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2612发布日期:2023-10-28 16:1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钢带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钢带管也叫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是在塑料管里加上钢带以高密度聚乙烯pe为基体,用表面涂覆粘接树脂的钢带成型为波形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并以聚乙烯材料缠绕复合成整体的双壁螺旋波纹管,简称钢带管,主要用作市政工程地下管网,大流量排水和排污。

2、目前钢带管与钢带管之间的连接结构都是在两根钢带管的端部外壁上处理形成的,而两根钢带管的内壁之间并没有形成连接,使得管道与管道的内壁之间存在缝隙。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上部载荷不均匀时容易出现局部沉陷,因管道内壁之间存在缝隙而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管道在受力后容易从内壁之间的缝隙向外壁的方向开裂,最后造成管道断裂和漏水,并且,钢带管的壁厚越厚,管道连接处的缺陷就更加明显,管道断裂漏水的风险就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钢带管内壁之间无连接处理而存在较大漏水风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对钢带管的内壁进行了连接处理,从而降低钢带管漏水和开裂的风险。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包括左钢带管、右钢带管和外连接圈,所述外连接圈一侧内壁与所述左钢带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外连接圈另一侧内壁与所述右钢带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左钢带管通过所述外连接圈与所述右钢带管连通;还包括内连接圈,所述内连接圈包括相互连接的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所述左连接部与所述左钢带管的内壁连接,所述右连接部与所述右钢带管的内壁连接。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的外壁通过外连接圈连接,此时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的内壁之间还存在一定间隙,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应力集中而出现断裂;在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的内壁之间增加内连接圈后,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得到弥补,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提高,钢带管内壁的应力集中得到减小,钢带管在受上部载荷不均时的漏水风险和开裂风险大大降低。

5、优选的,所述左连接部外壁与所述左钢带管内壁贴合,所述右连接部与所述右钢带管内壁贴合。左连接部外壁与左钢带管内壁贴合,右连接部与右钢带管内壁贴合,有利于内连接圈在连接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时的施工,并且可提高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连接处的抗压强度。

6、优选的,所述左钢带管的内壁与所述左连接部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胶水层,所述左钢带管通过所述第一胶水层与所述左连接部贴合连接;所述右钢带管的内壁与所述右连接部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二胶水层,所述右钢带管通过所述第二胶水层与所述右连接部贴合连接。第一胶水层和第二胶水层在施工时较为简便,并且固化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管道连接时的施工效率。

7、优选的,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和多个第二连接件,所述左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左钢带管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左连接部与左钢带管连接;所述右连接部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右钢带管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三通孔一一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将右连接部与右钢带管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进一步提高左钢带管、内连接圈和右钢带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轴向分离的概率。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左连接部内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左钢带管外壁抵接,以使第一连接件、左连接部和左钢带管的连接更加牢固而不易分离;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右连接部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右钢带管外壁抵接,以使第二连接件、右连接部和右钢带管的连接更加牢固而不易分离。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可为金属铆钉或为塑料铆钉。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塑料铆钉。在施工过程中,可先将塑料铆钉分别穿过左连接部与左钢带管、右连接部与右钢带管,使塑料铆钉一端与左连接部或右连接部抵接,再对塑料铆钉的另外一端进行加热使其熔化,从而无需再增加热熔材料,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塑料铆钉在热熔冷却过程中会逐渐收缩,使左连接部与左钢带管、右连接部与右钢带管的连接更加紧密,而且塑料铆钉的原材料便宜,在使用过程也不会生锈,更加安全卫生。

11、优选的,所述左连接部远离所述右连接部的一端通过第一热熔圈与所述左钢带管内壁热熔连接,所述右连接部远离所述左连接部的一端通过第二热熔圈与所述右钢带管内壁热熔连接。左连接部一端与左钢带管内壁通过第一热熔圈连接形成一体,右连接部一端与右钢带管内壁通过第二热熔圈连接形成一体,可进一步提高管道连接处的抗冲击强度。

12、优选的,所述外连接圈为热收缩套。热收缩套在经过加热后基层收缩,胶层熔化,可紧密地收缩包覆在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的外连接口处,从而与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形成连续的整体,施工简单方便,并且热收缩套的机械强度和抗老化能力较强,可提高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管道开裂的风险。

13、优选的,所述内连接圈为pe材质。pe材质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韧性,抗震性较好,对于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的不均匀沉降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易变形,并且pe材质的内连接圈热膨胀系数与钢带管的热膨胀差距相较于金属材质小,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内连接圈与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之间的连接处也不易发生开裂。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两段管道在外壁形成连接的基础上,管道内壁之间通过内连接圈也形成了连接,弥补了管道内壁之间的缝隙缺陷,减少了管道内壁的应力集中,有效提高了管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降低了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的漏水风险和开裂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包括左钢带管(1)、右钢带管(2)和外连接圈(3),所述外连接圈(3)一侧内壁与所述左钢带管(1)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外连接圈(3)另一侧内壁与所述右钢带管(2)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左钢带管(1)通过所述外连接圈(3)与所述右钢带管(2)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连接圈(4),所述内连接圈(4)包括相互连接的左连接部(401)和右连接部(402);所述左连接部(401)与所述左钢带管(1)的内壁连接,所述右连接部(402)与所述右钢带管(2)的内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部(401)外壁与所述左钢带管(1)内壁贴合,所述右连接部(402)与所述右钢带管(2)内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钢带管(1)的内壁与所述左连接部(401)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胶水层,所述左钢带管(1)通过所述第一胶水层与所述左连接部(401)连接;所述右钢带管(2)的内壁与所述右连接部(402)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二胶水层,所述右钢带管(2)通过所述第二胶水层与所述右连接部(4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5)和多个第二连接件(6),所述左连接部(40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03),所述左钢带管(1)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403)一一连通的第二通孔(101),所述第一连接件(5)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03)和所述第二通孔(101)将左连接部(401)与左钢带管(1)连接;所述右连接部(402)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404),所述右钢带管(2)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三通孔(404)一一连通的第四通孔(201),所述第二连接件(6)穿过所述第三通孔(404)和所述第四通孔(201)将右连接部(402)与右钢带管(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一端与所述左连接部(401)内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5)另一端与所述左钢带管(1)外壁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一端与所述右连接部(402)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另一端与所述右钢带管(2)外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一端与所述左连接部(401)内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5)另一端与所述左钢带管(1)外壁热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一端与所述右连接部(402)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另一端与所述右钢带管(2)外壁热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和所述第二连接件(6)均为塑料铆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部(401)远离所述右连接部(402)的一端通过第一热熔圈(7)与所述左钢带管(1)内壁连接,所述右连接部(402)远离所述左连接部(401)的一端通过第二热熔圈(8)与所述右钢带管(2)内壁热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圈(3)为热收缩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圈(4)为pe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钢带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钢带管连接结构,其包括左钢带管、右钢带管和外连接圈,外连接圈一侧内壁与左钢带管的外壁紧密贴合,外连接圈另一侧内壁与右钢带管的外壁紧密贴合,左钢带管通过外连接圈与右钢带管连通;还包括内连接圈,内连接圈包括相互连接的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左连接部与左钢带管的内壁连接,右连接部与右钢带管的内壁连接。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钢带管内壁之间无连接处理而存在较大漏水风险的不足,通过增加内连接圈弥补了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左钢带管和右钢带管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提高,钢带管内壁的应力集中得到减小,钢带管在受上部载荷不均时的漏水风险和开裂风险大大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业明晨,罗喜丰,岳智文,高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联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