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针粘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3812发布日期:2024-01-16 11:0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针粘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造,特别涉及一种穿刺针粘接装置。


背景技术:

1、经皮引流穿刺针是动静脉介入手术的辅助导引器械,在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穿刺针包括外针组件和内针组件,外针组件包括相固定的外针座和外针管,内针组件包括相固定的内针座和内芯针,在治疗使用时外针组件和内针组件先组合,内芯针穿入外针管内,内芯针的针尖穿出外针管的头部,然后内芯针的针尖穿刺人体皮肤,并连同外针管一起插入人体内,最后拉出内芯针,留下外针管保持连接人体以供后续手术操作。

2、目前穿刺针的组装方式是通过手工组装,将外针管插入外针座内并用胶水粘接固定形成外针组件,将内芯针插入内针座内并用胶水粘接固定形成内针组件,再把内芯针插入外针管内,把外针座与内针座组合,形成穿刺针。

3、但是,这种组装方式中存在组装精度较低、品质难保证的问题,由于外针管和内芯针分别组装,当各部件的尺寸存在偏差或安装不到位时,内芯针的针尖伸出外针管的距离无法把控,伸出过多时使临床医护人员无法确定在穿刺患者时的深度,伸出距离不足时会直接导致无法穿刺,特别对于高精度要求的手术时容易带来医疗风险,而且,外针管和内芯针可能存在不平行的问题,导致使用时不够顺畅。

4、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有一种新的适合穿刺针组装的粘接方法和穿刺针粘接装置,可提高穿刺针的组装精度和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穿刺针粘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穿刺针的组装精度偏低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穿刺针粘接装置,包括:

3、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和定位内针座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下侧设有上下贯通的调节孔;

4、距离检测装置,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内芯针的针尖所伸出外针管的伸出距离;

5、第一调节装置,其设于所述底座的下侧,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上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顶针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上下位置,所述顶针能够穿过内针座内的第一内通孔并与穿插于所述第一内通孔内的内芯针的底部抵接。

6、内针座放置在底座的定位槽内,内针座、内芯针、外针座和外针管按照使用时的状态组装在一起;顶针从下侧进入内针座内并与内芯针的底部抵接,通过第一调节装置可调节顶针的上下位置,内芯针的位置随顶针的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可控制内芯针的针尖伸出外针管的距离,并且通过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内芯针的针尖所伸出外针管的伸出距离,在调节的过程中可实时控制内芯针和外针管的相对位置;在调节好内芯针的位置后,对外针座和外针管粘接固定后移开,再对内针座和内芯针粘接固定,从而完成穿刺针的粘接组装。

7、本实用新型穿刺针粘接装置中穿刺针的粘接是在内芯针穿插在外针管内,按照使用状态并控制好内芯针的针尖所伸出外针管的伸出距离后进行粘接,可适应各部件的尺寸存在偏差或安装偏差,组装后的穿刺针得到较准确的针尖伸出距离,可提高每个穿刺针的组装精度,而且粘接时内芯针在外针管内,内芯针与外针管基本保持平行,可提高在使用时的顺畅度,从而提高穿刺针的品质。

8、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粘接装置还包括校正座,所述校正座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校正座上设有第一校正槽,所述第一校正槽用于定位外针管和内芯针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所述第一校正槽正对于位于下侧的所述定位槽。

9、在组装时,内芯针和外针管的中部可放置在校正座的第一校正槽内,第一校正槽正对于定位槽,使内芯针和外针管整体保持竖直状态,以免与外针座和内针座产生倾斜,而且,通过第一校正槽和定位槽的位置匹配,使内芯针居中于内芯座的第一内通孔内,使外针管居中于外针座的安装孔内,进一步提高组装配合精度,使得内芯针和外针管在旋转不同角度后仍基本保持居中和平行,进一步提高使用的顺畅度。

10、优选地,所述校正座上设有磁铁,所述磁铁设于所述第一校正槽的开口方向的背侧,所述磁铁用于把外针管和内芯针吸附于所述第一校正槽内。

11、校正座上的磁铁可对外针管和内芯针产生磁力,吸引外针管和内芯针保持在第一校正槽内,方便外针管和内芯针的定位,结构简单,而且磁铁放置在第一校正槽的开口方向的背侧,不阻碍第一校正槽的开口位置,不需设置另外的限位结构在第一校正槽的开口位置,第一校正槽的开口位置是开放的,方便放入外针管和内芯针。

