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06806发布日期:2023-12-07 09:46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阀门,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


背景技术:

1、盲板阀是用于管道系统中实现全流量输送或完全关闭状态时的特种阀,现有技术中,一条管道的致盲需要昂贵的成本,涉及人员数量和设备,包括起重机,重型工具或脚手架等,切换过程操作人员面临诸多危险,包括介质外漏引起的腐蚀、中毒、爆炸等等,其具有盲板切换操作困难以及维护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本实用新型具有盲板切换操作便捷的优点,在没有任何工具或设备的条件下,只需一个人即可快速且安全地进行盲板的切换操作,其大大缩短了维护时间,且降低了维护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左阀体和右阀体,所述左阀体和右阀体之间滑动设置有盲板,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圈以及阀座圈,所述驱动圈和阀座圈套设在左阀体外周,驱动圈和阀座圈螺纹配合,并且所述左阀体上设有用于对阀座圈构成周向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圈联动连接用于带动驱动圈周向转动,驱动圈周向转动时促使阀座圈产生靠近或远离盲板方向的轴向运动。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盲板切换时,通过操作驱动机构,促使驱动圈转动,驱动圈转动时,促使阀座圈产生轴向位移,即阀座圈朝向远离或靠近盲板方向运动,阀座圈远离盲板运动后为“松”的状态,可进行盲板的切换操作,阀座圈靠近盲板运动并抵紧盲板时为“夹紧”的状态,从而实现盲板的松时切换,紧时密封。该结构具有盲板切换操作便捷的优点,在没有任何工具或设备的条件下,只需一个人即可快速且安全地进行盲板的切换操作,其大大缩短了维护时间,且降低了维护成本。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箱体、驱动轴以及滑动螺母,所述驱动箱体设置在左阀体上,所述驱动轴贯穿驱动箱体,并且所述驱动轴与驱动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螺母螺纹连接于驱动轴位于驱动箱体内的部位,所述驱动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滑孔,所述滑动螺母上设有与所述滑孔相配合的滑动凸部,所述驱动箱体底部设有过口,所述滑动螺母的底部设有活动凹部,所述驱动圈外壁上设置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外端贯穿所述过口并插入所述活动凹部内。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驱动轴转轴,促使滑动螺母横向位移,由于驱动圈外壁上的从动杆与滑动螺母构成联动,因此滑动螺母横向位移时,从动杆会带动驱动圈产生周向转动,实现驱动圈的旋转。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手轮和减速箱,所述减速箱安装在驱动箱体一侧,减速箱的输入端与手轮联动连接,减速箱的输出端与驱动轴联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通过减速箱连接驱动轴,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能够降低操作扭矩,使得旋转手轮的操作更加轻松,即使盲板的切换操作更加轻松。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的内端设有光杆部,所述驱动圈的开设有螺孔,所述左阀体外周对应所述螺孔的位置设置有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螺丝与所述驱动圈的螺孔螺纹配合,并且所述限位螺丝的光杆部插入到所述弧形限位槽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圈转动时,限位螺丝的光杆部限制在左阀体的弧形限位槽中,使得驱动圈只能周向转动而不能轴向滑移,从而提升驱动圈与阀座圈配合结构的稳定性。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圈对应螺孔外端的部位开设有用于供限位螺丝的螺丝头嵌入的凹槽,并且所述凹槽外端插接有橡胶堵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堵头堵住凹槽,能够避免螺丝头生锈或积灰,以便于后续的维护操作。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圈靠近阀座圈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阀座圈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相契合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驱动圈与阀座圈的螺纹连接,同时二者外周面平齐,结构更加美观。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所述左阀体外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限位板通过螺丝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阀座圈外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凸起。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能够限制阀座圈的周向转动,保证阀座圈能够稳定沿轴向运动。