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53981发布日期:2023-09-14 15:2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挤压油膜阻尼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


背景技术:

1、挤压油膜阻尼器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中,为了提升挤压油膜阻尼器阻尼性能,往往设计很小的油膜间隙,当转子通过临界转速的振动幅值较大时,极易发生阻尼器内外环碰磨,导致两个金属表面贴近后之间油膜消失,引起干摩擦,进而使挤压油膜阻尼器发生故障,严重的会导致发动机故障失事。

2、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减振性能与航空发动机整机运行稳定性密切相关,由于现今仿生学促进了各行业飞速发展,为了改善挤压油膜阻尼器内外环碰磨引起的干摩擦,模拟穿山甲后背上的鳞片间隙凹坑的减摩作用。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阻尼器内环表面上加工排布一定数量、特定尺寸的微型织构凹坑,这样即使阻尼器内外环发生碰磨,两个金属表面贴合处由于有圆形凹坑织构的存在,始终会有液压油存在,避免了干摩擦发生,同时转子-轴承-支承系统装配的新型张力可调密封环相较于传统密封环具备可调张力特点,可进一步减少滑油泄漏量,降低了阻尼器失效风险,提高阻尼器阻尼性能,提升减振、抑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可以解决小间隙阻尼器内外环发生干摩擦及滑油泄漏量较大的问题,改善阻尼器的阻尼性能。

2、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支撑、设置在支撑上的阻尼器外环、设置在阻尼器外环内的阻尼器内环、设置在阻尼器内环上的密封环,阻尼器内环上设置有阻尼器端封槽,密封环位于阻尼器端封槽内,所述阻尼器外环设置有阻尼器供油槽,所述阻尼器内环与阻尼器外环之间形成挤压油膜阻尼通道,所述阻尼器内环表面上加工形成有表面织构。

3、进一步的,表面织构中每个凹坑或者微槽的内径分布为10微米~50微米,直径在1~2毫米。

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为张力可调节密封环,其设置有密封环张力可调开口。

5、进一步的,在所述阻尼器内环表面形成球形凹坑。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仿生学穿山甲鳞片微型凹坑,在挤压油膜阻尼器内环加工表面织构,以避免挤压油膜阻尼器干摩擦及碰摩等问题;挤压油膜阻尼器内环装配有新型张力可调密封环,相较于传统经热处理后密封环,采用线切割加工,一体成型,无需热处理,安装后靠自身结构形式产生张力,可以精准控制密封环张力,具备有更好密封性能,减少滑油泄漏量。

7、本发明的阻尼器内环采用表面织构式加工方法,采用上述结构的挤压油膜阻尼器在阻尼器内环处加工表面织构,表面微织构的凹坑可以容纳更多的润滑介质,有利于减少干摩擦类型磨损。并且当润滑介质流经表面凹坑时,在局部产生动压效果,同时阻尼器内环两端装配有新型张力可调密封环可进一步减少液压油泄漏量,增加阻尼器的阻尼系数,降低航空发动机整机结构振动,达到改善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抑振性能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设置在支撑上的阻尼器外环、设置在阻尼器外环内的阻尼器内环、设置在阻尼器内环上的密封环,阻尼器内环上设置有阻尼器端封槽,密封环位于阻尼器端封槽内,所述阻尼器外环设置有阻尼器供油槽,所述阻尼器内环与阻尼器外环之间形成挤压油膜阻尼通道,所述阻尼器内环表面上加工形成有表面织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表面织构中每个凹坑或者微槽的内径分布为10微米~50微米,直径在1~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为张力可调节密封环,其设置有密封环张力可调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尼器内环表面形成球形凹坑。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属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挤压油膜阻尼器技术领域,设计一种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基于仿生学穿山甲鳞片凹坑减摩作用,在阻尼器内环表面上加工排布一定数量、特定尺寸的微型凹坑织构,可以在局部产生动压效果,有效增加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并降低航空发动机整机结构振动,装配有新型张力可调密封环,针对挤压油膜阻尼器内外环极易发生碰磨干摩擦和传统密封环张力不可调整的问题,给出表面织构的新型挤压油膜阻尼器设计方法,避免内外环间干摩擦阶段出现及滑油泄漏问题。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减振抑振性能提升具有极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徐宁,林枫,张亮,汪作心,吴思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