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3801发布日期:2023-06-21 11:2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转向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1、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管道运输业是中国新兴运输行业,是即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之后的第五大运输业,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道运输是利用地下管道将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矿浆、煤浆等介质送到目的地;

2、管道运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管道需要得到日常维护和管理,由于管道内的环境复杂、危险、空间狭隘导致不适合人员活动,这就需要使用机器—管道爬行机构进行巡检;

3、专利号为201510579592.1,专利名称为:一种管内穿梭机构的实用新型,其公开了一种管内穿梭机构,该机构的侧向支撑杆与框架铰接、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两个以上顶升部件,进而导致其在穿过弯管时转动方向有限,不能灵活的穿过弯管,且其结构移动过程中形变较大,不利于承载大量检测仪器,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装置的使用范围,该机构仅能在确定的方向上进行转向作业,导致机构的行进不够灵活,由此提出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其目的在于解决了该机构的侧向支撑杆与框架铰接、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两个以上顶升部件,进而导致其在穿过弯管时转动方向有限,不能灵活的穿过弯管,且其结构移动过程中形变较大,不利于承载大量检测仪器,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装置的使用范围,该机构仅能在确定的方向上进行转向作业,导致机构的行进不够灵活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包括驱动座,所述驱动座的一端铰接有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载座,所述驱动座的两侧分别安设有一个行走轮,所述负载座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行走轮;

3、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圈形套、转向球、底部限位柱、缓冲环、异形限位杆和水平连接杆,所述圈形套的一端设置有水平连接杆,所述圈形套为环状,所述圈形套的里侧和转向球的外侧可变动连接,所述转向球的底端设置有底部限位柱,所述圈形套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环,异形限位杆连接转向球和负载座,所述异形限位杆包括圆柱、弧形杆和横柱,所述转向球的顶端和圆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圆柱的顶端和异形限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异形限位杆的底端和横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柱和负载座固定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杆和驱动座转动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座上的两个行走轮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中段设置有被动锥齿轮,所述驱动座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旋杆设置有驱动锥齿轮,所述驱动锥齿轮的外侧和被动锥齿轮相咬合。

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伺服电机驱动锥齿轮转动,驱动锥齿轮带着被动锥齿轮转动,被动锥齿轮通过转轴带动驱动座上的两个行走轮转动,行走轮带动装置移动,缓冲环可避免圈形套同底部限位柱或异形限位杆发生直接碰撞。

6、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照明腔、密封盖、摄像头和照明灯泡,所述照明腔开设于驱动座的一端,所述照明腔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照明腔内壁的周面设置有若干个照明灯泡,所述照明腔的开口处罩着照明腔。

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照明灯泡发光,使管道内侧照亮,然后摄像头对照亮的管道进行摄像。

8、进一步地,所述照明腔的内壁涂有反光层,所述密封盖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密封盖的材料为钢化玻璃。

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反光层反射照明灯泡的光,将光聚集到驱动座的前方,使管道内侧被照亮。

10、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的形状为半球形,所述行走轮球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突块,所述突块的材料为橡胶;

11、所述驱动座远离转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照明组件,所述驱动座靠近照明组件一端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侧面辅助轮,所述侧面辅助轮的旋转轴线可在水平面夹角为0∽45°范围内活动,所述侧面辅助轮的外侧和驱动座的内侧活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突块增加行走轮与管道内壁的抓地力,侧面辅助轮避免驱动座的外侧直接接触到管壁。

13、进一步地,所述挤压轮组件包括连接柱和侧轮,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侧轮,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同挤压杆的顶端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柱可通过两个侧轮将挤压弹簧的弹力传递给管内壁。

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座的顶端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挤压弹簧、挤压杆、挤压轮组件和插接槽,所述驱动座的顶端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里侧插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底端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底端和插接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挤压轮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挤压轮组件的顶端抵接管道内顶壁,挤压杆和挤压轮组件通过挤压弹簧的弹力挤压驱动座,使驱动座上的行走轮紧紧紧贴管道的内壁,使行走轮具备良好的抓地力,减少行走轮打滑的几率。

1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座靠近负载座的一侧设置有接触层,所述接触层的材料为乳胶,所述负载座上的行走轮均设置有限位轮,所述限位轮的外侧和负载座的里侧变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限位轮使得负载座上的行走轮可分别活动,从而增加负载座的通过能力。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圈形套和转向球的配合使用,使驱动座和行走轮能够在包括上下、左右在内的多个方向上相对转动一定角度,使行走轮和负载座分开各自发挥作用、互不干扰,同时利用负载座单独承载检测仪器,使整个装置能够具备更多的能力,并拥有良好的绕弯、越障通过性;

2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压紧组件的使用,利用挤压轮组件抵接管道的内顶壁,挤压杆和挤压轮组件通过挤压弹簧的弹力挤压驱动座,使驱动座上的行走轮紧紧紧贴管道的内壁,使行走轮具备良好的抓地力,减少行走轮打滑的几率,通过半球形的行走轮的使用,可隔开驱动座和负载座的两侧,避免驱动座和负载座接触管壁。

2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包括驱动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1)的一端铰接有转向组件(3),所述转向组件(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载座(12),所述驱动座(1)的两侧分别安设有一个行走轮(2),所述负载座(12)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行走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1)上的两个行走轮(2)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中段设置有被动锥齿轮(16),所述驱动座(1)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17),所述伺服电机(17)的旋杆设置有驱动锥齿轮(14),所述驱动锥齿轮(14)的外侧和被动锥齿轮(16)相咬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照明组件(5)包括照明腔(501)、密封盖(502)、摄像头(503)和照明灯泡(504),所述照明腔(501)开设于驱动座(1)的一端,所述照明腔(50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摄像头(503),所述照明腔(501)内壁的周面设置有若干个照明灯泡(504),所述照明腔(501)的开口处罩着照明腔(5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腔(501)的内壁涂有反光层,所述密封盖(502)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密封盖(502)的材料为钢化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2)的形状为半球形,所述行走轮(2)球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突块(4),所述突块(4)的材料为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1)的顶端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挤压弹簧(7)、挤压杆(8)、挤压轮组件(9)和插接槽(10),所述驱动座(1)的顶端开设有插接槽(10),所述插接槽(10)的里侧插接有挤压杆(8),所述挤压杆(8)的底端设置有挤压弹簧(7),所述挤压弹簧(7)的底端和插接槽(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挤压轮组件(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轮组件(9)包括连接柱(901)和侧轮(902),所述连接柱(9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侧轮(902),所述连接柱(901)的外侧同挤压杆(8)的顶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1)靠近负载座(12)的一侧设置有接触层(11),所述接触层(11)的材料为乳胶,所述负载座(12)上的行走轮(2)均设置有限位轮(13),所述限位轮(13)的外侧和负载座(12)的里侧变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为一种管道内弯管检测转向机构,属于转向机构技术领域,包括驱动座,所述驱动座的一端铰接有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载座,所述驱动座的两侧分别安设有一个行走轮,所述负载座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行走轮。本技术解决了该机构仅能在确定的方向上进行转向作业,导致机构的行进不够灵活的问题,本技术中,通过圈形套和转向球的配合使用,使驱动座和行走轮能够在包括上下、左右在内的多个方向上相对转动一定角度,使行走轮和负载座分开各自发挥作用、互不干扰,同时利用负载座单独承载检测仪器,使整个装置能够具备更多的能力,并拥有良好的绕弯、越障通过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晋,丁春雄,郑凯,任毅,浦江,陈荣华,李义宏,夏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