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37150发布日期:2023-12-13 10:4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1、变速器是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车辆行驶过程中,变速器内的电机以及一些工作零件存在相对运动,从而产生大量的热和磨损,长此以往会影响变速器使用寿命,对变速器内部件的充分润滑尤为必要。

2、目前,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主要是通过位于下部的主减速齿搅油,润滑油飞溅到位于上部的电机输出轴齿轮、中间轴齿轮以及轴承上,实现润滑。但是,随着电驱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变速器小型化、轻量化逐渐成为趋势,为了提高传动效率,变速器内部的搅油齿轮的搅油量会相对减少,这对变速器内部部件的润滑就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变速器电机一般布置在变速器上部,位置较高,电机上端部大部分位置距离油池距离较远,且电机与主减速齿之间设置有其他的传动轴,通过搅油齿轮搅油,虽然能够使少许润滑油到达变速器高处的零部件,但是难以满足变速器上部处于高处的零件所需的润滑油量,导致零件润滑不充分,为了增大变速器上部的润滑力度,往往在变速器下部增设油泵和管路,将管路延伸到电机动力输出齿轮或轴承上方,通过重力作用将油滴到输出齿轮上,实现电机动力输出齿轮及电机轴端部的轴承的润滑,但是润滑油在低温的工作下,粘度较大,油泵的泵吸能力大幅下降,导致电驱动装置的功率消耗较大,润滑油也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电机动力输出齿轮和电机轴端部的轴承位置,从而导致润滑不充分,润滑效果差,而且这种是在重力作用下润滑油流到变速器下部的各部件上,实现润滑的方式,车辆长时间静止后启动的时,油液均不再附着于变速器上部较高位置的齿轮和轴承上,导致这些齿轮和轴承不能得到充分润滑,使变速器损伤加剧,性能下降甚至损坏。怎样才能使变速器高处零部件得到充分润滑,是人们长期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有效解决变速器上部较高位置的零部件润滑不良的问题,延长变速器使用寿命,提高驾驶舒适性。

2、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一种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包括主减速齿、电机、中间轴、油泵电机、油泵,所述电机的输出齿轮与一惰轮啮合,所述惰轮与中间轴的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多个径向导油孔,所述中间轴为空心轴,该空心轴端部周向固定一叶轮,所述叶轮外部设置一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包括外壳、集油板,所述外壳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外壳上部设有进油口,下部设置集油腔,所述进油口位于叶轮上方,所述集油板位于外壳内且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集油板上设有一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与中间轴的轴孔相通,所述中间轴上设置与轴孔连通的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与传动齿轮上设有径向导油孔相通,所述油泵的进口安装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向下延伸进变速器油池内,所述油泵的出口安装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向上延伸,延伸端延伸至进油口内,所述油泵通过油泵电机将变速器油池内的油引导至集油装置内,所述主减速齿位于变速器下部,用于搅动油飞溅至中间轴上。

3、优选地,所述惰轮下方设置第一挡油板,所述第一挡油板为弧形挡板。

4、优选地,所述传动齿轮上方设置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二挡油板包括圆弧部、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延伸至惰轮上方。

5、优选地,所述外壳为圆柱形壳体,该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固定连接。

6、优选地,所述叶轮两侧设置挡板,所述挡板与集油板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径向导油孔数量为α,α为2~8。

8、优选地,多个径向导油孔均匀分布在传动齿轮上。

9、优选地,所述径向通孔的数量与径向导油孔的数量相同且孔径大小相等。

10、优选地,所述外壳外壁上设置安装板,所述外壳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

11、优选地,所述中间轴的传动齿轮两侧设置轴承,所述中间轴通过轴承支承在变速器壳体上。

12、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油泵电机和油泵将变速器油池底部的油通过导油管引导至集油装置上方,油液被转动的叶轮叶片甩到挡板上并顺着挡板流到集油板的导油槽中或直接流到外壳下部的集油腔中,导油槽内的油顺着中间轴的轴孔流向另一端润滑远离集油装置的中间轴轴承,轴孔内的油经过中间轴的径向通孔时顺着径向通孔、径向导油孔流向传动齿轮的啮合面,传动齿轮啮合面的油传到惰轮齿面,油随惰轮转动传递给布置在变速器高处的电机的输出齿轮上润滑输出齿轮;集油装置外壳下部的集油腔积有部分油液,当变速器刚开始工作时,叶轮转动就能带动集油腔中的油液经导油槽、中间轴轴孔流向中间轴上的传动齿轮和轴承,对轴承润滑,同时,能够及时对电机输出齿轮进行润滑,避免润滑不及时,而导致的变速器损坏;利用主减速齿搅动油池的油,油液飞溅,对处于变速器上部的中间轴以及下部的各传动轴或输入轴进行润滑,保证变速器内各部件润滑充分。

