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减振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9816发布日期:2024-03-12 20:37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电磁减振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总地涉及车辆悬架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减振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电磁减振装置通常包括固定座和直线电机,固定座用于连接车身,直线电机做为作动器。直线电机包括定子和动子,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的部分称之为定子,相对定子移动的部分称之为动子。相关技术中的电磁减振装置多采用的内动外定式的筒式直线电机,动子一般包括铁芯和设于铁芯上的绕组,定子包括外筒和设于外筒内壁的磁钢,外筒连接至固定座。这样一般靠外筒的底盖实现动子的下行程限位,靠外筒的顶盖实现动子的上行程限位。这样设计限位比较容易,但是内动外定式的筒式直线电机存在固有缺陷。比如动子与固定座的配合不易设计,弹簧安装不方便。再比如动子带有绕组,则绕组走线比较容易受影响,导致连接可靠性降低。相应的,如果让外筒和设于外筒上的磁钢作为动子,铁芯和铁芯上的绕组作为定子,动子的限位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减振装置,所述电磁减振装置包括:

3、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用于连接车辆的车体;和

4、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动子和定子,所述动子包括壳体,所述定子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

5、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以及

6、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且所述第二限位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

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电磁减振装置,通过设置相对于固定座固定设置的第一限位件以及相对于壳体固定设置的第二限位件,能够在壳体相对于固定座在第一方向朝远离固定座的方向移动时对壳体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限制壳体移动的最大行程。由于定子相对于固定座固定设置,从而方便定子的走线,提高定子的可靠性。

8、可选地,所述壳体构造为筒体。

9、可选地,所述电磁减振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围绕所述壳体沿周向间隔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构造为环形件,所述环形件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外侧。

11、可选地,所述电磁减振装置还包括:

12、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固定座。

13、可选地,所述连接件构造为筒状结构,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直线电机的外侧,所述连接件、所述固定座以及所述第一限位件共同限定有容纳腔,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容纳腔。

14、可选地,所述电磁减振装置还包括:

15、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缓冲件连接至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缓冲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平面内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第二平面内的正投影。

16、可选地,所述电磁减振装置还包括:

17、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相对于所述定子固定设置;和

18、第四限位件,所述第四限位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设置,所述第四限位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平面内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于所述第三限位件在所述第三平面内的正投影。

19、可选地,所述第三限位件为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件位于所述定子的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固定座的端部;

20、所述第四限位件为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位于所述壳体的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固定座的端部。

21、可选地,所述电磁减振装置还包括:

22、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连接至所述第三限位件和所述第四限位件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缓冲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四平面内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于所述第三限位件和所述第四限位件在所述第四平面内的正投影。

23、可选地,所述定子包括绕组,所述动子还包括磁钢,所述磁钢位于所述定子的外侧并固定至所述壳体,所述绕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磁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24、可选地,所述定子包括芯轴,所述绕组设置于所述芯轴的外侧,所述芯轴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座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座的外侧;

25、所述电磁减振装置还包括导热件和散热件,所述导热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连接至所述芯轴,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固定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散热件连接至所述导热件。

26、可选地,所述电磁减振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热件,至少两个所述导热件沿所述芯轴的周向间隔设置。

27、可选地,所述芯轴构造为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热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槽。

28、可选地,所述电磁减振装置还包括:

29、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部和第二传感部,所述第一传感部和所述第二传感部中的一者连接至所述动子,所述第一传感部和所述第二传感部中的另一者连接至所述定子,所述位移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所述动子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定子的位移。

30、可选地,所述电磁减振装置还包括:

31、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直线电机的外侧,且所述弹簧沿所述第一方向限位配合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32、可选地,所述电磁减振装置还包括:

33、防护罩,所述防护罩构造为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形变的结构,所述防护罩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防护罩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所述防护罩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以遮挡所述定子。

34、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35、车体;以及

36、如上述的电磁减振装置,所述固定座连接至所述车体。

37、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车辆,通过应用上述的电磁减振装置,有利于可靠地限制车辆的车体向上跳动的幅度,以提高车体的平稳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减振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减振装置及车辆,电磁减振装置包括固定座、直线电机、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件。直线电机包括动子和定子。动子包括壳体。定子设于壳体内并相对于固定座固定设置。第一限位件位于壳体的外侧并相对于固定座固定设置。第二限位件位于壳体的外侧并相对于壳体固定设置,第二限位件沿第一方向位于固定座和第一限位件之间。且第二限位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于第一限位件在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能够限制壳体朝远离固定座的方向移动的最大行程。

技术研发人员:曾睿,马冰青,谭国栋,齐文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