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式通断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70462发布日期:2023-11-09 11:0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式通断阀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阀门的,特别是涉及一种膜式通断阀体。


背景技术:

1、在需要对流体进行开关或流量控制的装置中,一般需要采用专用的电磁阀、气控阀或调压阀。现有的专用阀门占用体积较大,安装方式一般为管式或板式安装,且所需环境要求苛刻,无法集成安装在小型装置上,若安装在远端则会产生延迟等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2872002的一种膜片式电磁阀,结构复杂且占用体积较大,无法安装在小型装置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式通断阀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阀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安装在小型装置上。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式通断阀体,包括阀芯芯体、阀体、阀座和膜套,阀体上设置有阀芯腔,所述阀座与所述阀芯腔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阀芯芯体设置于所述阀芯腔内,所述阀芯芯体的一端设置有流体进口、另一端设置有流体出口、侧壁上设置有旁通孔,所述阀芯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阀芯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控制腔,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只能通过所述旁通孔连通,所述膜套套设于所述阀芯芯体上且覆盖所述凹槽和所述旁通孔,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一控制流道,所述控制腔通过所述控制流道与压力液源连通。

4、优选的,所述阀芯芯体套设于所述膜套内,所述阀体、所述阀座和所述膜套上设置有与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相对应的开口。

5、优选的,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共轴线设置且均为盲孔。

6、优选的,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通过螺纹连接。

7、优选的,所述膜套与所述阀芯腔能够贴合密封。

8、优选的,所述膜套的材质为软质材料,所述阀芯芯体、阀体和所述阀座的材质均为硬质材料。

9、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弧面槽。

10、优选的,所述阀体为一圆柱体,所述控制腔为一环形腔。

11、优选的,所述旁通孔倾斜设置且末端均位于所述凹槽内。

12、优选的,所述旁通孔上下对称设置有两对,每对旁通孔均关于所述阀芯芯体的轴线对称设置。

13、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发明通过利用液压控制膜套覆盖和离开旁通孔,进而使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断流、通流或者节流功能,配件少、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占用空间小,可安装在小型装置上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芯体、阀体、阀座和膜套,阀体上设置有阀芯腔,所述阀座与所述阀芯腔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阀芯芯体设置于所述阀芯腔内,所述阀芯芯体的一端设置有流体进口、另一端设置有流体出口、侧壁上设置有旁通孔,所述阀芯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阀芯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控制腔,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只能通过所述旁通孔连通,所述膜套套设于所述阀芯芯体上且覆盖所述凹槽和所述旁通孔,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一控制流道,所述控制腔通过所述控制流道与压力液源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芯体套设于所述膜套内,所述阀体、所述阀座和所述膜套上设置有与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相对应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进口和所述流体出口共轴线设置且均为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通过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套与所述阀芯腔能够贴合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套的材质为软质材料,所述阀芯芯体、阀体和所述阀座的材质均为硬质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弧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一圆柱体,所述控制腔为一环形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孔倾斜设置且末端均位于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通断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孔上下对称设置有两对,每对旁通孔均关于所述阀芯芯体的轴线对称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式通断阀体,包括阀芯芯体、阀体、阀座和膜套,阀体上设置有阀芯腔,阀座与阀芯腔的下端密封连接,阀芯芯体设置于阀芯腔内,阀芯芯体的一端设置有流体进口、另一端设置有流体出口、侧壁上设置有旁通孔,阀芯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与阀芯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控制腔,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只能通过旁通孔连通,膜套套设于阀芯芯体上且覆盖凹槽和旁通孔,阀体上设置有一控制流道,控制腔通过控制流道与压力液源连通。本发明通过利用液压控制膜套覆盖和离开旁通孔,进而使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断流、通流或者节流功能,配件少、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占用空间小,可安装在小型装置上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奇,石一磬,白鹭,梁培新,陈钰金,邵长斌,袁红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