当前密封条可能出现磨损和脱落的问题,可以提醒维护人员及时更换,保证了整体的使用效果。体的使用效果。体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郑惠兰 黎炳豪 郑泽霖 陈晓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铂奥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