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3456发布日期:2023-09-08 11:1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电动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阀。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如中国发明申请202320882635.3公开了一种电动阀,包括驱动部件、减速机构、阀体和阀块,所述电动阀设置有腔,所述阀块设置于所述腔内,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减速机构动作,所述减速结构能够带动所述阀块动作。所述电动阀还包括推力轴承和弹簧,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沿所述推力轴承的轴向,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顶端和所述阀块之间,所述推力轴承的下端与所述弹簧上端抵接。为了保证阀块的密封性能,弹簧对阀块具有设定的较大压力,导致驱动部件转动力矩比较大,减速器齿轮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阀。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电动阀,包括驱动部件、阀体和阀块,所述电动阀设置有阀腔,所述阀块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阀块动作,所述电动阀包括与所述阀体一体或者相对固定或限位设置的阀座,阀座相对位于所述阀腔的底部,所述阀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电动阀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连通和第五通孔连通;所述阀块能够相对所述阀座动作,且所述阀块在朝向所述阀座的一面与所述阀座滑动配合,所述阀块在与所述阀座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凹槽,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时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时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其中,通过所述阀块转动控制所述第一凹槽使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连通时,第二凹槽使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五通孔连通,通过所述阀块转动控制所述第一凹槽使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时,第二凹槽使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电动阀还包括限位柱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与限位槽配合限定阀块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还包括推力轴承和弹簧,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沿所述推力轴承的轴向,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顶端和所述阀块之间,所述推力轴承的下端与所述弹簧上端抵接;所述电动阀还包括驱动套筒、滑块和芯轴,所述芯轴与所述阀块固定连接,所述芯轴包括止动凸部,所述滑块包括与所述止动凸部周向配合的止动凹部,所述滑块上端面包括凹槽,所述驱动套筒通过所述滑块的凹槽配合与所述芯轴驱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驱动套筒、芯轴径向保持预定间隙,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驱动套筒外周,所述驱动套筒下端具有台阶部,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台阶部抵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驱动套筒转动。

3、进一步,所述滑块的凹槽横截面为圆弧或三角状。

4、进一步,所述驱动套筒与所述滑块的凹槽配合的配合部为圆弧状。

5、进一步,所述驱动套筒与所述滑块的凹槽配合的配合部为圆柱销钉。

6、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时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工况下,阀块关闭第一通孔切断第一接口;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时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工况下,阀块关闭第五通孔切断第五接口。

7、进一步,所述阀块呈圆盘结构,所述阀块分为配合阀座旋转密封的圆盘部和内部具有第一和第二凹槽的流通部,所述阀块在与所述阀座相对的一面的圆盘部设置有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第四盲孔,第一盲孔、第二盲孔连通第一凹槽,第三盲孔、第四盲孔连通第二凹槽。

8、进一步,所述阀块分为独立的配合阀座旋转密封的圆盘部和内部具有第一和第二凹槽的流通部,所述圆盘部和流通部固定连接。

9、进一步,所述流通部内侧呈圆弧状避让所述弹簧。

10、进一步,所述阀腔由所述阀体和所述阀座固定连接构成。

11、进一步,所述电动阀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至少为单级行星轮减速器,包括太阳轮、行星轮、定齿圈、动齿圈、上固定板、定位筒、支撑盘和短轴,所述太阳轮与所述驱动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轮与3个行星轮啮合,所述3个行星轮与所述定齿圈以及所述动齿圈啮合,由所述动齿圈输出。

12、进一步,所述3个行星轮与所述上固定板、所述定位筒通过所述短轴连接为一体,并通过所述支撑盘轴向支撑定位,所述支撑盘由所述动齿圈支撑,所述上固定板通过台阶和所述定位筒直接轴向限位,所述定位筒周向设置缺口,使所述3个行星轮与所述定齿圈以及动齿圈啮合。

13、进一步,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隔离套筒、转接座、压环、套筒、轴承架、轴承,所述隔离套筒与所述转接座外侧焊接,通过所述压环装配在所述阀体顶端,所述套筒与所述转接座内侧过盈连接,所述套筒依次支撑所述定齿圈和所述轴承架,所述轴承和所述轴承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与所述太阳轮配合。

