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2283发布日期:2023-05-13 10:0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生产物料输送,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


背景技术:

1、棉针织物的前处理是印染加工中比较基础并且重要的工序,主要是为了去除棉织物上的天然杂质,包括果胶质、棉籽壳、含氮物质、蜡状物质、灰分、色素等。棉针织物存在拉抻易变形,易产生折痕,卷边和尺寸稳定性差等性能,故传统练漂前处理一般采用松式加工方式。传统加工方法具有加工时间长、织物损伤大、能源消耗量大、耗水量高、污水排放多、cod值较高、污水处理成本高等缺点。

2、近年来,短流程处理工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应用逐渐广泛,从而延伸出了棉针织物连续式平幅汽蒸前处理设备。由于短流程处理工艺处理时间短,因此需要棉针织物在短时间内被润湿,精炼剂能够快速渗透到棉纤维内部,同时产品本身需要低泡,防止泡沫过高导致精练不充分。

3、现有技术中,精炼剂都是直接投料或者直接输送到位置进行投料,无法对精炼剂在输送过程中进行保护,导致会出现压力过大输送过程中产生高温的问题,导致精炼剂出现化学改性等问题,影响后续使用,因此需要对精炼剂输送过程进行设计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证精炼剂在输送过程中与输送管道之间产生摩擦时不会产生高温,即使产生高温也能持续保持恒温,不需要等待冷却再进行投放,尤其是设置了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作用下,能够保证精炼剂输送的平稳性,输送稳定性好,杜绝精炼剂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积压现象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体、纤维隔离层、恒温层、以及外包层,所述内管体的内径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的内径呈环向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均为弧形槽体、并呈螺旋状开设在流道的内径上,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螺旋状螺距为1000mm以上,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设有r角过渡连接,所述纤维隔离层用于缠绕在内管体的外径,所述恒温层用于缠绕在纤维隔离层的外径,所述外包层用于将恒温层包覆。

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管体由pc或pvc一体挤塑成型、并在内部成型有钢丝。

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钢丝呈竖直状或网格状成型在内管体的内部。

5、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槽底面均为光滑面。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槽体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二槽体的宽度尺寸。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纤维隔离层由多根的纤维带相互交织形成、或由多根的纤维带呈斜状排列形成。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恒温层包括恒温管道,所述恒温管道呈螺旋状缠绕在纤维隔离层的外表面。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恒温管道内可流动设有恒温液体。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恒温层与纤维隔离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的温度传感器。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包层为胶制外包层或金属外包层。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相比现有的输送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内管体用于精炼剂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设置纤维隔离层和恒温层配合用于对内管体内的精炼剂进行恒温,进而保证精炼剂在输送过程中与输送管道之间产生摩擦时不会产生高温,即使产生高温也能持续保持恒温,不需要等待冷却再进行投放,尤其是设置了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作用下,能够保证精炼剂输送的平稳性,输送稳定性好,杜绝精炼剂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积压现象。具体是,设置了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体、纤维隔离层、恒温层、以及外包层,所述内管体的内径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的内径呈环向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均为弧形槽体、并呈螺旋状开设在流道的内径上,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螺旋状螺距为1000mm以上,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设有r角过渡连接,所述纤维隔离层用于缠绕在内管体的外径,所述恒温层用于缠绕在纤维隔离层的外径,所述外包层用于将恒温层包覆。在精炼剂输送过程中,采用螺距为1000mm以上的两个槽体,形成较长的螺距,在精炼剂输送过程中,能够跟随流道进行流动,不需要太大的压力即可稳定输送,而且设置了r角过渡,不会出现卡料现象,输送稳定,结构可靠。



技术特征:

1.一种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体、纤维隔离层、恒温层、以及外包层,所述内管体的内径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的内径呈环向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均为弧形槽体、并呈螺旋状开设在流道的内径上,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螺旋状螺距为1000mm以上,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设有r角过渡连接,所述纤维隔离层用于缠绕在内管体的外径,所述恒温层用于缠绕在纤维隔离层的外径,所述外包层用于将恒温层包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由pc或pvc一体挤塑成型、并在内部成型有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呈竖直状或网格状成型在内管体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槽底面均为光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二槽体的宽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隔离层由多根的纤维带相互交织形成、或由多根的纤维带呈斜状排列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层包括恒温管道,所述恒温管道呈螺旋状缠绕在纤维隔离层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管道内可流动设有恒温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层与纤维隔离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的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为胶制外包层或金属外包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纺织生产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精炼剂用输送管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管体、纤维隔离层、恒温层、以及外包层,所述内管体的内径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的内径呈环向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均为弧形槽体、并呈螺旋状开设在流道的内径上,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螺旋状螺距为1000mm以上,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设有R角过渡连接。本技术不需要等待冷却再进行投放,尤其是设置了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作用下,能够保证精炼剂输送的平稳性,输送稳定性好,杜绝精炼剂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积压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博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