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47675发布日期:2023-08-06 02:2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驱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1、轨道车即在轨道上运动的车,在云台领域,由于有时候需要进行移动拍摄,从而有将轨道车应用于云台领域,即将云台安装于轨道车上,拍摄设备安装于云台上,轨道车带动云台及拍摄设备移动,为了提高拍摄效果,应尽量使得轨道车运动平稳;

2、现有技术中,轨道车的驱动结构为电机和一组皮带机构,电机通过一组皮带机构带动轨道车的滚轮转动,从而滚轮在轨道上运动,这种方式结构较为简单,但是负载与电机的惯量比大,仅通过一组皮带机构一级减速,减速比小,电机在低速时的齿槽效应较高,使得轨道车移动时容易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驱动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车驱动结构,包括:

3、转动安装于轨道车本体上的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与轨道上安装的同步带啮合;

4、安装于轨道车本体上的动力组件,用于带动同步轮转动;

5、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一级减速机构和二级减速机构,电机与轨道车本体固定连接,电机通过一级减速机构驱动连接二级减速机构,二级减速机构驱动连接同步轮。

6、优选地,所述一级减速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传动轮转动安装于轨道车本体上,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第一传动轮尺寸小于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驱动连接二级减速机构。

7、优选地,所述二级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同轴固定,第三传动轮与第四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第三传动轮尺寸小于第四传动轮尺寸,第四传动轮与同步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为多楔带。

8、优选地,所述同步轮两侧分别转动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转动转动安装于安装架上。

9、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与轨道车本体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安装架转动设于轨道车本体上,所述轨道车本体与安装架之间连接有张紧机构,用于张紧同步带,所述张紧机构包括:

11、转动安装于轨道车本体上的两个相啮合的齿轮;

12、连接于两个齿轮上部之间的拉伸弹簧;

13、偏心铰接于齿轮端面上的连杆,两根所述连杆分别与两个导向轮的安装架铰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驱动结构通过设置同步轮、同步带和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一级减速机构和二级减速机构,通过两级减速机构,降低负载与电机的惯量比,使得电机更好的驱动负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减速比,降低电机在低速时的齿槽效应,从而使得轨道车本体移动时连续平稳;

16、设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齿轮、拉伸弹簧和连杆,拉伸弹簧的拉力使两个齿轮具有转动趋势,两个齿轮通过连杆使得安装架具有向下转动的趋势,从而两个安装架带动两个导向轮向下压同步带,使得同步带保持张紧并与同步轮紧密啮合。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车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速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传动轮转动安装于轨道车本体上,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第一传动轮尺寸小于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驱动连接二级减速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二级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三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同轴固定,第三传动轮与第四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第三传动轮尺寸小于第四传动轮尺寸,第四传动轮与同步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为多楔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轮两侧分别转动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转动转动安装于安装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与轨道车本体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转动设于轨道车本体上,所述轨道车本体与安装架之间连接有张紧机构,用于张紧同步带,所述张紧机构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适用于驱动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轨道车驱动结构,包括同步轮、同步带和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电机、一级减速机构和二级减速机构,一级减速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一传动带,二级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和第二传动带,同步轮两侧分别转动设有导向轮,导向轮转动转动安装于安装架上,轨道车本体与安装架之间连接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齿轮、拉伸弹簧和连杆,本技术通过设置同步轮、同步带和动力组件,通过两级减速机构,降低负载与电机的惯量比,使得电机更好的驱动负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减速比,降低电机在低速时的齿槽效应;设有张紧机构,使得同步带保持张紧并与同步轮紧密啮合。

技术研发人员:王善杰,高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艾楠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