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复位,特指一种弹片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在机械运动过程中,转轴在转动一定角度后需要复位,以满足动作要求。
2、在现有技术中,对转轴的复位时,一般都是通过设置扭簧来对转轴提供复位力,即转轴在被施加动力以实现转动后,扭簧会被压缩,且扭簧会形成弹性恢复力,当被施加的动力撤销后,该转轴会被扭簧的弹性恢复力驱使复位。
3、然而,扭簧提供的弹性恢复力有限,且易于疲劳,并不能很好的驱使转轴复位;再者,扭簧无法实现对转轴进行定位,导致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弹片复位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弹片复位装置包括弯曲成非封闭环状的主弹片,该主弹片两端之间形成有用于与转轴的矩形端部装配的开口,该主弹片包括有主体部以及沿主体部上端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该第一导向部与主体部连接处形成第一弧形夹持部,该第二导向部与主体部连接处形成第二弧形夹持部,该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之间形成所述的开口。
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弹片呈非封闭的圆环形。
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弹片外部还套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弹力的辅助弹片。
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弹片呈非封闭的圆环形。
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弹片中主体部下端与辅助弹片下端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弹片的宽度与辅助弹片的宽度相同。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呈倒八字形分布。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弹片上端两内侧面分别与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之间形成有间隔。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主弹片中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起到导向的作用,用于引导转轴的矩形端部压入所述的开口中,并由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分别夹持在矩形端部的两侧面,当转轴在被施加外力以实现转动后,该转轴中矩形端部的两侧面会随之转动,此时会驱使该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均向外张开,即可使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会形成由外向内的弹性恢复力,当外力撤销后,该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会通过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自动复位,并且驱使该转轴自动复位;当转轴转动的角度大于90°时,该转轴中矩形端部的上下端面处于竖直状态,并分别与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接触,此时外力撤销且转轴不再转动时,该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会夹持住转轴中矩形端部的上下端面,达到旋转90°后定位的功能,当再次施加外力并驱使该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且再次外力撤销后,该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会驱使该转轴恢复到原始的位置,达到复位的功能;综上所述,该弯曲成非封闭环状的主弹片能够提高足够的弹性恢复力以驱使转轴恢复到原始的位置,且不易疲劳,使用寿命长,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转动角度大于90°后的转轴中的矩形端部进行夹持定位,达到得转轴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1.一种弹片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弯曲成非封闭环状的主弹片(1),该主弹片(1)两端之间形成有用于与转轴(3)的矩形端部(31)装配的开口(10),该主弹片(1)包括有主体部(11)以及沿主体部(11)上端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一导向部(12)和第二导向部(13),该第一导向部(12)与主体部(11)连接处形成第一弧形夹持部(14),该第二导向部(13)与主体部(11)连接处形成第二弧形夹持部(15),该第一弧形夹持部(14)和第二弧形夹持部(15)之间形成所述的开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片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片(1)呈非封闭的圆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片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片(1)外部还套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弹力的辅助弹片(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片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弹片(2)呈非封闭的圆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片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片(1)中主体部(11)下端与辅助弹片(2)下端通过点焊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片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片(1)的宽度与辅助弹片(2)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弹片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2)和第二导向部(13)呈倒八字形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弹片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弹片(2)上端两内侧面分别与第一导向部(12)和第二导向部(13)之间形成有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