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及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21858发布日期:2023-07-07 18:2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及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导管连接,具体涉及一种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及管接头。


背景技术:

1、在飞机整个生命周期中,飞机液压导管的维护和维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液压导管的损坏有多种形式,如破裂、腐蚀、刻痕、凹坑、磨损等,由于液压系统的工作环境复杂多面,导管上存在的一些微小缺陷逐步发展最终导致液压系统故障,影响飞机的使用性能甚至灾难性飞行事故。连接强度高、密封性能好,并且装配简单的管接头是液压管路连接和修复的核心目标。

2、轴向挤压接头包括内环和外环,通过专用工具将外环沿内环轴向推进,外环挤压内环和导管,是内环的齿槽结构嵌入到导管上,形成机械连接和金属密封。目前的轴向挤压接头中,内环和外环为分开设置,在使用时将内环套在套管上,然后和外环挤压连接。上述内环和外环分开设置的方式,在导管布置复杂时,在组装时内环易发生移动沿导管滑落,造成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轴向挤压结构组装时,内环部件易发生滑落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该管接头组件通过在内环部件设置第一卡台,与外环部件的第一卡槽适配,实现内环和外环的预组装,避免在操作时内环与外环分离。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包括外环部件和内环部件;

4、所述外环部件内表面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内环部件外表面,沿远离端面的方向上分别设有第一卡台和第二卡台;所述第二卡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卡台的外径;

5、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台位置适配时,能够限制所述外环部件和所述内环部件分离;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台位置适配时,所述外环部件和所述内环部件形成自锁连接;

6、所述内环部件内表面设有齿槽结构,所述齿槽结构用于在轴向挤压过程中形成与导管的连接及密封。

7、通过内环部件外表面的第一卡台和外环部件内表面的第一卡槽配合,实现内环部件和外环部件的预组装,避免零件掉落,操作更为方便;在进一步自锁时,第一卡槽与第二卡台配合紧密接触,避免外环部件和内环部件之间产生空隙,在形变后更易形成紧密自锁,利于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内环部件具有第一端面,所述内环部件外表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锥面、第二锥面、第二圆柱面、所述第二卡台、第三圆柱面和法兰;所述第一锥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锥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锥面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锥面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锥面和所述第二锥面连接处平滑过渡形成所述第一卡台;所述法兰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侧面作为轴向挤压的终止面;所述法兰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侧面为轴向挤压的第一挤压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锥面之间通过第一圆柱面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外环部件具有第二端面,所述外环部件内表面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面方向,依次设有第四锥面和第三锥面;所述第四锥面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锥面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三锥面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锥面的最小直径;所述第四锥面和所述第三锥面连接处平滑过渡形成所述第一卡槽;所述外环部件远离所述第二端面的侧面为轴向挤压的第二挤压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挤压面和所述第三锥面之间通过第四圆柱面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锥面和所述第一锥面适配,所述第四锥面和所述第二锥面适配。外环部件和内环部件自锁后,第一锥面和第三锥面形变后接触更为紧密,第二锥面和第四锥面形变后接触更为紧密。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齿槽结构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若干凹槽,相邻凹槽之间形成凸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齿槽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卡台和所述第二卡台之间。

15、一种管接头,包括接头体和挤压环构成,该管接头包括如上所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

16、所述接头体包括1-3个连接端,至少一个连接端由所述内环部件构成;所述挤压环由所述外环部件构成。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管接头为直通管接头。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管接头为三通管接头。

19、如上所述管接头的使用方法,首选将所述内环部件和所述外环部件轴向挤压,使所述第一卡槽超过所述第一卡台形成预组装;然后将待连接导管插入到所述内环部件内,继续轴向挤压,至外环部件、内环部件和导管发生弹塑性形变形成自锁。

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通过内环部件外表面的第一卡台和外环部件内表面的第一卡槽配合,实现内环部件和外环部件的预组装,避免零件掉落,操作更为方便;在进一步自锁时,第一卡槽与第二卡台配合在形变后更易形成紧密接触,利于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22、2、本实用新型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通过对锥面和圆柱面对应配合设置,以及第一卡槽和第二卡台配合,使得外环部件和内环部件自锁后,第一锥面和第三锥面之间、第二锥面和第四锥面之间、第一卡槽和第二卡台之间接触紧密,利于提升连接稳定性。

23、3、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通过使用上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易于实现预组装,避免零件掉落,操作更为便利。用轴向挤压接头配有专用的挤压工装,整个挤压装配过程仅需使用工装沿轴向推动外环抵达内环法兰完成。

24、4、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在使用时,外环部件通过轴向挤压产生的径向压力使外环部件、内环部件和导管三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发生弹塑性变形,通过变形使三者之间紧密连接,达到密封效果。轴向挤压管接头和导管的连接,不仅靠通过轴向挤压产生的机械过盈和环形齿槽结构嵌入管材,另外还有环形的卡台通过弹性变形卡入环形卡槽形成的自锁,进一步加强了连接可靠性和连接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部件(2)和内环部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部件(1)具有第一端面(11),所述内环部件(1)外表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11)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锥面(201)、第二锥面(202)、第二圆柱面(102)、所述第二卡台(302)、第三圆柱面(103)和法兰(7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11)和所述第一锥面(201)之间通过第一圆柱面(10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部件(2)具有第二端面(21),所述外环部件(2)内表面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面(21)方向,依次设有第四锥面(204)和第三锥面(2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面(22)和所述第三锥面(203)之间通过第四圆柱面(10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锥面(203)和所述第一锥面(201)适配,所述第四锥面(204)和所述第二锥面(202)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结构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若干凹槽,相邻凹槽之间形成凸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卡台(301)和所述第二卡台(302)之间。

9.一种管接头,包括接头体和挤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为直通管接头或者三通管接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导管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向挤压管接头组件及管接头。该管接头组件包括外环部件和内环部件;所述外环部件内表面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内环部件外表面,沿远离端面的方向上分别设有第一卡台和第二卡台;所述第二卡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卡台的外径;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台位置适配时,能够限制所述外环部件和所述内环部件分离;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台位置适配时,所述外环部件和所述内环部件形成自锁连接;所述内环部件内表面设有齿槽结构。第一卡台和第一卡槽配合,实现内环部件和外环部件的预组装;在进一步挤压时,第一卡槽与第二卡台配合在形变后更易形成紧密自锁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章,孙永辉,韦士奇,刘德忠,贾翼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中自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