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1084发布日期:2023-06-28 10:0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传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特别是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变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大都需设置导油板和集油槽,且集油槽设置在轴承孔壁上,使轴承孔壁形成周向缺口。存在的不足是:设置导油板会增加搅油损失、降低润滑效率:采用开口式油槽会降低轴承孔的结构强度。从提升轴承孔结构强度、降低搅油损失、提升润滑效率等角度分析,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存在一定优化空间。

2、cn 109944928a公开了“一种变速器的轴承润滑机构及变速器”。变速器的轴承润滑机构,包括:变速器壳体、输入轴轴承、差速器齿轮、输入轴齿轮、集油槽、搅油轮。其中,集油槽具有蓄油状态和排油状态。从而,搅油轮可以搅动集油槽内的润滑油对输入轴轴承实施飞溅润滑。由于搅油轮的转动与输入轴直接关联、而不依赖于差速器齿轮,因此,即便由于车辆长时间驻车或怠速而导致基于差速器齿轮的飞溅润滑失效,搅油轮也可以响应于输入轴的转动而利用集油槽内的润滑油对输入轴轴承实施飞溅润滑。在差速器齿轮运行过程中,集油槽可以不断地排泄在基于差速器齿轮的飞溅式润滑生效的期间内收集的润滑油,以减少搅油轮在此期间内产生不必要的搅油损耗。

3、cn 211175236u公开了“一种带有轴承润滑结构的高转速横置单级减速箱”,该减速箱由横置单级减速器和差速器集成,为了保证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向无位移增设了轴承盖板。从而在箱体内部形成一个油回路,箱体内部各部件高转速运转时,箱体内部的润滑油通过飞溅现象及惯性作用下到储油槽内,再通过油道流入到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上,从而在不增加油泵系统助力的前提下,从而在考虑保证内部空间结构紧凑的前提下,保证对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润滑到位的技术问题。在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的外壁上设置导油槽,箱体内部的润滑油通过飞溅现象及惯性作用下,流入到到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上,从而起到对高转速输入齿轮轴轴承二次润滑作用。

4、毫无疑问,两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都不失为本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能够既使差速器轴承润滑充分,又不降低轴承孔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降低搅油损失、提升润滑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包括变速器左壳体;所述变速器左壳体的内壁为平面,在所述变速器左壳体内壁的中心部位设有差速器轴承孔,在所述变速器左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导油槽、润滑槽和储油槽;所述导油槽位于所述差速器轴承孔的正上方,所述润滑槽位于差速器轴承孔的内壁且与导油槽连通,所述储油槽位于差速器轴承孔的正下方,沿差速器轴承孔的孔壁延伸。

3、进一步,所述导油槽具有导油槽左边、导油槽右边、导油槽大端和导油槽小端,整体呈楔形。

4、进一步,所述润滑槽沿差速器轴承孔内壁的径向深度约为3mm。

5、进一步,所述储油槽沿差速器轴承孔内壁的径向深度约为3mm,沿差速器轴承孔内壁的轴向长度约为4mm。

6、进一步,所述导油槽左边与水平线的夹角约为35°。

7、进一步,所述导油槽右边与水平线的夹角约为70°。

8、进一步,所述导油槽小端与所述润滑槽连通。

9、进一步,所述导油槽大端朝向变速器左壳体的内壁向外边延伸。

10、进一步,所述变速器左壳体的内壁为平面结构。

11、进一步,所述差速器轴承孔用于安装变速器的差速器轴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由于采用内壁下沉式润滑槽,避免了采用开口式油槽或机加油孔,从而保证了差速器轴承孔的周向结构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

14、(2)由于将变速器壳体内壁设置为平面,采用内壁下沉式导油槽,避免了设置挡油筋板,从而减少了搅油损失、提升了润滑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包括变速器左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变速器左壳体(1)的内壁为平面,在所述变速器左壳体(1)内壁的中心部位设有差速器轴承孔(11),在所述变速器左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导油槽(12)、润滑槽(13)和储油槽(14);所述导油槽(12)位于所述差速器轴承孔(11)的正上方,所述润滑槽(13)位于差速器轴承孔(11)的内壁且与导油槽(12)连通,所述储油槽(14)位于差速器轴承孔(11)的正下方,沿差速器轴承孔(11)的孔壁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油槽(12)具有导油槽左边(121)、导油槽右边(122)、导油槽大端(123)和导油槽小端(124),整体呈楔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润滑槽(13)沿差速器轴承孔(11)内壁的径向深度约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储油槽(14)沿差速器轴承孔(11)内壁的径向深度约为3mm,沿差速器轴承孔(11)内壁的轴向长度约为4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油槽左边(121)与水平线的夹角约为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油槽右边(122)与水平线的夹角约为7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油槽小端(124)与所述润滑槽(1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油槽大端(123)朝向变速器左壳体(1)的内壁向外边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变速器左壳体(1)的内壁为平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差速器轴承孔(11)用于安装变速器的差速器轴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包括变速器左壳体;所述变速器左壳体的内壁为平面,在所述变速器左壳体内壁的中心部位设有差速器轴承孔,在所述变速器左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导油槽、润滑槽和储油槽;所述导油槽位于所述差速器轴承孔的正上方,所述润滑槽位于差速器轴承孔的内壁且与导油槽连通,所述储油槽位于差速器轴承孔的正下方,沿差速器轴承孔的孔壁延伸。其能够既使差速器轴承润滑充分,又不降低轴承孔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降低搅油损失、提升润滑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于小平,陈瑞,李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