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5055发布日期:2023-09-04 11:1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减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煤矿行业电缆卷放车胶轮机构多数使用的是轮胎与制动器相连,并通过螺栓与后车架连接,只具备行走功能,忽略了因路面凹凸而产生的振动冲击。尤其对于煤矿巷道内地面的凹凸情况极其严重的情况,会导致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颠簸感明显,体验感极差,更有甚者因为颠簸而进行误驾驶造成安全事故。并且车辆极易在行驶过程中因振动颠簸而损坏,使车辆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2、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胶轮车辆在减振功能方面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使其通过减振框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改进,能从多个方面达到缓和冲击、吸收振动的效果,真正减少车辆在凹凸路面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冲击,使车辆行驶平稳,提升驾驶体验,成为当前业界急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使其通过减振框架与车架的连接方式改进,能从多个方面达到缓和冲击、吸收振动的效果,真正减少车辆在凹凸路面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冲击,使车辆行驶平稳,提升驾驶体验,从而克服现有的胶轮车辆减振功能的不足。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包括减振框架,所述减振框架套设在胶轮的制动盘轴外周,所述减振框架的外侧面与车辆后车架的固定立板贴合,所述固定立板上设有竖向长腰孔,所述减振框架上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销轴穿过所述竖向长腰孔后与所述固定螺纹孔固定连接,且固定销轴可在所述竖向长腰孔内上下滑动。

3、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框架贴合所述固定立板侧设有耐磨板,所述固定销轴螺帽与所述固定立板之间设有耐磨垫。

4、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框架采用内圆外方结构,所述减振框架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与所述固定立板通过所述固定销轴连接的滑动机构。

5、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压缩弹簧和液压油缸,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的上部,其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上部相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上部对应的车辆后车架相抵接,形成所述减振框架与后车架之间的第一缓冲机构;

6、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的侧部,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上部与车辆后车架铰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底部铰接,形成所述减振框架与后车架之间的第二缓冲机构。

7、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另一侧的第三缓冲机构,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侧上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侧下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

8、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油缸采用阻尼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用于向缸体内部注入液压油后被封堵,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缸体内壁密贴,用于将缸体内腔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且所述活塞杆端部设有过油孔,用于实现液压油在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循环流动。

9、进一步改进,所述减振框架的上部设有弹簧固定柱,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固定柱上。

10、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通过在车轮制动盘轴上设置减振框架,并通过减振框架与车架立板之间的可滑动销轴连接,能形成减振框架与车架的可活动连接方式。还通过压缩弹簧和液压油缸的缓冲作用,使胶轮在凹凸不平地面行驶时相对于车架具有支撑、缓冲、减振的作用,避免胶轮与车架直接固定连接导致的剧烈颠簸,使车辆行驶平稳,减少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坏,增加了车辆的使用寿命,提升了驾驶体验,提高了安全性。

12、2.还通过由两个连接杆形成的第三缓冲机构的设置,因其拉长了振动冲击传递到车架的路线,使振动冲击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随着路线的变长而抵消一部分,因而间接起到缓冲、减振作用。

13、3.还通过阻尼液压油缸的设置,由于缸筒内部为封闭空间,液压油只能通过活塞杆端部的过油孔在无杆腔和有杆腔内部循环流动,这样在油缸受到压力或拉力时,由于过油孔的大小一定,液压油的流量一定,活塞杆的伸缩移动被减缓,能达到抵消一部分振动冲击的效果,减振作用优良。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框架,所述减振框架套设在胶轮的制动盘轴外周,所述减振框架的外侧面与车辆后车架的固定立板贴合,所述固定立板上设有竖向长腰孔,所述减振框架上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销轴穿过所述竖向长腰孔后与所述固定螺纹孔固定连接,且固定销轴可在所述竖向长腰孔内上下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框架贴合所述固定立板侧设有耐磨板,所述固定销轴螺帽与所述固定立板之间设有耐磨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框架采用内圆外方结构,所述减振框架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与所述固定立板通过所述固定销轴连接的滑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弹簧和液压油缸,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的上部,其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上部相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上部对应的车辆后车架相抵接,形成所述减振框架与后车架之间的第一缓冲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减振框架另一侧的第三缓冲机构,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侧上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减振框架的侧下部铰接,另一端与车辆后车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采用阻尼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缸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用于向缸体内部注入液压油后被封堵,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与缸体内壁密贴,用于将缸体内腔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且所述活塞杆端部设有过油孔,用于实现液压油在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循环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框架的上部设有弹簧固定柱,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固定柱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胶轮车辆的减振机构,属于车辆减振技术领域。该减振机构包括减振框架,减振框架套设在胶轮制动盘轴外周,减振框架外侧面与固定立板贴合,固定立板上设有竖向长腰孔,减振框架上设有固定螺纹孔,固定销轴穿过竖向长腰孔后与固定螺纹孔连接,且固定销轴可在竖向长腰孔内上下滑动。还包括压缩弹簧和液压油缸。本技术在减振框架与车架立板为可滑动连接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弹簧、液压油缸的缓冲作用,使胶轮在凹凸不平地面行驶时相对于车架具有支撑、缓冲、减振作用。还通过两个连接杆的设置,使振动冲击在传递过程中随着路线变长而抵消,起到间接缓冲、减振作用,使车辆行驶平稳,减少损坏,延长寿命,改善驾驶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逸,屈波,于合宁,王惠伟,马腾飞,李勇,刘宁,金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