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

文档序号:35285552发布日期:2023-09-01 06:0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

本发明属于阻尼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梁上的吸能剪切增稠液阻尼器。


背景技术:

1、剪切增稠液是一种耗能流体,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粘度急剧上升,当外力撤去时,粘度可迅速恢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种耗能高、反应速度快,是一种被动阻尼装置,可有效为结构减振吸能。

2、目前黏滞阻尼器采用的多为双出杆结构,在设定行程的前提下,双出杆阻尼器的长度较单出杆阻尼器长,尤其是在设定行程较大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受限于安装空间限制,会导致双出杆黏滞阻尼器无法安装。

3、目前的黏滞阻尼器工作时内部摩擦产生热量,导致阻尼器温度升高,会影响其黏滞特性和性能,缩短设备寿命。

4、因此,发明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可根据使用条件采用双出杆或单出杆式,且具有吸热装置,有效减弱温度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是急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发明具有三种不同的方案:

4、方案一: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包括内筒、外筒、活塞杆、单向阀及移动吸合装置,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内筒底部外周和外筒间套置单向阀,所述活塞杆为双出杆式,其活塞置于内筒内,两端活塞杆分别伸出内筒及外筒,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在外筒底部和内筒、单向阀间填充剪切增稠液体,在外筒上部和内筒、单向阀间填充氮气,内筒内填充硅油,在内筒上下两端内对称于活塞杆分别设置移动吸合装置,通过移动吸合装置连接内筒和外筒或者连接内筒和活塞杆为一体。

5、方案二: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包括内筒、外筒、活塞杆、单向阀、移动吸合装置,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内筒底部外周和外筒间套置单向阀,所述活塞杆为单出杆式,其活塞置于内筒内,活塞杆分别伸出内筒及外筒一端,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在外筒底部和内筒、单向阀间填充剪切增稠液体,在外筒上部和内筒、单向阀间填充氮气,内筒内填充硅油,在内筒伸出活塞杆的一端内对称于活塞杆分别设置移动吸合装置,通过移动吸合装置连接内筒和外筒或者连接内筒和活塞杆为一体。

6、方案三: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包括内筒、外筒、活塞杆、单向阀、移动吸合装置,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所述活塞杆为双出杆式,其活塞置于内筒内,两端活塞杆分别伸出内筒及外筒,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在外筒和内筒间填充剪切增稠液体,内筒内填充硅油,在内筒上下两端内对称于活塞杆分别设置移动吸合装置,通过移动吸合装置连接内筒和外筒或者连接内筒和活塞杆为一体。

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吸合装置安装在内筒上开有的滑槽内,包括设置在滑槽内的通电线圈磁铁及其两端对称设置的棒状磁铁,通过所述通电线圈磁铁改变两端磁极,与棒状磁铁产生作用力,两端的棒状磁铁和通电线圈磁铁沿滑槽滑动伸出或回缩至滑槽,分别与外筒内壁或活塞杆外周配合接触,分别连结成一体。

8、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内壁和活塞杆外周均带有凹槽,棒状磁铁与外筒内壁或活塞杆外周通过凹槽接触连结成一体。

9、进一步地,靠近所述外筒和活塞杆端的棒状磁铁端部均设置高弹性密封头。

10、进一步地,在所述外筒与活塞杆、内筒与活塞杆间均设有密封圈。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2、1.本发明的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采用双筒结构,外筒通过单向阀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填充氮气,用于吸收腔体内产生的热量,下部填充剪切增稠液,内筒填充硅油,活塞杆为双出杆式或单出杆式,活塞置于内筒内,两端或一端活塞杆分别伸出内筒及外筒,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在内筒上下两端内对称于活塞杆分别设置移动吸合装置。本发明受外部荷载作用力较小时,移动吸合装置将内外筒连接为整体,活塞杆在内筒内运动,硅油受挤压、剪切吸收能量;当作用力过大时,移动吸合装置使内外筒分离,通过活塞杆带动内筒下移,使外套下部腔体内的剪切增稠液受挤压、剪切,发生剪切增稠,耗散能量