12、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粘接装置还包括提示装置,所述提示装置与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提示装置用于在所述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内芯针的针尖所伸出外针管的伸出距离在预设距离时发出提示信息。检测到内芯针的针尖所伸出外针管的伸出距离在预设距离时,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息,方便操作人员了解调节情况。

13、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粘接装置还包括上座,所述上座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距离检测装置设于所述上座上,所述上座上设有管端指示部,所述管端指示部用于对齐外针管的顶部端面,所述穿刺针粘接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与所述上座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上座相对于所述底座的上下位置。

14、在安装和组装过程中,通过管端指示部与外针管的上端的位置的对比,可指示外针管的位置;通过第二调节装置可调节上座的上下位置,使管端指示部正对外针管的上端,同时距离检测装置也随上座移动,使距离检测装置到管端指示部的高度距离不变,提高对内芯针的针尖位置检测的准确度,可提高伸出距离的检测精度。

15、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所述上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并能够沿所述连接杆上滑动,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上座抵接于所述调节螺母的上侧。

16、由于上座抵接在调节螺母上,当转动调节螺母时,调节螺母可带动上座上下运动,从而可调节上座的上下位置,结构较简单,方便调节。

17、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螺栓,所述调节孔的下侧设有调节螺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与所述调节螺孔螺纹连接,所述顶针固定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的上端。转动第一螺栓可调节顶针的上下位置,方便调节,当顶针受压时,利用螺纹连接的自锁性可不改变位置,方便实现顶针位置的调节和锁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穿刺针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粘接装置还包括校正座(6),所述校正座(6)设于所述底座(3)的上方,所述校正座(6)上设有第一校正槽(61),所述第一校正槽(61)用于定位外针管(22)和内芯针(12)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所述第一校正槽(61)正对于位于下侧的所述定位槽(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针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座(6)上设有磁铁(62),所述磁铁(62)设于所述第一校正槽(61)的开口方向的背侧,所述磁铁(62)用于把外针管(22)和内芯针(12)吸附于所述第一校正槽(61)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粘接装置还包括提示装置(41),所述提示装置(41)与所述距离检测装置(4)电连接,所述提示装置(41)用于在所述距离检测装置(4)检测到内芯针(12)的针尖所伸出外针管(22)的伸出距离在预设距离时发出提示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粘接装置还包括上座(7),所述上座(7)设于所述底座(3)的上方,所述距离检测装置(4)设于所述上座(7)上,所述上座(7)上设有管端指示部(71),所述管端指示部(71)用于对齐外针管(22)的顶部端面,所述穿刺针粘接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82),所述第二调节装置(82)与所述上座(7)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装置(82)能够调节所述上座(7)相对于所述底座(3)的上下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刺针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连接杆(8),所述上座(7)套设于所述连接杆(8)上并能够沿所述连接杆(8)上滑动,所述连接杆(8)上设有螺纹段(811),所述螺纹段(811)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83),所述上座(7)抵接于所述调节螺母(83)的上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5)包括第一螺栓(51),所述调节孔(32)的下侧设有调节螺孔(33),所述第一螺栓(51)的螺杆与所述调节螺孔(33)螺纹连接,所述顶针(52)固定于所述第一螺栓(51)的螺杆的上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穿刺针粘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下侧设有调节孔;距离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内芯针的针尖所伸出外针管的伸出距离;第一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上设有顶针,顶针穿过调节孔,第一调节装置能够调节顶针相对于底座的上下位置,顶针能够与内芯针的底部抵接。本技术中穿刺针的粘接是在内芯针穿插在外针管内,按照使用状态并控制好内芯针的针尖所伸出外针管的伸出距离后进行粘接,可适应各部件的尺寸存在偏差或安装偏差,得到较准确的针尖伸出距离,可提高每个穿刺针的组装精度,而且内芯针与外针管基本保持平行,可提高在使用时的顺畅度,从而提高穿刺针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吴炳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