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飞轮储能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承组件以及具有该支承组件的飞轮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飞轮储能装置,在飞轮轴的下端设置有下支承组件。下支承组件包括轴承、笼式筒体、轴承座、下力传感器和支撑座,轴承安装于轴承座的轴承室内,轴承座安装于笼式筒体内,在笼式筒体下端的外部安装下力传感器,笼式筒体安装于支撑座内。
2、上述的下支承组件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笼式筒体和下力传感器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件,笼式筒体和下力传感器分别单独装配,从而导致下支承组件的零件数量和装配工作量均较大,装配成本和难度都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承组件,其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支承组件存在零件数量多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支承组件,用于与转轴连接,其包括:
3、至少一个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用于套设于所述转轴外;
4、第一支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形成有轴承室,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室内;
5、笼式传感部件,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安装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内,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轴向作用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力;
6、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用于支撑所述笼式传感部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轴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至少局部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内。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笼式传感部件包括笼式筒体和第一检测元件,所述笼式筒体形成有凹腔,所述凹腔的一端形成有安装口,另一端形成有端部腔壁;
8、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从所述安装口安装于所述凹腔内,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端部腔壁;
9、所述第一检测元件设于所述端部腔壁;
10、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端部腔壁共同构成所述第一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作用于所述端部腔壁的力。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部腔壁朝向所述凹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台和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沿所述笼式筒体的周向环绕设置,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沿所述笼式筒体的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
12、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
13、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包括应变片和引线,所述应变片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应变片到所述安装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台到所述安装口的距离;
14、所述引线与所述应变片电连接,且所述引线从所述端部腔壁延伸于所述笼式筒体外。
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部腔壁朝向所述凹腔的一侧还形成有第二凸台;
16、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沿所述笼式筒体的径向设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17、所述第二凸台到所述安装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台到所述安装口的距离;
18、所述应变片从所述第一凸台延伸至所述第二凸台;
19、所述第二凸台上还凹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用于缓冲所述笼式筒体径向变形对所述第一力传感器检测的影响。
2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凸台设有多个缓冲槽,多个所述缓冲槽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凸台;且/或,
21、所述第二凸台上还凹设有沉槽,所述缓冲槽从所述沉槽背对所述安装口凹设形成。
2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承组件还包括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设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内侧壁之间。
2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局部外侧壁环绕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环形凹槽,所述阻尼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的阻尼环;且/或,
24、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局部外侧壁形成有多个肋条和多个通槽,多个所述肋条和多个所述通槽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圆周方向交替分布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局部外侧壁。
2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和至少一个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一角接触球轴承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轴向以正面朝向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轴承室内,所述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轴向以正面背对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轴承室内,且所述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轴向位于所述第一角接触球轴承与所述第一力传感器之间;且/或,
26、所述支承组件还包括第二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背对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远离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轴向作用于所述第二力传感器的力。
2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散热水套、第一连接套和第一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座安装于所述散热水套的轴向一端并与所述散热水套围合形成所述轴承室,所述第一连接套至少局部沿所述散热水套的径向设于所述散热水套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之间;或者,
28、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第二连接套和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套的轴向一端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套围合形成所述轴承室,所述第二连接套至少局部沿所述轴承的径向设于所述轴承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之间。
2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轮储能装置,其包括:
30、飞轮转子,所述飞轮转子包括转轴和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转盘,所述转轴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从所述转盘的两侧伸出所述转盘外;
31、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安装有上述的支承组件。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承组件及飞轮储能装置,通过将笼式结构件与第一力传感器集成为一个笼式传感部件,一方面可以减少支承组件的零件数量,从而简化了支承组件的结构和装配工作量,进而降低了支承组件的装配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也消除了第一力传感器和笼式结构件之间的摩擦问题。
1.一种支承组件,用于与转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包括笼式筒体和第一检测元件,所述笼式筒体形成有凹腔,所述凹腔的一端形成有安装口,另一端形成有端部腔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腔壁朝向所述凹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凸台和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沿所述笼式筒体的周向环绕设置,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沿所述笼式筒体的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腔壁朝向所述凹腔的一侧还形成有第二凸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设有多个缓冲槽,多个所述缓冲槽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凸台;且/或,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还包括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设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内侧壁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局部外侧壁环绕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环形凹槽,所述阻尼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的阻尼环;且/或,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和至少一个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一角接触球轴承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轴向以正面朝向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轴承室内,所述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轴向以正面背对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轴承室内,且所述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沿所述笼式传感部件的轴向位于所述第一角接触球轴承与所述第一力传感器之间;且/或,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支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散热水套、第一连接套和第一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座安装于所述散热水套的轴向一端并与所述散热水套围合形成所述轴承室,所述第一连接套至少局部沿所述散热水套的径向设于所述散热水套与所述笼式传感部件之间;或者,
10.一种飞轮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