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连接结构、液冷管路及液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4805发布日期:2023-11-23 00:3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管路连接结构、液冷管路及液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结构、液冷管路及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备受关注,众所周知,电池需要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才能更大限度地释放其内部的能量,因此,一般会设置一个液冷系统来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

2、传统的液冷系统包括液冷管路和多个子冷却板,为了提高对电池的精准控温,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电池所处的环境给予相应子冷却板分配对应的流量,为了实现对子冷却板的多流量分配,一般将子冷却板上的接头设计成不同口径,以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子冷却板上的接头种类较多,物料管理成本较高,并且由于不同子冷却板上的接头口径偏差较小,装配错误的概率较高。

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管路连接结构、液冷管路及液冷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结构,能够控制流入各液冷板的冷却液的流量,且无需更改各液冷板的接头口径,进而降低了装配错误率以及物料管理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管路连接结构,包括:

4、快插接头,所述快插接头内部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的一端与管路本体连通,所述第一通路的另一端与液冷板连通;

5、限流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通路内,所述限流件包括限流区域,从所述管路本体内流出的所述冷却液经所述限流区域流入所述液冷板内,所述限流区域的面积为所述第一通路的流通面积。

6、可选地,所述限流区域为开设在所述限流件上的通孔。

7、可选地,所述限流件与所述快插接头过盈配合。

8、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路的内壁上设有止挡面,所述限流件上凸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抵接于所述止挡面。

9、可选地,所述限流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液冷板相连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卡扣,所述液冷板的接头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卡扣。

11、可选地,所述管路连接结构还包括:

12、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内设有供所述冷却液流通的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的两端均与所述管路本体连通,所述第一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

13、可选地,所述限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的连通处。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冷管路,包括管路本体和多个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多个所述管路连接结构沿所述管路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管路本体连通。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多个液冷板和上述的液冷管路,多个所述液冷板均与所述液冷管路上的多个所述管路连接结构对应连通。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快插接头和限流件。快插接头内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第一通路,限流件可拆卸安装在第一通路内。使用时,从管路本体内流出的冷却液经限流区域流入液冷板内,并且限流区域的面积为第一通路的流通面积,即可以通过更改限流区域的面积,实现对流入液冷板内的冷却液流量的调控。上述管路连接结构,使得在液冷系统中既能够控制流入各液冷板的冷却液的流量,又无需更改液冷板的接头口径,降低了液冷板的管理成本和安装错误率。

18、通过设置限流件可拆卸安装在第一通路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限流区域不同的限流件,灵活性较高,提高了上述管路连接结构的普适性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冷管路,包括管路本体和多个上述的管路连接结构。该液冷管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可以实现对各支路的流量分配。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多个液冷板和上述的液冷管路。该液冷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可以实现对各液冷板的流量分配,且无需更改液冷板的接头口径,降低了液冷板的管理成本和安装错误率。



技术特征:

1.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区域(121)为开设在所述限流件(120)上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件(120)与所述快插接头(110)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111)的内壁上设有止挡面(112),所述限流件(120)上凸设有限位凸缘(122),所述限位凸缘(122)抵接于所述止挡面(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件(12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111)与所述液冷板相连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卡扣(113),所述液冷板的接头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卡扣(113)。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连接结构(100)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件(120)设置在所述第一通路(111)与所述第二通路(131)的连通处。

9.液冷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本体(200)和多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100),多个所述管路连接结构(100)沿所述管路本体(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管路本体(200)连通。

10.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液冷板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管路,多个所述液冷板均与所述液冷管路上的多个所述管路连接结构(100)对应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路连接结构、液冷管路及液冷系统。该管路连接结构包括快插接头和限流件,其中,快插接头内部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第一通路,第一通路的一端与管路本体连通,第一通路的另一端与液冷板连通;限流件可拆卸安装于第一通路内,限流件包括限流区域,从管路本体内流出的冷却液经限流区域流入液冷板内,限流区域的面积为第一通路的流通面积。上述管路连接结构,能够控制流入各液冷板的冷却液的流量,且无需更改各液冷板的接头口径,进而降低了装配错误率以及物料管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