13、本发明有益技术效果为:

14、1、利用油泵、导油管将润滑油强制送到变速器的高处位置,通过叶轮、集油装置、中间轴将润滑油送到中间轴端部的轴承以及传动齿轮上,通过传动齿轮上的径向导油孔以及惰轮传递油液,将油液送至电机轴附近,对电机输出齿轮以及各轴承进行润滑,保证变速器高点位置齿轮和轴承的润滑;

15、2、利用集油装置将润滑油保存在高点位置,集油装置上可以保存一定量的润滑油,变速器启动时,叶轮转动就能将集油腔的油通过导油槽送至轴孔中,流到传动齿轮上进行润滑且油泵只需送达小部分的润滑油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润滑效果,尤其在低温油液浓稠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油泵能耗,保证零部件良好的润滑。

1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包括主减速齿(5)、电机(6)、中间轴(23)、油泵电机(2)、油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的输出齿轮(8)与一惰轮(9)啮合,所述惰轮(9)与中间轴(23)的传动齿轮(10)啮合,所述传动齿轮(10)设置多个径向导油孔(13),所述中间轴(23)为空心轴,该空心轴端部周向固定一叶轮(12),所述叶轮(12)外部设置一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包括外壳、集油板(27),所述外壳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外壳上部设有进油口,下部设置集油腔,所述进油口位于叶轮(12)上方,所述集油板(27)位于外壳内且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集油板(27)上设有一导油槽(20),所述导油槽(20)与中间轴(23)的轴孔(11)相通,所述中间轴(23)上设置与轴孔(11)连通的径向通孔(131),所述径向通孔(131)与传动齿轮(10)上设有的径向导油孔(13)相通,所述油泵(3)的进口安装有进油管(1),所述进油管(1)向下延伸进变速器油池内,所述油泵(3)的出口安装有导油管(4),所述导油管(4)向上延伸,延伸端延伸至进油口内,所述油泵(3)通过油泵电机(2)将变速器油池内的油引导至集油装置内,所述主减速齿(5)位于变速器下部,用于搅动油飞溅至中间轴(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9)下方设置第一挡油板(22),所述第一挡油板(22)为弧形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10)上方设置第二挡油板(15),所述第二挡油板(15)包括圆弧部、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延伸至惰轮(9)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圆柱形壳体,该壳体包括上壳体(21)、下壳体(7),所述上壳体(21)与下壳体(7)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2)两侧设置挡板(19),所述挡板(19)与集油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导油孔(13)的数量为α,α为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径向导油孔(13)均匀分布在传动齿轮(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通孔(131)的数量与径向导油孔(13)的数量相同且孔径大小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壁上设置安装板(24),所述外壳通过安装板(24)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23)的传动齿轮(10)两侧设置轴承,所述中间轴(23)通过轴承支承在变速器壳体上。


技术总结
一种电驱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电机的输出齿轮与一惰轮啮合,惰轮与中间轴的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设置径向导油孔,中间轴为空心轴且端部周向固定叶轮,叶轮外部设置集油装置,集油装置包括外壳、集油板,外壳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外壳上部设有进油口,下部设置集油腔,集油板位于外壳内且与外壳固定连接,集油板上设有导油槽,导油槽与中间轴的轴孔相通,中间轴上设置与轴孔连通的径向通孔,径向通孔与径向导油孔相通,油泵的进口安装有进油管,进油管向下延伸进油池内,油泵的出口安装有导油管,导油管向上延伸,延伸端延伸至进油口内,油泵通过油泵电机将油池内的油引导至集油装置内,主减速齿位于变速器下部,用于搅动油飞溅至中间轴上。

技术研发人员:严博,杨新涛,黄俊童,王军民,李治勇,刘杰,谭尧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