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4302发布日期:2023-08-09 23:2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密封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


背景技术:

1、阀座是阀门内的一个部件,用于支撑阀芯全关位置,并对阀门进行密封。在使用时,阀座通常会受工作介质冲击承受较大的载荷,载荷过大会导致阀座密封失效。同时阀座需要有一定的弹性,载荷消除后能够恢复原来的状态,减小变形。

2、现有技术中如cn214789163u公布的一种补偿式回弹金属阀座,采用双层结构,在阀座外圈和内圈之间设计了补偿区域,补偿区域可以帮助密封,同时两层间存在硬度差可以更好的回弹。但是补偿区域为斜面结构,抗冲击能力以及回弹效果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提升抗冲击能力和回弹效果的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所述阀座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有第一端面2,第二端面3,内壁4,外壁5,第一密封面6,第二密封面7和支撑面8,所述第一密封面6在第一端面2与内壁4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面7在第二端面3与内壁4之间,所述支撑面8在第二端面3与外壁5之间。

3、优选的,所述本体1为环形结构,

4、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面2与第二端面3平行,

5、优选的,所述外壁5与第一端面2垂直,所述内壁4与第一端面2垂直。

6、优选的,所述支撑面8为向内凹的弧面。

7、优选的,所述弧面的截面为半圆弧形状。

8、优选的,所述半圆弧形状的圆心在外壁5与第二端面3所在面的交线上。当支撑面8受力时,由于支撑面8的截面为半圆弧形状,会将力均匀分布到半圆弧形状的支撑点位置,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同时半圆弧形状具有弹性补偿,当载荷卸去后可以回复原状。

9、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面6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密封面7的最大直径。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面6的厚度大于第二密封面7的厚度。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面6上有一凸棱9。凸棱9可以加强密封效果,同时提升抗冲击的能力。

12、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通过第一密封面6和第二密封面7可以良好的进行密封。

14、(2)支撑面8有截面为半圆弧形状的弧面,当支撑面8受力时,由于支撑面8的截面为半圆弧形状,会将力均匀分布到半圆弧形状的支撑点位置,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同时半圆弧形状具有弹性补偿,当载荷卸去后可以回复原状。

15、(3)第一密封面6上有一凸棱9,凸棱9可以加强密封效果,同时提升抗冲击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有第一端面(2),第二端面(3),内壁(4),外壁(5),第一密封面(6),第二密封面(7)和支撑面(8),所述第一密封面(6)在第一端面(2)与内壁(4)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面(7)在第二端面(3)与内壁(4)之间,所述支撑面(8)在第二端面(3)与外壁(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2)与第二端面(3)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5)与第一端面(2)垂直,所述内壁(4)与第一端面(2)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8)为向内凹的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的截面为半圆弧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弧形状的圆心在外壁(5)与第二端面(3)所在面的交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面(6)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密封面(7)的最大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面(6)的厚度大于第二密封面(7)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面(6)上有一凸棱(9)。


技术总结
一种回弹性好的阀座,所述阀座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有第一端面2,第二端面3,内壁4,外壁5,第一密封面6,第二密封面7和支撑面8,所述第一密封面6在第一端面2与内壁4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面7在第二端面3与内壁4之间,所述支撑面8在第二端面3与外壁5之间。支撑面8有截面为半圆弧形状的弧面,当支撑面8受力时,由于支撑面8的截面为半圆弧形状,会将力均匀分布到半圆弧形状的支撑点位置,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同时半圆弧形状具有弹性补偿,当载荷卸去后可以回复原状。第一密封面6上有一凸棱9,凸棱9可以加强密封效果,同时提升抗冲击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柏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