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伸缩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3962发布日期:2023-06-08 16:5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伸缩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重型伸缩杆,属于生活用品。


背景技术:

1、本申请人早先以公开号cn21254654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伸缩杆,包括管一、管二,所述管一能够插入所述管二,位于所述管二内的弹簧、圆形的垫圈和卡片,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管一的一端固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依次固接所述垫圈、卡片,所述垫圈的外径小于所述管二的内径,在自由状态下所述卡片的外径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管二的内径。该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简单,只需将管一拉出管二到稍大于墙间距的长度后通过压缩弹簧即可固定在墙壁上,使用非常方便。但由于依靠弹簧的弹力支撑在两面墙壁上,适应于较轻的窗帘的悬挂,但应用于较重的物体时,弹簧屈服,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型伸缩杆,在杆长调节至所需的长度后可以锁定,不仅能应用于窗帘杆,还可应用于其他需要调节杆长的场合,如拖把杆、玻璃刮板杆、挂衣钩杆等。

2、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重型伸缩杆,包括管一、管二,所述管一能够插入所述管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还包括

4、座体,包括能插入管一内端并与管一固接的柱体,柱体接续第一挡台,第一挡台接续第一凸轮,第一凸轮接续第二挡台,第一挡台和第二挡台的外径相等且小于等于管二的内径,第一凸轮的最大外径小于第一挡台或第二挡台的外径;

5、涨套,套设在第一挡台和第二挡台之间的第一凸轮外,包括外套,与外套固为一体的内套,外套的外轮廓为优弧,内套的内轮廓为半圆弧,在自然状态下外套的外径小于等于管二的内径,在自然状态下内套的内径小于第一凸轮的最大外径、大于第一凸轮的最小外径;

6、卡圈,硬度大于管二的硬度,嵌设在涨套外圆面的中部,外轮廓为优弧或半圆弧。

7、进一步地,第一凸轮由小半圆台和大半圆台组成,小半圆台的直径为最小外径,大半圆台的直径为最大外径,小半圆台和大半圆台的弦线重合、弧线一端相切。

8、进一步地,涨套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一凸轮的高度。

9、进一步地,卡圈上开设多个镂空。

10、进一步地,卡圈的外侧组件薄削成刃。

11、进一步地,每个镂空的内侧开设与卡圈内腔相通的伸缩缝。

12、进一步地,第二挡台的周向表面滚花。

13、进一步地,涨套和卡圈都具有弹性。

14、进一步地,座体还包括与第二挡台接续的第二凸轮,与第二凸轮接续的第三挡台;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高度相等、形状相同,只不过第二凸轮的最大外径处与第一凸轮的最大外径处相隔180度;第二凸轮外也套设涨套,涨套上也嵌设卡圈。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需将管一拉出管二到所需的长度后,相对旋转管一和管二,管一和管二即可固定,反方向旋转即可松开,使用非常方便,并且具有更大的承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重型伸缩杆,包括管一(1)、管二(2),所述管一(1)能够插入所述管二(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伸缩杆,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轮(33)由小半圆台(331)和大半圆台(332)组成,小半圆台(331)的直径为最小外径,大半圆台(332)的直径为最大外径,小半圆台(331)和大半圆台(332)的弦线重合、弧线一端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涨套(4)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一凸轮(33)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伸缩杆,其特征在于,卡圈(5)上开设多个镂空(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伸缩杆,其特征在于,卡圈(5)的外侧组件薄削成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型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每个镂空(51)的内侧开设与卡圈(5)内腔相通的伸缩缝(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伸缩杆,其特征在于,涨套(4)和卡圈(5)都具有弹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伸缩杆,其特征在于,第二挡台(34)的周向表面滚花。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重型伸缩杆,其特征在于,座体(3)还包括与第二挡台(34)接续的第二凸轮(35),与第二凸轮(35)接续的第三挡台(36);第二凸轮(35)与第一凸轮(33)高度相等、形状相同,只不过第二凸轮(35)的最大外径处与第一凸轮(33)的最大外径处相隔180度;第二凸轮(35)外也套设涨套(4),涨套(4)上也嵌设卡圈(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是一种重型伸缩杆,包括管一、管二,所述管一能够插入所述管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还包括座体、涨套和卡圈,座体包括能插入管一内端并与管一固接的柱体,柱体接续第一挡台,第一挡台接续第一凸轮,第一凸轮接续第二挡台;涨套,套设在第一挡台和第二挡台之间的第一凸轮外,卡圈,硬度大于管二的硬度,嵌设在涨套外圆面的中部,外轮廓为优弧或半圆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只需将管一拉出管二到所需的长度后,相对旋转管一和管二,管一和管二即可固定,反方向旋转即可松开,使用非常方便,并且具有更大的承载力。

技术研发人员:呼忠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口赛罗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