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2118发布日期:2023-07-05 17:0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锁螺母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螺母,尤其涉及一种自锁螺母。


背景技术:

1、螺母的用途很多,而自锁螺母的用途则比较特殊,其主要用于作为防护锁紧力,即提供双层保障的作用。而且,目前市面上的自锁螺母结构也多种多样,且存在特殊结构配合特殊场景使用的特殊自锁螺母。然而,显而易见的是,现有的自锁螺母一般都是在螺母本体的周向增设止动片或止动块对螺母本体进行止动,即使用环境具有空间要求,以容置止动片或止动块,导致自锁螺母的使用场景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锁螺母,其并不会因为自锁结构扩展螺母本体的尺寸,使其不易受使用场景限制。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自锁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和自锁螺丝;所述螺母主体开设有径向缝隙,所述径向缝隙从所述螺母主体的外侧壁开始由外向内地凹陷,以使所述螺母主体上位于所述径向缝隙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反力承托部和形变部,所述反力承托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有自锁螺丝,所述自锁螺丝伸入所述径向缝隙内并能够挤压所述形变部,以扩大所述径向缝隙的外缘宽度。

4、进一步地,所述螺纹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螺母主体的轴向。

5、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主体的一端设有挤压环,所述挤压环从所述螺母主体的端部沿自身径向由外形内地凸出。

6、进一步地,所述径向缝隙的两端连线经过所述螺母主体的轴线。

7、进一步地,所述反力承托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形变部的厚度。

8、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主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9、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自锁螺母为圆形螺母。

10、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主体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1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基于径向缝隙的相对两侧分别为反力承托部和形变部,从而使得形变部的外缘具有远离反力承托部的外缘的前置条件;然后通过自锁螺丝螺纹旋紧反力承托部的螺纹通孔并挤压形变部,即可迫使螺母主体上位于形变部的内螺纹的轴线相对于螺母主体的轴线发生倾斜,从而轴向挤压与螺母主体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外螺纹(该外螺纹设于待预紧元件),以将待预紧元件锁紧。显然,该自锁方式能够有效地实现自锁功能,而且,基于自锁螺母的自锁位置设于螺母主体的反力承托部的螺纹通孔内,从而无需增大螺母主体的整体尺寸,因而不易受使用场景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主体(1)和自锁螺丝(2);所述螺母主体(1)开设有径向缝隙(12),所述径向缝隙(12)从所述螺母主体(1)的外侧壁开始由外向内地凹陷,以使所述螺母主体(1)上位于所述径向缝隙(12)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反力承托部(13)和形变部(14),所述反力承托部(13)开设有螺纹通孔(131),所述自锁螺丝(2)与所述螺纹通孔(131)螺纹配合,且所述自锁螺丝(2)伸入所述径向缝隙(12)内并能够挤压所述形变部(14),以扩大所述径向缝隙(12)的外缘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通孔(1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螺母主体(1)的轴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主体(1)的一端设有挤压环(15),所述挤压环(15)从所述螺母主体(1)的端部沿自身径向由外向内地凸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缝隙(12)的两端连线经过所述螺母主体(1)的轴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承托部(13)的厚度大于所述形变部(14)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主体(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自锁螺母为圆形螺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主体(1)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锁螺母,包括螺母主体和自锁螺丝;所述螺母主体开设有径向缝隙,所述径向缝隙从所述螺母主体的外侧壁开始由外向内地凹陷,以使所述螺母主体上位于所述径向缝隙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反力承托部和形变部,所述反力承托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螺纹连接有自锁螺丝,所述自锁螺丝伸入所述径向缝隙内并能够挤压所述形变部,以扩大所述径向缝隙的外缘宽度。其并不会因为自锁结构扩展螺母本体的尺寸,使其不易受使用场景限制。

技术研发人员:余垒,吴森民,刘辉,罗才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宏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