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3009发布日期:2023-07-18 19:2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1、光学内窥镜装配时常常会涉及到薄壁金属件与金属件的装配,并且有一定的密封要求。传统方法为使用o型圈进行径向密封,如图1所示:此密封结构在装配主体时,容易出现主体某一部位过于薄弱而强度较低甚至无法加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内窥镜上的薄壁零件安装困难的问题。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包括外筒座、o型圈以及主体结构;所述外筒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主体结构的端部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与所述限位凹槽共同围设成密封腔;所述o型圈套设于所述限位凹槽上,并与所述密封腔的内周壁相抵接。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外筒座、所述o型圈以及所述主体结构均同轴设置。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外筒座为旋转体结构,且包括依次相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以及第三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筒的外径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筒的外壁共同围设成用于安装所述o型圈的所述限位凹槽;所述主体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筒和所述第二连接筒上,且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筒的外侧壁上。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结构为旋转体结构,且包括依次相连接且同轴设置的主连接筒和锥形筒;所述主连接筒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筒上;所述锥形筒套设于所述限位凹槽上,且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连接筒,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筒的外侧壁上。

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锥形筒的直径由靠近所述主连接筒向着靠近所述第三连接筒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锥形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倒角结构。

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9、本申请的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中,其将主体密封槽设计成倒角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薄壁金属件某一部位强度较低甚至无法加工的问题,再依靠倒角结构和o型圈实现两个金属件之间的密封,其相比较矩形槽而言,在安装主体时受到的阻力更小,更加容易安装,且不易损坏o型圈。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座、o型圈以及主体结构;所述外筒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主体结构的端部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与所述限位凹槽共同围设成密封腔;所述o型圈套设于所述限位凹槽上,并与所述密封腔的内周壁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座、所述o型圈以及所述主体结构均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座为旋转体结构,且包括依次相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以及第三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筒的外径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筒的外壁共同围设成用于安装所述o型圈的所述限位凹槽;所述主体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筒和所述第二连接筒上,且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筒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为旋转体结构,且包括依次相连接且同轴设置的主连接筒和锥形筒;所述主连接筒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筒上;所述锥形筒套设于所述限位凹槽上,且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连接筒,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筒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筒的直径由靠近所述主连接筒向着靠近所述第三连接筒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锥形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倒角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薄壁零件的倒角密封结构,其包括外筒座、O型圈以及主体结构;外筒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限位凹槽;主体结构的端部内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凹槽相配合的倒角结构,倒角结构与限位凹槽共同围设成密封腔;O型圈套设于限位凹槽上,并与密封腔的内周壁相抵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卓外(上海)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