13、2.本发明的移动吸合装置安装在内筒上开有的滑槽内,在滑槽内的通电线圈磁铁两端对称设置棒状磁铁,通过所述通电线圈磁铁改变两端磁极,与棒状磁铁产生作用力;受外部荷载作用力较小时,内外筒连接为整体,活塞杆在内筒内运动,硅油受挤压、剪切吸收能量;当作用力过大时,通电线圈磁铁改变电流方向,磁极改变使与外筒连接的棒状磁铁通过磁性作用向内筒一侧移动,使内外筒分离,活塞能够推动整个内筒下移,使下部腔体内的剪切增稠液受挤压、剪切,发生剪切增稠,耗散能量。

14、3.本发明所述外筒填充的氮气,用于吸收阻尼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热量,可减少高温对剪切增稠液的影响。

15、4.本发明采用两级吸能方式,分别为内筒硅油和下部的剪切增稠液,能有效减振吸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筒、活塞杆、单向阀及移动吸合装置,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内筒底部外周和外筒间套置单向阀,所述活塞杆为双出杆式,其活塞置于内筒内,两端活塞杆分别伸出内筒及外筒,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在外筒底部和内筒、单向阀间填充剪切增稠液体,在外筒上部和内筒、单向阀间填充氮气,内筒内填充硅油,在内筒上下两端内对称于活塞杆分别设置移动吸合装置,通过移动吸合装置连接内筒和外筒或者连接内筒和活塞杆为一体。

2.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筒、活塞杆、单向阀、移动吸合装置,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内筒底部外周和外筒间套置单向阀,所述活塞杆为单出杆式,其活塞置于内筒内,活塞杆分别伸出内筒及外筒一端,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在外筒底部和内筒、单向阀间填充剪切增稠液体,在外筒上部和内筒、单向阀间填充氮气,内筒内填充硅油,在内筒伸出活塞杆的一端内对称于活塞杆分别设置移动吸合装置,通过移动吸合装置连接内筒和外筒或者连接内筒和活塞杆为一体。

3.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外筒、活塞杆、单向阀、移动吸合装置,所述内筒置于外筒内,所述活塞杆为双出杆式,其活塞置于内筒内,两端活塞杆分别伸出内筒及外筒,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在外筒和内筒间填充剪切增稠液体,内筒内填充硅油,在内筒上下两端内对称于活塞杆分别设置移动吸合装置,通过移动吸合装置连接内筒和外筒或者连接内筒和活塞杆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吸合装置安装在内筒上开有的滑槽内,包括设置在滑槽内的通电线圈磁铁及其两端对称设置的棒状磁铁,通过所述通电线圈磁铁改变两端磁极,与棒状磁铁产生作用力,两端的棒状磁铁和通电线圈磁铁沿滑槽滑动伸出或回缩至滑槽,分别与外筒内壁或活塞杆外周配合接触,分别连结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内壁和活塞杆外周均带有凹槽,棒状磁铁与外筒内壁或活塞杆外周通过凹槽接触连结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外筒和活塞杆端的棒状磁铁端部均设置高弹性密封头。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与活塞杆、内筒与活塞杆间均设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
一种剪切增稠液阻尼器,属于阻尼器技术领域。包括内筒、外筒、活塞杆、单向阀及移动吸合装置,内筒置于外筒内,内筒底部外周和外筒间设置单向阀,单向阀上部填充氮气或剪切增稠液,下部填充剪切增稠液,内筒内填充硅油,活塞杆为双出杆式或单出杆式,活塞置于内筒内,两端或一端活塞杆分别伸出内筒及外筒,在内筒中上下运动;在内筒上下两端内对称于活塞杆分别设置移动吸合装置。本发明受外部荷载作用力较小时,移动吸合装置将内外筒连接为整体,活塞杆在内筒内运动,硅油受挤压、剪切吸收能量;当作用力过大时,移动吸合装置使内外筒分离,通过活塞杆带动内筒下移,使外套下部腔体内的剪切增稠液受挤压、剪切,发生剪切增稠,耗散能量。

技术研发人员:魏明海,颜扬祎,游澳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