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21456发布日期:2023-08-04 16:0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减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减速机构。


背景技术:

1、以往,对于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雨刮器装置或电动车窗(power window)装置等的驱动源,为了实现虽为小型但可获得大的输出而设有减速机构。此种车载用的驱动源中所使用的减速机构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

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减速机构包括具有一个螺旋状齿的小齿轮(第一齿轮)以及具有多个斜齿的斜齿轮(第二齿轮),通过使一个螺旋状齿与多个斜齿啮合,小齿轮的高速旋转变成斜齿轮的低速旋转。由此,实现了进一步增大减速比并且包括适当的啮合形状的齿轮的减速机构。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1840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且说,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例如考虑将作为细长零件的小齿轮设为钢制,将作为大的圆盘状零件的斜齿轮设为树脂制。在此基础上,包括这些小齿轮及斜齿轮的减速机构为了可容易地获得比较大的减速比,需要使两者的啮合强度充分。

3、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在形成螺旋状齿的外形的假想圆(齿形圆)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小齿轮的旋转中心所配置的成为“芯”的部分(芯圆)。因此,在以与以往相同的体积形成减速机构的情况下,例如,若使斜齿轮的斜齿为厚壁并对应,则与此相反,螺旋状齿成为小径,伴随于此,配置于小齿轮的旋转中心的成为“芯”的部分也变细。即,确保斜齿轮的强度及确保小齿轮的强度为相互折衷的关系。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机构,其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强度充分,提高两者的动力传递效率,也能够容易地应对更大的减速比。

5、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一种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减速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具有: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剖面形成为圆形;以及一个螺旋状齿,呈螺旋状设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剖面形成为月牙形,所述第二齿轮具有: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剖面形成为圆形;以及多个斜齿,设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周围,供所述螺旋状齿啮合,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心与所述螺旋状齿的中心相互偏离,所述螺旋状齿的直径比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直径大,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部分伸出至形成所述螺旋状齿的外形的假想圆的外侧。

7、发明的效果

8、通过本发明,在第一齿轮的轴向观察时,可将第一齿轮的形状设为使第一本体部(芯圆)的一部分伸出至形成螺旋状齿的外形的假想圆(齿形圆)的外侧的形状(非圆形)。由此,可在抑制第一齿轮的大径化的同时,提高第一齿轮的强度。因此,可提高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双方的强度,从而提高两者的动力传递效率。因而,也能够容易地应对更大的减速比。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减速机构的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强度充分而提高两者的动力传递效率,也能够容易地应对更大的减速比。在小齿轮31的轴向观察时,小齿轮本体31b的中心C1与螺旋状齿31c的中心C2相互偏离,螺旋状齿31c的直径比小齿轮本体31b的直径大,小齿轮本体31b的一部分伸出至形成螺旋状齿31c的外形的假想圆VC的外侧。可使小齿轮31的剖面形状为使小齿轮本体31b的一部分伸出至形成螺旋状齿31c的外形的假想圆VC的外侧的非圆形。可抑制小齿轮31的大径化,提高其强度,可提高小齿轮31及斜齿轮32双方的强度,提高两者的动力传递效率。因而,也能够容易地应对更大的减速比。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干明,时崎哲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美姿把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