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0828发布日期:2023-06-29 12:3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飞轮壳安装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外接曲轴箱、起动机和油底壳,内置飞轮总成,起到连接机体、防护和载体的作用。

2、目前,由于在发动机的进气侧要安装起动机、喷油泵和空气压缩机,因此飞轮壳内部要为起动机、喷油泵和空气压缩机的安装预留足够的装配空间,这就会导致飞轮壳的悬臂变长。而由于飞轮壳与发动机的连接方式为单侧连接,因此飞轮壳的悬臂无法得到发动机的支撑,以致于在发动机工作时,飞轮壳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从而降低了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能够提升nvh性能。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包括:气缸体、飞轮壳、支撑板、空压机接口、喷油泵接口以及起动机接口;

3、所述气缸体与所述飞轮壳固定连接;

4、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与所述气缸体固定连接,第二侧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最外侧为所述飞轮壳远离所述气缸体的一侧的末端;

5、所述空压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上部;

6、所述喷油泵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中部;

7、所述起动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下部。

8、可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齿轮室盖板;

9、所述齿轮室盖板安装于所述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侧壁上。

10、可选的,所述齿轮室盖板上设置有空压机安装通孔、喷油泵安装通孔以及起动机安装通孔;

11、所述空压机安装通孔的孔口与所述空压机接口所在位置对齐;

12、所述喷油泵安装通孔的孔口与所述喷油泵接口所在位置对齐;

13、所述起动机安装通孔的孔口与所述喷油泵接口所在位置对齐。

14、可选的,所述齿轮室盖板采用钢材料制成。

15、可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螺钉以及第二螺钉;

16、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

17、所述第一螺钉的外螺纹穿过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后与所述气缸体上的第一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钉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固定于所述气缸体上;

18、所述第二螺钉的外螺纹穿过所述支撑板的第二侧后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上的第二内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钉用于将所述支撑板的第二侧固定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上。

19、可选的,所述第一螺钉和所述第二螺钉均采用紧定螺钉。

20、可选的,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垫片以及第二垫片;

21、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螺钉的头部之间;

22、所述第二垫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螺钉的头部之间。

23、可选的,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24、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平行部、倾斜部以及第二平行部;

25、所述倾斜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行部以及所述第二平行部固定连接;

26、所述第一平行部与所述气缸体固定连接;

27、所述第二平行部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

28、可选的,所述支撑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29、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

30、气缸体与飞轮壳固定连接;支撑板的第一侧与气缸体固定连接,第二侧与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该最外侧为飞轮壳远离气缸体的一侧的末端;空压机接口设置于飞轮壳靠近气缸体一侧的上部;喷油泵接口设置于飞轮壳靠近气缸体一侧的中部;起动机接口设置于飞轮壳靠近气缸体一侧的下部。通过这样,可以由支撑板担任气缸体和飞轮壳的最外侧之间的连接桥梁,以使得飞轮壳的内外两侧都可以与气缸体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减少因预留空压机接口、喷油泵接口以及起动机接口而延伸出的飞轮壳悬臂无法得到支撑的情况,进而可以减少飞轮壳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的情况,提升了nvh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体、飞轮壳、支撑板、空压机接口、喷油泵接口以及起动机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齿轮室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室盖板上设置有空压机安装通孔、喷油泵安装通孔以及起动机安装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室盖板采用钢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螺钉以及第二螺钉;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钉和所述第二螺钉均采用紧定螺钉。

7.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结构还包括:第一垫片以及第二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平行部、倾斜部以及第二平行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的布置结构,用于提升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本申请包括:气缸体、飞轮壳、支撑板、空压机接口、喷油泵接口以及起动机接口;所述气缸体与所述飞轮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与所述气缸体固定连接,第二侧与所述飞轮壳的最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最外侧为所述飞轮壳远离所述气缸体的一侧的末端;所述空压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上部;所述喷油泵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中部;所述起动机接口设置于所述飞轮壳靠近所述气缸体一侧的下部。

技术研发人员:徐雪松,陈美娟,王春玲,何化,李明星,李壮,陆景东,王小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