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52421发布日期:2023-09-14 10:1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变速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实现三种工况模式转换的电动变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新能源汽车的高续航里程,高动力性能,低噪音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设计方向,因此具有高效率、高性能、紧凑型、低成本的电驱动也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2、而现有的两档变速器结构上比较复杂,占用空间大,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3、专利号为:202020687289 .x,专利名称为:一种同轴式三级减速电驱动桥的专利文件提出一种变速器结构,并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电机(1)、三级减速器(3)、差速器(2)、半轴(6)和车轮(7);所述三级减速器(3)包括一级主动齿轮(301),和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01)啮合的一级从动齿轮(302),和所述一级从动齿轮(302)同轴连接的二级主动齿轮(303) ,和所述二级主动齿轮(303)啮合的二级从动齿轮(304) ,和所述二级从动齿轮(304)同轴连接的三级主动齿轮(305) ,和所述三级主动齿轮(305)啮合的三级从动齿轮(306),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01)和所述电机(1)连接,所述三级从动齿轮(306)和所述差速器(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和所述半轴(6)同轴设置;还包括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电机(1)的电机壳(4),容纳三级减速器(3)和所述差速器(2)的集成壳体(5),与车轮(7)轴承固接的承载架(8);所述半轴(6)和所述电机(1)均设置在所述承载架(8)外部。

4、专利文件中变速器结构复杂,且布置有多个传动轴,在相邻传动轴上布置啮合齿轮,导致整个变速器结构复杂,且轴向径向尺寸占用大。

5、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变速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动变速器结构,其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

2、为实现上述发明/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电动变速器,包括有:变速箱体;

4、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体内;

5、第一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6、第二输入轴;

7、一级传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之间,用以将第一输入轴的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输入轴;

8、二级行星齿轮系,沿所述第二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布置,其包括有:

9、太阳轮,装配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

10、行星架总成,包括有行星轮集成架和布置在其内部的差速器,在所述行星轮集成架上装配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轮啮合;

11、内齿圈,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

12、第一离合装置,设置在第二输入轴和所述行星轮集成架之间,用以连接或断开所述第二输入轴和行星轮集成架;

13、第二离合装置,与所述内齿圈和变速箱体连接,用以连接或断开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变速箱体;

14、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一运行工况、第二运行工况和第三运行工况;

15、在所述变速器处于第一运行工况时,所述第一离合装置断开所述第二输入轴和行星轮集成架,所述第二离合装置连接所述内齿圈和变速箱体;

16、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一级传动齿轮组将动力传动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太阳轮、所述行星齿轮将动力传递到行星轮集成架中的差速器;

17、在所述变速器处于第二运行工况时,所述第一离合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和行星轮集成架,所述第二离合装置连接所述内齿圈和变速箱体;

18、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一级传动齿轮组将动力传动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装置将动力传递到行星轮集成架;

19、在所述变速器处于第三运行工况时,所述第一离合装置断开所述第二输入轴和行星轮集成架的连接,所述第二离合装置断开所述内齿圈和变速箱体的连接,

20、驱动电机不旋转,差速器受外部动力转动,传动动力到行星轮集成架,并由行星轮集成架通过行星齿轮传递到内齿圈,带动内齿圈转动。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轴与驱动电机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与第一输入轴沿竖向上下布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输入轴轴线。

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传动齿轮组包括有:

23、第一传动齿轮,其装配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

24、第二传动齿轮,其装配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

25、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

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传动齿轮组的速比为n1,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速比为n2,其中, n1>1, n2>1。

2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

28、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

29、第一支撑组件,装配在变速箱体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两端,与第一输入轴转动连接,用以支撑所述第一输入轴;

30、第二支撑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两端,用以支撑所述第二输入轴;

31、第三支撑组件,装配在所述变速箱体上,布置在所述行星轮集成架的两端与所述行星轮集成架转动连接,用以支撑所述行星轮集成架。

3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星轮集成架包括有:行星齿轮架和与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成型的差速器壳体 。

3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合装置、第二离合装置为摩擦式离合器。

3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花键和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3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行星轮集成架轴线和所述第二输入轴轴线共线。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37、本发明中的变速器结构构成上:主要由一级传动齿轮组和二级行星齿轮系,以及布置在二级行星齿轮系中的第一离合装置和第二离合装置构成,整体结构部件少,结构简单;

38、在结构布置上: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平行布置,一级传动齿轮组布置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之间,将二级行星齿轮系沿第二输入轴轴线布置,将第一离合装置连接在第二输入轴和行星架总成之间;第二离合装置连接变速箱体和内齿圈之间,两个离合装置连接在二级行星齿轮系上,没有额外占用空间,整体结构布置紧凑,实现了变速器整体结构的紧凑化设置,占用空间小。

39、在使用效果上:占用较小的空间范围的变速器还可以实现2个不同速比的档位切换以及空档滑行。在使用时,只需要通过控制第一离合装置、第二离合装置进行断开或连接,即可使得电动汽车运行时在多种不同档位之间切换变化,档位控制切换操作简单,同时还满足了用户多档位变化的使用需求。

40、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变速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传动齿轮组包括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传动齿轮组的速比为n1,二级行星齿轮系的速比为n2,其中, n1>1, n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集成架包括有:行星齿轮架和与所述行星齿轮架一体成型的差速器壳体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装置、第二离合装置为摩擦式离合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花键和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变速器,包括有:变速箱体;驱动电机;第一输入轴,与驱动电机连接;第二输入轴;一级传动齿轮组,设置在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之间,用以将第一输入轴的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入轴;二级行星齿轮系,沿第二输入轴的轴线方向布置,太阳轮,装配在第二输入轴上;行星架总成,包括有行星轮集成架,在行星轮集成架上装配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与太阳轮啮合;内齿圈,与行星齿轮啮合;第一离合装置,设置在第二输入轴和行星轮集成架之间,用以连接或断开第二输入轴和行星轮集成架;第二离合装置,与内齿圈和变速箱体连接,用以连接或断开内齿圈和变速箱体。本发明提出的新型的电动变速器结构,其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豪,申志朋,范振华,张冰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克斯康软件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