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5733发布日期:2023-09-27 12:5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辊道轴承座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


背景技术:

1、辊道的干油主管沿辊道两边布置,为了缩短供油路线,还要求尽量靠近润滑点;与其并排布置的还有数量与之当的冷却水管。

2、所以每边都有4根主管沿辊道两边布置。

3、每个润滑点的支管再从主管上分出,然后从轴承座的下部接入轴承座;传统轴承座的进油通道通过对轴承座的水平和竖直钻孔实现在实际设计时,轴承座的进油通道以及布油槽处于轴承座的最下部,且布油槽很窄;后续润滑操作时,润滑干油通过布油槽实现对轴承的润滑。

4、如专利-201711033124.x-一种方便注入润滑油的轴承座。

5、上述方案有以下几个缺点:

6、一、是不便于点检;因在轴承座底部,附近有水管、干油管等,一旦该处发生漏油或因振动造成的接头脱落,日常点检时难以被发现;

7、二、是安装维护不方便;因为进油通道位置较低,周围空间小,安装接头时有干涉。

8、三、是易堵死,使用寿命不长;进油通道因处于轴承座的下方位置,时间一长,从辊脖子进入轴承座内腔的氧化铁皮和灰垢会沉积在下部,最后堵住了进油口。

9、四、现有的布油槽,太窄太浅,宽度只有30mm,深度只有3mm,不利于油脂的流动,保证不了对轴承的充分润滑。

10、所以为了解决或者改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就需要对现有轴承座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被堵死的辊轴轴承座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包括轴承座本体,所述轴承座本体上设有槽体机构;

4、所述槽体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轴承座本体上的进油孔;所述进油孔处于轴承座本体中轴线上方。

5、所述进油孔布置在轴承座本体的顶端和/或侧面。

6、在所述轴承座本体两侧均设置至少一个进油孔。

7、所述进油孔在轴承座本体上呈倾斜布置。

8、每个所述进油孔端部均设有一个布油槽;所述布油槽内径大于进油孔内径。

9、所述辊道轴承座总成还包括堵头机构,所述堵头机构包括堵头;所述堵头插接在进油孔内。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辊道轴承座的结构,把进油孔从底部改变到辊道轴承座上部,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便于点检,发生漏油或脱落能及时发现。

12、同时因进油孔处于轴承座的上方,视线好,检查起来一目了然;二是安装维护方便;因为上部空间大,视线好,工人处理起来非常顺手,没任何干涉。

13、且因为有多个进油孔;无论原有支管从哪边布置来的都方便联接。



技术特征:

1.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本体,所述轴承座本体上设有槽体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布置在轴承座本体的顶端和/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本体两侧均设置至少一个进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在轴承座本体上呈倾斜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油孔端部均设有一个布油槽;所述布油槽内径大于进油孔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轴承座总成还包括堵头机构,所述堵头机构包括堵头;所述堵头插接在进油孔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辊道轴承座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包括轴承座本体,所述轴承座本体上设有槽体机构;所述槽体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轴承座本体上的进油孔;所述进油孔处于轴承座本体中轴线上方;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辊道轴承座总成,本技术改变了传统辊道轴承座的结构,把进油孔从底部改变到辊道轴承座上部,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便于点检,发生漏油或脱落能及时发现;同时因进油孔处于轴承座的上方,视线好,检查起来一目了然;二是安装维护方便;因为上部空间大,视线好,工人处理起来非常顺手,没任何干涉。

技术研发人员:肖鹏,宋子鹏,黄培德,陈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