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1547发布日期:2023-10-06 11:5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具体为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减速器领域多数使用p1+p3架构的双电机动力总成,为满足顾客驾驶需求,电机功率逐渐增大,导致电机轴向长度增加,但由于传统内燃车的前机舱内动力总成横向布置,机舱空间受限,存在以下问题:

2、1、现有变速器壳体组件增加集油版或油管满足轴承润滑,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变速器壳体空间,整车机舱布置困难。

3、2、通气结构设计复杂,壳体通气容积不足或壳体通气腔轴向狭长,模具出模困难。

4、3、电机壳体和变速壳体集成后,电机采用油冷后,冷却油喷淋不能完全覆盖电机定子。

5、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本发明在现有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基础上设计通气迷宫、润滑油槽及辅助冷却结构,合理利用壳体的内部结构,使变速器壳体结构紧凑且具有良好冷却性能和润滑效果。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由前机匣壳体、中机匣壳体和后机匣壳体组成,所述中机匣壳体由变速器壳体和电机壳体组成,所述中机匣壳体内部由上至下分别开设有输入轴轴承孔、中间轴轴承孔和输出轴轴承孔,所述变速器壳体内腔且位于输入轴轴承孔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走廊筋,所述输入轴轴承孔外侧且靠上端开设有两个第一进油槽,两个所述第一进油槽处固定设置有第一直线型集油筋,所述输入轴轴承孔外侧下端开设有出油槽,所述中机匣壳体内部且位于出油槽处固定设置有第二直线型集油筋;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基础上设计通气迷宫、润滑油槽及辅助冷却结构,合理利用壳体内部结构,使变速器壳体结构紧凑且具有良好冷却性能和润滑结构。

6、优选的,多个所述走廊筋将变速器壳体内腔且位于输入轴轴承孔上端分隔为排气走廊,所述电机壳体内腔且位于排气走廊处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变速器壳体内腔设计多腔排气走廊,这样既可以保证排气结构的容积,同时避免因满足排气容积的需要,增加排气结构的轴向高度,增加变速器轴向长度,同时走廊筋增加一定的角度,方便进入排气走廊的变速器润滑油回流,同时也对壳体模具的出模有好处,降低模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抱紧力,增加模具使用寿命,降低壳体成品成本。

8、优选的,多个所述走廊筋下端固定设置有环形筋;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形筋可对输入轴轴承孔进行充分的润滑。

10、优选的,所述中间轴承孔外壁一侧开设有润滑油槽,所述第二直线集油筋与润滑油槽相连;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直线集油筋与润滑油槽组成新的润滑油路,起到润滑中间轴轴承的作用。

12、优选的,所述变速器壳体和电机壳体外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孔使变速器壳体与电机壳体进行集成。

14、优选的,所述中间轴承孔靠上端侧壁靠设有第二进油槽,所述第二进油槽处固定设置有第三直线型集油筋;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进油槽和第三直线型集油筋收集输入端齿轮带来的润滑油,提高润滑效率,同时效仿中间轴轴承孔的润滑形式,润滑输出轴轴承孔。

16、优选的,所述后机匣壳体内腔且位于电机定子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喷油管,所述后机匣壳体内腔且位于电机定子外侧固定设置有环形辅助冷却结构;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采用油冷后,采用喷油管以喷淋的方式喷洒在电子定子外壁上进行冷却,且随电机定子的形状增加环形辅助冷却结构,在喷油管喷淋范围内开口接油,在低点开口出油,这样增加电机定子的冷却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18、工作原理:该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在变速器壳体内腔设计多腔排气走廊,这样既可以保证排气结构的容积,同时避免因满足排气容积的需要,增加排气结构的轴向高度,增加变速器轴向长度,同时走廊筋增加一定的角度,方便进入排气走廊的变速器润滑油回流,通过通气孔使变速器腔体通气走廊位置附近的热气快速排出,通过环形筋和第一直线型集油筋可对输入轴轴承孔进行充分的润滑,通过第二直线集油筋与润滑油槽组成新的润滑油路,起到润滑中间轴轴承的作用,通过第二进油槽和第三直线型集油筋收集输入端齿轮带来的润滑油,提高润滑效率,同时效仿中间轴轴承孔的润滑形式,润滑输出轴轴承孔。

19、(三)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本发明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结构紧凑,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在现有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基础上设计通气迷宫、润滑油槽及辅助冷却结构,合理利用壳体内部结构,使变速器壳体结构紧凑且具有良好冷却性能和润滑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包括壳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由前机匣壳体(2)、中机匣壳体(3)和后机匣壳体(4)组成,所述中机匣壳体(3)由变速器壳体(5)和电机壳体(6)组成,所述中机匣壳体(3)内部由上至下分别开设有输入轴轴承孔(12)、中间轴轴承孔(17)和输出轴轴承孔(21),所述变速器壳体(5)内腔且位于输入轴轴承孔(12)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走廊筋(8),所述输入轴轴承孔(12)外侧且靠上端开设有两个第一进油槽(13),两个所述第一进油槽(13)处固定设置有第一直线型集油筋(14),所述输入轴轴承孔(12)外侧下端开设有出油槽(15),所述中机匣壳体(3)内部且位于出油槽(15)处固定设置有第二直线型集油筋(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走廊筋(8)将变速器壳体(5)内腔且位于输入轴轴承孔(12)上端分隔为排气走廊(7),所述电机壳体(6)内腔且位于排气走廊(7)处开设有多个通气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走廊筋(8)下端固定设置有环形筋(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承孔(17)外壁一侧开设有润滑油槽(18),所述第二直线集油筋(16)与润滑油槽(18)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5)和电机壳体(6)外围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承孔(17)靠上端侧壁靠设有第二进油槽(19),所述第二进油槽(19)处固定设置有第三直线型集油筋(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匣壳体(4)内腔且位于电机定子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喷油管(22),所述后机匣壳体(4)内腔且位于电机定子外侧固定设置有环形辅助冷却结构(23)。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新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由前机匣壳体、中机匣壳体和后机匣壳体组成,所述中机匣壳体由变速器壳体和电机壳体组成,所述中机匣壳体内部由上至下分别开设有输入轴轴承孔、中间轴轴承孔和输出轴轴承孔,所述变速器壳体内腔且位于输入轴轴承孔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走廊筋,所述输入轴轴承孔外侧且靠上端开设有两个第一进油槽。本发明在现有混合动力总成的壳体集成组件基础上设计通气迷宫、润滑油槽及辅助冷却结构,合理利用壳体的内部结构,使变速器壳体结构紧凑且具有良好冷却性能和润滑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钱殿勇,高健,崔思萌,栾焕明,刘鹏,牟朝阳,赵刚,苗秀,许广伟,魏宏波,徐晓旭,高玉鑫,孙茂华,赵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