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8386发布日期:2023-04-21 19:4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汽车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汽车差速器。


背景技术:

1、由于汽车在进行曲线行驶时,内侧车轮的运动半径小于外侧车轮的运动半径,此时就要求外侧车轮的转速高于内侧车轮的转速。为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通常会在两个车轮之间安装差速器,以利用差速器调整两个车轮的转速差。

2、目前的差速器多利用锥齿轮副组成的行星齿轮组实现差速功能,锥齿轮副包括行星锥齿轮和通过半轴与车轮连接的半轴锥齿轮,半轴锥齿轮和行星锥齿轮通常以锥顶点重合且两者之间的轴线夹角为90°的方式进行装配,并且为控制半轴锥齿轮和行星锥齿轮之间的啮合斑点,通常需要选用合适的垫片以调整两者之间的啮合间隙,若半轴锥齿轮和行星锥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过大,此时啮合斑点过少,在运行时容易出现齿牙碰撞而损坏的情况,若半轴锥齿轮和行星锥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过大,此时啮合斑点过多,在运行时容易出现卡死的情况。由此可见,整体装配要求比较高,使得差速器nvh控制较为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调试,操作比较繁琐。同时,由于行星锥齿轮的锥齿背面为球面,且球面为配合面,这就要求其配合面具有很高的形状及位置精度要求,制造难度比平面大。

3、此外,这种差速器为满足实际装配需求,需要具有足够大的装配空间,但这就使得差速器的轴向尺寸过大,进而需要占据较大的汽车内部空间,增大汽车内部其他配件装配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汽车差速器,本实用新型利用面齿轮结构组成的行星齿轮组以实现差速功能,相比现有的锥齿轮副自组成的行星齿轮组,装配要求低,安装间隙对啮合斑点影响较小,使得所述汽车差速器的nvh更容易控制,并且零件加工难度低,整体所需轴向空间小。

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汽车差速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面齿轮的结构优势,通过设计多个行星齿轮以增大差速能力,并且可根据面齿轮的实际尺寸设置不同数量的行星齿轮。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汽车差速器,本实用新型利用垫片,减小内部零部件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延长汽车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4、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汽车差速器,所述汽车差速器被安装于两带有车轮的半轴之间,所述半轴具有一花键结构,所述汽车差速器包括:

5、一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安装腔;

6、一主减速齿轮,所述主减速齿轮被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所述主减速齿轮能够被驱动而带动所述外壳转动;

7、一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被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连接轴、多个行星齿轮和两面齿轮,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且能够与所述外壳一同转动,所述行星齿轮被可自转地安装于所述连接轴,且所述行星齿轮被设置能够以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为中心发生公转,所述面齿轮与所述连接轴同轴设置,两个面齿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的两侧并与所述行星齿轮以轴向夹角为90°的形式进行啮合,所述面齿轮能够被所述行星齿轮带动而转动,所述面齿轮具有一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的尺寸适配于所述半轴的所述花键结构,所述面齿轮通过所述装配结构与所述花键结构的配合作用带动所述半轴同步运动。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汽车差速器还包括多个连接结构,所述外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安装腔。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螺栓和至少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适配于所述螺栓,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螺栓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安装孔设置有一个,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螺栓通过插接于所述安装孔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栓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多个所述行星齿轮以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为参考呈现阵列分布,且所述行星齿轮的设置数量可根据所述面齿轮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汽车差速器还包括一垫片组件,所述垫片组件被安装于所述传动组件且位于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所述垫片组件用于减轻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时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摩擦。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垫片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的设置数量与所述行星齿轮的设置数量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行星齿轮靠近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垫片组件还包括两第二垫片,两个所述第二垫片均被安装于两个所述面齿轮远离所述行星齿轮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面齿轮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汽车差速器还包括至少一轴承,所述轴承被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轴承用于支撑所述外壳。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轴承被分别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远离的一端,两个所述轴承共同支撑所述外壳。



技术特征:

1.汽车差速器,所述汽车差速器被安装于两带有车轮的半轴之间,所述半轴具有一花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差速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差速器还包括多个连接结构,所述外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安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螺栓和至少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适配于所述螺栓,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安装孔设置有一个,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螺栓通过插接于所述安装孔以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栓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行星齿轮以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为参考呈现阵列分布,且所述行星齿轮的设置数量可根据所述面齿轮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差速器还包括一垫片组件,所述垫片组件被安装于所述传动组件且位于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所述垫片组件用于减轻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时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摩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的设置数量与所述行星齿轮的设置数量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行星齿轮靠近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组件还包括两第二垫片,两个所述第二垫片均被安装于两个所述面齿轮远离所述行星齿轮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面齿轮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差速器还包括至少一轴承,所述轴承被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轴承用于支撑所述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汽车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轴承被分别过盈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远离的一端,两个所述轴承共同支撑所述外壳。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汽车差速器,所述汽车差速器被安装于两带有车轮的半轴之间,所述半轴具有一花键结构,所述汽车差速器包括一外壳、一主减速齿轮和一传动组件,所述主减速齿轮能够被驱动而带动所述外壳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连接轴、多个行星齿轮和两面齿轮,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被可自转地安装于所述连接轴且能以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为中心发生公转,所述面齿轮与所述连接轴同轴,两个面齿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的两侧并与所述行星齿轮以轴向夹角为90°的形式进行啮合,所述面齿轮能够被所述行星齿轮带动而转动,所述面齿轮具有一装配结构,所述面齿轮通过所述装配结构与所述花键结构的配合作用带动所述半轴同步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施郁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伊迈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