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3040发布日期:2023-05-07 03:2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减震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


背景技术:

1、减震器主要设置在机动车上实现减震功能,进而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减震器的主要结构包括工作缸,在工作缸内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上设置有与工作缸内壁紧贴配合的复原阀,在减震过程中,活塞杆和车轮一同运动,减震油穿过复原阀并从其节流孔穿过实现减震,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是:在车辆路过坑洼路况时,车轮会下跳并带动减震器的活塞杆动作,但是这一过程中,减震器限制活塞杆动作的减震作用力是完全不变的,导致其减震效果比较一般,驾驶和乘车的舒适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并能够在上料送纸的过程中实现纸张的翻转,有效提升其送纸效率的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

2、为此,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的:

3、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缸和活塞杆,在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连接有导向器,所述导向器上连接有油封对导向器一端的开口进行封堵,所述工作缸内部在靠近导向器处设置有缓冲缸套,所述活塞杆穿过导向器并插入到工作缸内,所述活塞杆上连接有复原阀,所述将工作缸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活塞杆上套装有限流环,所述限流环上设置有第一限流孔,所述限流环可移动至缓冲缸套内,所述缓冲缸套的内孔径小于工作缸的内径。

4、上述技术方案的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车轮下跳并带动活塞杆动作的过程中,当活塞杆移动至行程终点之前一段距离时,通过额外设置缓冲缸套以及配合的限流环,使得减震器再次产生一个缓冲的作用力,使车轮下跳的速度变慢,进而有效提升驾驶和乘车的舒适性。

5、所述活塞杆上还套装有内缓冲块和浮动活塞,所述内缓冲块、限流环和浮动活塞排列地设置在一起,且内缓冲块和浮动活塞上均设置有与第一限流孔对应的第二限流孔。

6、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内缓冲块和浮动活塞,可以对限流环进行定位和保护。

7、所述工作缸、导向器和缓冲缸套为压装配合连接在一起。

8、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工作缸、导向器以及缓冲缸套的连接装配更加稳定、可靠。

9、所述缓冲缸套的长度为20-40毫米。

10、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活塞杆在靠近行程终点的20-40毫米处就能够产生额外的缓冲作用力,减缓车轮的下跳,进而提供更加舒适的试驾和乘车体验。



技术特征:

1.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缸和活塞杆,在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连接有导向器,所述导向器上连接有油封对导向器一端的开口进行封堵,所述工作缸内部在靠近导向器处设置有缓冲缸套,所述活塞杆穿过导向器并插入到工作缸内,所述活塞杆上连接有复原阀,将所述工作缸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活塞杆上套装有限流环,所述限流环上设置有第一限流孔,所述限流环可移动至缓冲缸套内,所述缓冲缸套的内孔径小于工作缸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还套装有内缓冲块和浮动活塞,所述内缓冲块、限流环和浮动活塞排列地设置在一起,且内缓冲块和浮动活塞上均设置有与第一限流孔对应的第二限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导向器和缓冲缸套为压装配合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缸套的长度为20-40毫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减震器的液压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缸和活塞杆,在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连接有导向器,所述导向器上连接有油封对导向器一端的开口进行封堵,所述工作缸内部在靠近导向器处设置有缓冲缸套,所述活塞杆穿过导向器并插入到工作缸内,所述活塞杆上连接有复原阀,所述将工作缸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活塞杆上套装有限流环,所述限流环上设置有第一限流孔,所述限流环可移动至缓冲缸套内,所述缓冲缸套的内孔径小于工作缸的内径。本技术能够在减震器的行程终点前一端距离再次产生一个缓冲作用力,进而使得车轮下跳速度变慢,有效增加试驾乘车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刚,田喜茂,孙雨,董文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森森智能电控悬架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