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减振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温度可控的挤压油膜阻尼器。
背景技术:
1、挤压油膜阻尼器是高速旋转机械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对转子的振动具有良好的抑制的效果,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运行可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速旋转机械中。
2、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原理是:当转子运动时挤压油膜产生抵抗转子运动的阻尼,从而起到为转子减振的作用。因此,油膜阻尼对挤压油膜阻尼器乃至整个高速旋转机械系统的稳定运行均有重要影响。在旋转机械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转子的振动,油膜在抑制转子振动的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并且旋转机械负荷越高,转子的振动频率越高,进而导致油膜温度越容易升高,而油膜阻尼和油的粘度成正相关,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由负荷变动所产生的温度变化也将导致油膜的阻尼的变动。
3、因此,在实际的工况环境中,旋转机械容易因负荷的波动而导致液压油膜阻尼器的阻尼降低,导致油膜的阻尼会随着负荷的波动而波动,无法使油膜阻尼器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器的冷却结构,以改善现有油膜阻尼器在使用过程中因油膜的温度升高而无法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包括壳体和冷却机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具有位于所述壳体同一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冷却机构连通。
3、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冷却液循环组件,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包括水循环管路和冷热水机,所述冷热水机的供液口通过所述水循环管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冷热水机的收液口通过所述水循环管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且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均为筒体,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周,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
5、所述冷却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流道、螺旋流道和出液流道,所述螺旋流道为以所述内壳的轴线为中心环绕设置的双螺旋流道;所述进液流道衔接于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流道衔接于所述出液口。
6、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器的冷却结构还包括密封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两端的密封盖和连接座,其中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所在端;所述连接座中开设有进液通孔和出液通孔,所述进液通孔与所述进液流道连通,所述出液通孔与所述出液流道连通;所述内壳上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的一端面与所述外壳的对应端面齐平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邻近所述密封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内壳的对应端面抵接的限位收缩部,所述限位收缩部的内径与所述内壳的内径相同。
8、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临近限位收缩部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组件。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以第一轴线为中心,分别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外侧面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上的两个环形槽,以及设于任意一个所述环形槽中的密封圈。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插设于所述内壳中,所述连接座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一轴线同轴且间隔设有多条环形密封筋,且各所述密封筋与所述内壳的内壁紧密贴合。
11、进一步的,沿所述第一轴线,所述内壳贯通所述外壳,对应连接所述密封盖的一端,所述内壳临近所述密封盖的外壁成型有与所述外壳的对应端面抵接的限位凸起。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度可控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温度可控的挤压油膜阻尼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冷却流道,能够利用冷却流道中所流经的冷却液来带走阻尼器的热量,使阻尼器中油膜的温度保持在最佳状态,以解决现有的阻尼器因油膜温度的升高而无法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的技术问题。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温度可控的挤压油膜阻尼器,其包括如上文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温度可控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冷却流道,能够利用冷却液带走阻尼器中过多的热量,防止因温度升高而影响阻尼器的使用,使阻尼器中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运行。此外,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流道设于壳体上,结构精巧,不占用额外空间,以便于将本实用新型中的温度可控的挤压油膜阻尼器应用于各种集成度较高的旋转机械中。
1.一种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和冷却机构(1),所述壳体(2)内设有冷却流道(11),所述冷却流道(11)具有位于所述壳体(2)同一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流道(11)与所述冷却机构(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1)包括与所述冷却流道(11)连通的冷却液循环组件(12),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12)包括水循环管路(121)和冷热水机(122),所述冷热水机(122)的供液口通过所述水循环管路(121)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冷热水机(122)的收液口通过所述水循环管路(121)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括内壳(21)和外壳(22),且所述内壳(21)和所述外壳(22)均为筒体,所述外壳(22)套设于所述内壳(21)的外周,且所述内壳(21)与所述外壳(22)过盈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的冷却结构还包括密封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2)两端的密封盖(3)和连接座(4),其中所述连接座(4)连接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所在端;所述连接座(4)中开设有进液通孔(41)和出液通孔(42),所述进液通孔(41)与所述进液流道(111)连通,所述出液通孔(42)与所述出液流道(113)连通;所述内壳(21)上与所述连接座(4)连接的一端面与所述外壳(22)的对应端面齐平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2)邻近所述密封盖(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内壳(21)的对应端面抵接的限位收缩部(221),所述限位收缩部(221)的内径与所述内壳(21)的内径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1)临近限位收缩部(221)的外壁与所述外壳(22)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以第一轴线为中心,分别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壳(21)的外侧面和所述外壳(22)的内壁上的两个环形槽(23),以及设于任意一个所述环形槽(23)中的密封圈(2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插设于所述内壳(21)中,所述连接座(4)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一轴线同轴且间隔设有多条环形密封筋(43),且各所述密封筋(43)与所述内壳(21)的内壁紧密贴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轴线,所述内壳(21)贯通所述外壳(22),对应连接所述密封盖(3)的一端,所述内壳(21)临近所述密封盖(3)的外壁成型有与所述外壳(22)的对应端面抵接的限位凸起(212)。
10.一种温度可控的挤压油膜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的冷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