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座圈的内周面设置有用于与左阀体外周面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盲板的一端面上设有用于与阀座圈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盲板的另一端面上设有用于与右阀体的内端面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阀门的密封性,实现绝对零泄漏,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阀体和右阀体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螺栓位于左阀体和右阀体之间的位置套设有用于与盲板边缘相配合的支撑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结构简单,拆装十分方便,并且设置支撑套能够对盲板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左阀体(1)和右阀体(2),所述左阀体(1)和右阀体(2)之间滑动设置有盲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4)、驱动圈(5)以及阀座圈(6),所述驱动圈(5)和阀座圈(6)套设在左阀体(1)外周,驱动圈(5)和阀座圈(6)螺纹配合,并且所述左阀体(1)上设有用于对阀座圈(6)构成周向限位的限位组件(7),所述驱动机构(4)与驱动圈(5)联动连接用于带动驱动圈(5)周向转动,驱动圈(5)周向转动时促使阀座圈(6)产生靠近或远离盲板(3)方向的轴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箱体(8)、驱动轴(9)以及滑动螺母(10),所述驱动箱体(8)设置在左阀体(1)上,所述驱动轴(9)贯穿驱动箱体(8),并且所述驱动轴(9)与驱动箱体(8)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螺母(10)螺纹连接于驱动轴(9)位于驱动箱体(8)内的部位,所述驱动箱体(8)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滑孔(11),所述滑动螺母(10)上设有与所述滑孔(11)相配合的滑动凸部(12),所述驱动箱体(8)底部设有过口(13),所述滑动螺母(10)的底部设有活动凹部(14),所述驱动圈(5)外壁上设置有从动杆(15),所述从动杆(15)的外端贯穿所述过口(13)并插入所述活动凹部(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还包括手轮(16)和减速箱(17),所述减速箱(17)安装在驱动箱体(8)一侧,减速箱(17)的输入端与手轮(16)联动连接,减速箱(17)的输出端与驱动轴(9)联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螺丝(18),所述限位螺丝(18)的内端设有光杆部(19),所述驱动圈(5)的开设有螺孔(20),所述左阀体(1)外周对应所述螺孔(20)的位置设置有弧形限位槽(21),所述限位螺丝(18)与所述驱动圈(5)的螺孔(20)螺纹配合,并且所述限位螺丝(18)的光杆部(19)插入到所述弧形限位槽(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圈(5)对应螺孔(20)外端的部位开设有用于供限位螺丝(18)的螺丝头嵌入的凹槽(22),并且所述凹槽(22)外端插接有橡胶堵头(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圈(5)靠近阀座圈(6)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24),所述环形槽(24)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25),所述阀座圈(6)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24)相契合的环形凸缘(26),所述环形凸缘(26)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25)相配合的内螺纹(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限位板(28),所述左阀体(1)外周设置有安装槽(29),所述限位板(28)通过螺丝安装在安装槽(29)内,所述阀座圈(6)外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30),所述限位板(28)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30)相配合的导向凸起(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圈(6)的内周面设置有用于与左阀体(1)外周面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32),所述盲板(3)的一端面上设有用于与阀座圈(6)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33),盲板(3)的另一端面上设有用于与右阀体(2)的内端面构成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3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阀体(1)和右阀体(2)通过螺栓(35)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螺栓(35)位于左阀体(1)和右阀体(2)之间的位置套设有用于与盲板(3)边缘相配合的支撑套(3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切换方便的盲板阀,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左阀体和右阀体,所述左阀体和右阀体之间滑动设置有盲板;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圈以及阀座圈,所述驱动圈和阀座圈螺纹配合,并且所述左阀体上设有用于对阀座圈构成周向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圈联动连接用于带动驱动圈周向转动,驱动圈周向转动时促使阀座圈产生靠近或远离盲板方向的轴向运动。本技术具有盲板切换操作便捷的优点,在没有任何工具或设备的条件下,只需一个人即可快速且安全地进行盲板的切换操作,其大大缩短了维护时间,且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尚玉来,谷尚铸,丁新,葛志克,陈安定,陈浩博,肖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伯特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