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9751发布日期:2023-06-04 16:2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盾构隧道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


背景技术:

1、城市地铁隧道的建设施工长度一般较长且处在相对密闭的地下环境进行施作,由此导致隧道内空气自然流通效果极差,随着隧道的不断挖掘深入其内部空气环境质量也随之急剧下降,严重情况下施工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无法及时排除,进而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诱发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

2、因此,需要设置通风管路辅助进行隧道内空气流通,改善施工空气环境。发明人知晓的在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通常利用设于隧道弧形底部中空的中间箱涵孔洞空间,人工布设风管以连通外界进行通风换气,并随着盾构机的不断前进挖掘,逐段延伸固定风管,其中为便于安设及出于成本考量,常采用伸缩软质风管。

3、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1. 由于箱涵内部空间狭窄,在其内部进行风管的延伸作业时,需要采用人力对软质伸缩风管进行拖拽,容易造成风管破损漏气漏风;

5、2. 各段箱涵的拼接安设需要一定时间,但风管的可伸缩性使其延伸段在管内风力作用下会发生伸展,即延伸长度只能成大段增加,由此导致其长度无法与箱涵铺设匹配:过早进行风管延伸会导致风管伸出箱涵的长度较长,影响后续箱涵拼接安设;过晚延伸风管则会导致风管尾部出风口位于已铺设箱涵深处,影响通风换气质量。

6、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深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通过变径筒柱延伸部实现对待延伸风管的存放,以及通过可刹车的车体及延伸部箍圈控制待延伸风管的释放长度,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拖拽风管导致破损及风管延伸长度与箱涵拼接施工进度不匹配的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包括车体、固定设于所述车体底部的行走轮、固定设于所述车体顶部且轴心与所述车体前进方向平行的变径筒柱、夹设于所述变径筒柱外用于固定带延伸软质风管的箍圈;

3、所述变径筒柱包括直径逐渐减小且依次对应连接的用于与所述车体相对固定的出风部、用于套设并固定待延伸软质风管的固定部、用于套设并存储待延伸软质风管的延伸部。

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为带有刹车的行走轮。

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体顶部对应所述变径筒柱出风部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变径筒柱出风部外缘轮廓相匹配的弧形固定件。

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径筒柱固定部外缘直径与待延伸风管直径相匹配。

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径筒柱延伸部外缘直径与叠合状态的待延伸风管最小直径相匹配,用于待延伸风管可套设于所述变径筒柱延伸部。

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体顶部对应所述变径筒柱延伸部的端侧位置处设有与待延伸风管相匹配的弧形支撑件。

9、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箍圈包括用于设于所述变径筒柱固定部外的固定部箍圈、用于设于所述变径筒柱延伸部端侧的延伸部箍圈。

10、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任一技术效果或优点:

11、1. 由于采用了包括出风部及延伸部的变径筒柱,通过变径筒柱出风部可保证换气口的开放;通过延伸部可实现对待延伸叠合态软质风管的可靠存放,并通过可运动的车体,确保待延伸风管位置移动的同时避免剐蹭破损。

12、2. 由于变径筒柱设有与待延伸风管直径相匹配的固定部以及用于夹设于该固定部外的固定部箍圈,可实现对待延伸风管端部的固定,防止风管从变径筒柱中脱离。

13、3. 由于在变径筒柱延伸部外夹设有延伸部箍圈,通过该箍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对待延伸风管于变径筒柱外进行固定,另一方面通过紧固可控制待延伸风管从变径筒柱延伸部处释放延伸的长度,使之释放长度与箱涵拼接长度相匹配。

14、4. 由于设有可刹车的行走轮,使得松开延伸部箍圈进行风管延伸时,车体能相对固定,避免因车体在风管中风力作用下前进,导致风管释放较多与箱涵施工长度不匹配。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固定设于所述车体底部的行走轮、固定设于所述车体顶部且轴心与所述车体前进方向平行的变径筒柱、夹设于所述变径筒柱外用于固定带延伸软质风管的箍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为带有刹车的行走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顶部对应所述变径筒柱出风部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变径筒柱出风部外缘轮廓相匹配的弧形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筒柱固定部外缘直径与待延伸风管直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筒柱延伸部外缘直径与叠合状态的待延伸风管最小直径相匹配,用于待延伸风管可套设于所述变径筒柱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顶部对应所述变径筒柱延伸部的端侧位置处设有与待延伸风管相匹配的弧形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圈包括用于设于所述变径筒柱固定部外的固定部箍圈、用于设于所述变径筒柱延伸部端侧的延伸部箍圈。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盾构箱涵通风的风管延伸布设装置,通过变径筒柱延伸部实现对待延伸风管的存放,以及通过可刹车的车体及延伸部箍圈控制待延伸风管的释放长度,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拖拽风管导致破损及风管延伸长度与箱涵拼接施工进度不匹配的问题。包括车体、固定设于所述车体底部的行走轮、固定设于所述车体顶部且轴心与所述车体前进方向平行的变径筒柱、夹设于所述变径筒柱外用于固定带延伸软质风管的箍圈。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辉,王晓焕,孙影杰,王世强,李果,史渊,王德宁,陈纯洁,吴磊,邹金堂,李晨阳,侯运超,冯凯,许育炯,白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