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1239发布日期:2023-04-29 22:3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相关,具体为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


背景技术:

1、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2、现有的双筒式减震器,如中国专利cn202021536361.5一种新型阻尼可调减震器,采用控制调节孔的大小来调控阻尼的大小,但是由于调节孔原本的直径较小调节孔从全开到闭合的过程中阻尼的变化不明显,因此减震器可调节的阻尼范围较小,同时对于活塞在内管中移动位置范围采用限位环进行限位,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限位时的缓冲能力不足,导致活塞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会快速停止,使得减震器工作时会出现明显顿挫感,同时由于冬季和夏季气温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而减震器油会随着温度变化出现热胀冷缩现象,夏季减震器油体积增大时容易导致减震器内外管内压力显著增大,使得减震器的阻尼出现明显变化,同时减震器油也有泄露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现有的双筒式减震器对于活塞的限位过于生硬且对于减震器油热胀冷缩缺乏调控手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包括减震器外管和减震器内管,所述减震器外管内贯穿有减震器内管,所述减震器内管内贯穿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器活塞,所述减震器内管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顶部油封盖,所述减震器内管底部通过螺纹安装有底部密封盖,所述减震器外管和减震器内管之间设置有通油间隙,所述减震器内管上部开有上部通油孔,所述减震器内管下部开有下部通油孔。

3、优选的,所述底部密封盖四周与减震器外管底部紧密接触,且所述底部密封盖四周加工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设置有两圈,所述减震器外管底部加工有与环形密封圈紧密配合的环形密封槽。

4、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内管上部设置有上部密封套,所述减震器外管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密封圈,所述转动密封圈被包裹在上部密封套内,所述转动密封圈内侧加工有多组迷宫密封槽,所述迷宫密封槽内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5、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外管内壁于上部通油孔处加工有上部转动密封环,所述上部转动密封环一侧与上部通油孔对应处开设有上部通油槽,所述减震器外管内壁于下部通油孔处加工有下部转动密封环,所述下部转动密封环一侧与下部通油孔对应处开设有下部通油槽。

6、优选的,所述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均设置有多组,所述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的直径一致、间距相等,且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上下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减震器内管上部设置有箭头指示标志,所述减震器外管上部外侧设置有档位指示线,所述档位指示线与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7、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内管内上部通油孔的上方留有一段密封的缓冲空间,所述减震器内管内下部通油孔下方留有一段密封的缓冲空间。

8、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外管上端设置有充气缓冲室,所述充气缓冲室内设置有环形气密活塞,所述环形气密活塞上部注入有压缩空气,所述环形气密活塞下部的通油间隙和减震器内管内均注入有减震器油。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通过减震器外管内转动密封环的设置,这样减震器活塞在减震器内管内上下运动时,减震器油会通过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在减震器内管和减震器外管之间进行流动,可以通过转动减震器外管,来使上部转动密封环和下部转动密封环盖住不同数量的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从而改变减震器油的流动速度,进而实现阻尼的调节,由于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的数量较多,因此阻尼的调节范围较大;

11、2.通过上部通油孔上方的缓冲空间和下部通油孔下方的缓冲空间的设置,使得减震器活塞在活动通过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后,上部通油孔上方的缓冲空间和下部通油孔下方的缓冲空间均为密闭空间,而液压器油的可压缩性较低,因此减震器活塞在通过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后会在压力推动下逐渐停止,从而通过液体压力实现了减震器活塞的限位,无需限位环进行限位,同时减震器活塞在限位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减震器活塞在到达极限位置时瞬间停止导致冲量过大,影响减震效果。

12、3.通过充气缓冲室和环形气密活塞的设置,使得充气缓冲室上部可以充气,并与环形气密活塞下部的减震器油隔开,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远远大于减震器油,因此减震器油在受热膨胀时可以推动环形气密活塞上移,来压缩充气缓冲室内的气体,从而避免减震器油在高压下泄露。



技术特征:

1.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包括减震器外管(1)和减震器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外管(1)内贯穿有减震器内管(2),所述减震器内管(2)内贯穿有减震杆(3),所述减震杆(3)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器活塞(4),所述减震器内管(2)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顶部油封盖(5),所述减震器内管(2)底部通过螺纹安装有底部密封盖(6),所述减震器外管(1)和减震器内管(2)之间设置有通油间隙(13),所述减震器内管(2)上部开有上部通油孔(14),所述减震器内管(2)下部开有下部通油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密封盖(6)四周与减震器外管(1)底部紧密接触,且所述底部密封盖(6)四周加工有环形密封圈(7),所述环形密封圈(7)设置有两圈,所述减震器外管(1)底部加工有与环形密封圈(7)紧密配合的环形密封槽(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内管(2)上部设置有上部密封套(9),所述减震器外管(1)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密封圈(10),所述转动密封圈(10)被包裹在上部密封套(9)内,所述转动密封圈(10)内侧加工有多组迷宫密封槽(11),所述迷宫密封槽(11)内设置有橡胶密封圈(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外管(1)内壁于上部通油孔(14)处加工有上部转动密封环(15),所述上部转动密封环(15)一侧与上部通油孔(14)对应处开设有上部通油槽(16),所述减震器外管(1)内壁于下部通油孔(17)处加工有下部转动密封环(18),所述下部转动密封环(18)一侧与下部通油孔(17)对应处开设有下部通油槽(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通油孔(14)和下部通油孔(17)均设置有多组,所述上部通油孔(14)和下部通油孔(17)的直径一致、间距相等,且上部通油孔(14)和下部通油孔(17)上下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减震器内管(2)上部设置有箭头指示标志(20),所述减震器外管(1)上部外侧设置有档位指示线(21),所述档位指示线(21)与上部通油孔(14)和下部通油孔(17)的位置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内管(2)内上部通油孔(14)的上方留有一段密封的缓冲空间,所述减震器内管(2)内下部通油孔(17)下方留有一段密封的缓冲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外管(1)上端设置有充气缓冲室(22),所述充气缓冲室(22)内设置有环形气密活塞(23),所述环形气密活塞(23)上部注入有压缩空气,所述环形气密活塞(23)下部的通油间隙(13)和减震器内管(2)内均注入有减震器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可调的减震器内外管,包括减震器外管和减震器内管,减震器外管内贯穿有减震器内管,减震器内设置有减震器活塞,减震器内管顶部通过螺纹安装有顶部油封盖,减震器内管底部通过螺纹安装有底部密封盖,减震器内管上部开有上部通油孔,减震器内管下部开有下部通油孔,本技术通过减震器外管内转动密封环的设置,这样减震器活塞在减震器内管内上下运动时,减震器油会通过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在减震器内管和减震器外管之间进行流动,可以通过转动减震器外管,来使上部转动密封环和下部转动密封环盖住不同数量的上部通油孔和下部通油孔,从而改变减震器油的流动速度,进而实现阻尼的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帅元电声元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