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润滑油泵及其变速器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4910发布日期:2023-10-22 06:4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润滑油泵及其变速器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械润滑,特别是涉及变速器润滑油泵及其变速器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1、对于传统车辆,变速器润滑油泵的驱动齿轮没有反转工况,因此变速器润滑油泵在正转工况下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保持不变,然而针对新能源汽车中的变速器,由于电机能够反转,变速器润滑油泵的驱动齿轮具有反转工况,变速器润滑油泵在反转工况下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改变,导致变速器润滑油泵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变速器润滑油泵在反转工况下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改变的问题,提供一种变速器润滑油泵及其变速器壳体结构。

2、一种变速器润滑油泵,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包括:

3、驱动轴;

4、配流盘,所述配流盘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配流盘上开设有第一配流口和第二配流口,所述驱动轴正转,所述第一配流口连通于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的低压油腔,所述第二配流口连通于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的高压油腔;所述驱动轴反转,所述第一配流口连通于所述高压油腔,所述第二配流口连通于所述低压油腔;

5、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换向盘和限位件,所述换向盘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换向盘包括第一换向通道和第二换向通道;所述第一换向通道具有第一换向槽和连通于所述第一换向槽的第一换向孔,所述第一换向槽连通于所述第一配流口;所述第二换向通道具有第二换向槽和连通于所述第二换向槽的第二换向孔,所述第二换向槽连通于所述第二配流口;

6、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驱动轴正转或反转时限制所述换向盘转动范围,所述驱动轴正转时,所述限位件对所述换向盘限位,使得所述第一换向孔连通于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的第一吸油口,所述第二换向孔连通于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的第一排油口;所述驱动轴反转时,所述限位件对所述换向盘限位,使得所述第二换向孔连通于所述第一吸油口,所述第一换向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排油口。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还包括油泵后壳,所述油泵后壳与所述配流盘共同形成设置有所述换向组件的腔体;所述油泵后壳开设有所述第一吸油口和所述第一排油口。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泵后壳开设有第一吸油油道、第一排油油道、第二吸油口和第二排油口;所述第二吸油口和所述第二排油口设置于所述油泵后壳的下端,所述第一吸油口和所述第一排油口设置于所述油泵后壳的上端;所述第一吸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吸油油道连通于所述第二吸油口,所述第一排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排油油道连通于所述第二排油口。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设置安装于所述油泵后壳与所述换向盘相对的壳体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还包括油腔组件,所述油腔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油腔组件内部包括所述低压油腔和所述高压油腔,所述驱动轴在正转和反转之间切换时,驱动所述油腔组件内的所述低压油腔和所述高压油腔的位置对换。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腔组件包括油泵前壳、定子和转子,所述油泵前壳与所述配流盘共同形成油腔,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内置于所述油腔,所述转子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转子受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转子啮合于所述定子,通过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的啮合转动形成所述低压油腔和所述高压油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摩擦环,所述换向盘通过所述摩擦环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换向盘在被所述限位件限位之前,所述摩擦环与所述驱动轴之间无相对转动,所述换向盘受所述驱动轴驱动转动,所述换向盘在被所述限位件限位之后,所述摩擦环与所述驱动轴之间相对转动,所述换向盘不受所述驱动轴驱动转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还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于变速器内的常转齿轮。

14、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变速器壳体结构,所述变速器壳体结构用于安装上述的变速器润滑油泵,使得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内置于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壳体结构设置有油泵接口和驱动轴孔,所述油泵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所述驱动轴孔用于连接所述驱动轴。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壳体结构设置有第二吸油油道和第二排油油道,所述第二吸油油道用于和所述第一吸油油道共同形成吸油油路,所述第二排油油道用于和所述第一排油油道共同形成排油油路。

16、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驱动轴正转时,第一换向通道连通于变速器润滑油泵的第一吸油口和第一配流口,第一配流口连通于低压油腔,第二换向通道连通于变速器润滑油泵的第一排油口和第二配流口,第二配流口连通于高压油腔,润滑油的路径依次为第一吸油口、低压油腔、高压油腔、第一排油口;驱动轴反转时,第二换向通道连通于变速器润滑油泵的第一吸油口和第二配流口,第二配流口连通于低压油腔,第一换向通道连通于变速器润滑油泵的第一排油口和第一配流口,第一配流口连通于高压油腔,无论驱动轴在正转工况下还是反转工况下,在换向盘的换向作用下,润滑油的路径均依次为第一吸油口、低压油腔、高压油腔、第一排油口,变速器润滑油泵的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不变。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器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还包括油泵后壳,所述油泵后壳与所述配流盘共同形成设置有所述换向组件的腔体;所述油泵后壳开设有所述第一吸油口和所述第一排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后壳开设有第一吸油油道、第一排油油道、第二吸油口和第二排油口;所述第二吸油口和所述第二排油口设置于所述油泵后壳的下端,所述第一吸油口和所述第一排油口设置于所述油泵后壳的上端;所述第一吸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吸油油道连通于所述第二吸油口,所述第一排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排油油道连通于所述第二排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设置安装于所述油泵后壳与所述换向盘相对的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还包括油腔组件,所述油腔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油腔组件内部包括所述低压油腔和所述高压油腔,所述驱动轴在正转和反转之间切换时,驱动所述油腔组件内的所述低压油腔和所述高压油腔的位置对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组件包括油泵前壳、定子和转子,所述油泵前壳与所述配流盘共同形成油腔,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内置于所述油腔,所述转子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转子受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转子啮合于所述定子,通过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的啮合转动形成所述低压油腔和所述高压油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摩擦环,所述换向盘通过所述摩擦环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换向盘在被所述限位件限位之前,所述摩擦环与所述驱动轴之间无相对转动,所述换向盘受所述驱动轴驱动转动,所述换向盘在被所述限位件限位之后,所述摩擦环与所述驱动轴之间相对转动,所述换向盘不受所述驱动轴驱动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润滑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还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于变速器内的常转齿轮。

9.一种变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结构用于安装权利要求3-8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润滑油泵,使得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内置于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壳体结构设置有油泵接口和驱动轴孔,所述油泵接口用于连接所述变速器润滑油泵,所述驱动轴孔用于连接所述驱动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壳体结构设置有第二吸油油道和第二排油油道,所述第二吸油油道用于和所述第一吸油油道共同形成吸油油路,所述第二排油油道用于和所述第一排油油道共同形成排油油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变速器润滑油泵及其变速器壳体结构。变速器润滑油泵包括驱动轴、配流盘和换向组件。换向组件包括换向盘和限位件,配流盘和换向盘连接于驱动轴,配流盘上开设有第一配流口和第二配流口,换向盘包括第一换向通道和第二换向通道,驱动轴正转时,第一换向通道、第一配流口、第一吸油口连通于低压油腔,第二换向通道、第二配流口、第一排油口连通于高压油腔;驱动轴反转时,第二换向通道、第二配流口、第一吸油口连通于低压油腔,第一换向通道、第一配流口、第一排油口连通于高压油腔。驱动轴在正转和反转工况下,变速器润滑油泵的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均不变。

技术研发人员:金柱男,吴玉亮,谷鸣宇,王东,李丽,李洪福,李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