14、本发明的电动阀,驱动套筒通过所述滑块的凹槽配合与所述芯轴驱动连接,所述驱动套筒下端具有台阶部,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台阶部抵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驱动套筒转动,驱动套筒通过滑块的凹槽带动芯轴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弹簧对阀块的压力比较小,阀块转动力矩小,有利于降低减速器齿轮的磨损,阀块在转动到限位槽极限位置时,驱动套筒配合部从凹槽底部滑出,弹簧对阀块的压力增加,保证阀块的密封性。



技术特征:

1.电动阀,包括驱动部件、阀体和阀块,所述电动阀设置有阀腔,所述阀块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阀块动作,所述电动阀包括与所述阀体一体或者相对固定或限位设置的阀座,阀座相对位于所述阀腔的底部,所述阀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电动阀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连通和第五通孔连通;所述阀块能够相对所述阀座动作,且所述阀块在朝向所述阀座的一面与所述阀座滑动配合,所述阀块在与所述阀座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凹槽,通过所述阀块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时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时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其中,通过所述阀块转动控制所述第一凹槽使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连通时,第二凹槽使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五通孔连通,通过所述阀块转动控制所述第一凹槽使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时,第二凹槽使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电动阀还包括限位柱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与限位槽配合限定阀块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还包括推力轴承和弹簧,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沿所述推力轴承的轴向,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所述阀腔顶端和所述阀块之间,所述推力轴承的下端与所述弹簧上端抵接;所述电动阀还包括驱动套筒、滑块和芯轴,所述芯轴与所述阀块固定连接,所述芯轴包括止动凸部,所述滑块包括与所述止动凸部周向配合的止动凹部,所述滑块上端面包括凹槽,所述驱动套筒通过所述滑块的凹槽配合与所述芯轴驱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驱动套筒、芯轴径向保持预定间隙,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驱动套筒外周,所述驱动套筒下端具有台阶部,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台阶部抵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驱动套筒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凹槽横截面为圆弧或三角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套筒与所述滑块的凹槽配合的配合部为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套筒与所述滑块的凹槽配合的配合部为圆柱销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呈圆盘结构,所述阀块分为配合阀座旋转密封的圆盘部和内部具有第一和第二凹槽的流通部,所述阀块在与所述阀座相对的一面的圆盘部设置有第一盲孔、第二盲孔、第三盲孔、第四盲孔,第一盲孔、第二盲孔连通第一凹槽,第三盲孔、第四盲孔连通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分为独立的配合阀座旋转密封的圆盘部和内部具有第一和第二凹槽的流通部,所述圆盘部和流通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部内侧呈圆弧状避让所述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至少为单级行星轮减速器,包括太阳轮、行星轮、定齿圈、动齿圈、上固定板、定位筒、支撑盘和短轴,所述太阳轮与所述驱动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轮与3个行星轮啮合,所述3个行星轮与所述定齿圈以及所述动齿圈啮合,由所述动齿圈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3个行星轮与所述上固定板、所述定位筒通过所述短轴连接为一体,并通过所述支撑盘轴向支撑定位,所述支撑盘由所述动齿圈支撑,所述上固定板通过台阶和所述定位筒直接轴向限位,所述定位筒周向设置缺口,使所述3个行星轮与所述定齿圈以及动齿圈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隔离套筒、转接座、压环、套筒、轴承架、轴承,所述隔离套筒与所述转接座外侧焊接,通过所述压环装配在所述阀体顶端,所述套筒与所述转接座内侧过盈连接,所述套筒依次支撑所述定齿圈和所述轴承架,所述轴承和所述轴承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与所述太阳轮配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阀,包括驱动套筒、滑块和芯轴,驱动套筒通过所述滑块的凹槽配合与所述芯轴驱动连接,所述驱动套筒下端具有台阶部,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台阶部抵接,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驱动套筒转动,驱动套筒通过滑块的凹槽带动芯轴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弹簧对阀块的压力比较小,阀块转动力矩小,有利于降低减速器齿轮的磨损,阀块在转动到限位槽极限位置时,驱动套筒配合部从凹槽底部滑出,弹簧对阀块的压力增加,保证阀块的密封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方平,范紫萍,叶映,范伟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智汇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