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8643发布日期:2024-03-22 10:2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1、回转支承作为机械领域常用的基础原件,起连接和传动作用,广泛应用于起重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中。具体结构方面,回转支承主要包括内圈、外圈、滚珠及隔离块,在内圈和外圈上均设置有安装孔,分别用于连接工程机械的上车部分和下车部分,滚珠及隔离块间隔分布在内圈和外圈所包裹形成的空腔(滚道)内,隔离块用于分隔滚珠。在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用于防止灰尘等颗粒杂质进入内圈与外圈之间。但是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密封性较差,不具有防水性能。

2、目前,为实现滚珠与滚道的润滑,一般在内圈与外圈之间加注润滑剂,润滑剂呈膏状或半流体形式,且不能完全疏水。而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作业场景繁多,其在水中作业的工况越来越多。当挖掘机在水中作业时,回转支承会出现进水问题。在水进入回转支承后,会导致润滑脂的乳化变质,需要及时更换回转支承内部的润滑脂,否则会出现回转支承的滚珠与滚道润滑不良、滚珠及滚道生锈、磨损的问题,进而导致挖掘机的上车部分出现较大的晃动量,操作感急剧下降。

3、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回转支承在进水后润滑剂容易变质且需要更换润滑剂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回转支承在进水后润滑剂容易变质且需要更换润滑剂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支承,包括:

3、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内圈的外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形成有滚道;

4、滚球,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滚球设置于所述滚道内;

5、隔离件,设置于所述滚道内,且所述隔离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滚球之间;

6、固体润滑脂,填充于所述内圈、所述外圈、所述滚球和所述隔离件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固体润滑脂为固化状态。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中的任意一者设置有注入孔,所述注入孔供所述固体润滑脂进入所述滚道内,所述注入孔与所述滚道相连通;

8、所述回转支承还包括:

9、第一封堵件,用于封堵所述注入孔,所述第一封堵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注入孔内。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注入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个所述注入孔沿所述滚道的周向间隔分布。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外圈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供所述固体润滑脂、所述滚球和所述隔离件进入所述滚道内,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滚道相连通;

12、所述外圈还包括:

13、第二封堵件,用于封堵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封堵件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外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形成所述滚道;

15、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二环形槽均具有油槽部,所述油槽部沿所述滚道的周向延伸。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第二封堵件靠近所述滚道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壁面与所述滚道的壁面平滑对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隔离件的两端设置有供所述滚球伸入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为球冠面。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所述凹槽的侧壁平滑。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还包括:

20、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边缘嵌置于所述外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边缘抵在所述内圈的第一端的端面上;

21、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边缘嵌置于所述内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边缘抵在所述外圈的第二端的端面上。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上述的回转支承。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外圈、滚球、隔离件和固体润滑脂,外圈可转动地套设于内圈的外部,在内圈与外圈之间形成有滚道。滚球和隔离件设置于滚道内。滚球设置有多个,多个滚球沿滚道的周向分布。隔离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滚球之间,在每相邻的两个滚球之间均设置有隔离件。上述固体润滑脂填充于内圈、外圈、滚球和隔离件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间隙内,固体润滑脂为固化状态,固体润滑脂的设置可以避免灰尘等外部异物进入回转支承的内部。固体润滑脂具有优良的疏水性能,且在回转支承运转过程中固体润滑脂受挤压会缓慢释放流动的润滑脂,被释放出的流动的润滑脂在回转支承内部形成油膜,未被释放出的润滑脂留存于固体润滑脂的内部,不会与固体润滑脂外部的任何物质接触。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在水中作业时,即使有水进入回转支承的内部,被释放的润滑脂所形成的油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回转支承的内表面与水相隔离,对回转支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在工程机械上岸后,通过使回转支承继续运转,可以将回转支承内部的水甩出,减少水的残留。固体润滑脂留在回转支承的内部,且固体润滑脂内未被释放的润滑脂并未与水接触,不会出现变质的问题,固体润滑脂还可以继续受挤压释放流动的润滑脂而产生润滑的作用,无需更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回转支承在进水后润滑剂容易变质且需要更换润滑剂的问题。

24、此外,注入孔设置有至少两个,且通过注入孔和安装孔均可以向滚道内注入经软化的固体润滑脂,可以减小固体润滑脂的加注阻力,降低固体润滑脂的加注难度。

25、油槽部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小固体润滑脂的加注阻力,且油槽部可以存储一定量的固体润滑脂,减少对滚球的磨损。

26、通过在第二封堵件上设置弧形槽,并使弧形槽的内壁与滚道的内壁平齐,使第二封堵件的端部填补安装孔在滚道内壁形成的凹陷,可以使滚球能够顺畅平稳地通过安装孔所在的位置,提高回转支承运转的平稳性。

27、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回转支承,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技术特征:

1.一种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中的任意一者设置有注入孔,所述注入孔供所述固体润滑脂进入所述滚道内,所述注入孔与所述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个所述注入孔沿所述滚道的周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形成所述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的两端设置有供所述滚球伸入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为球冠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平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回转支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回转支承及作业机械,其中,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外圈、滚球、隔离件和固体润滑脂,外圈可转动地套设于内圈的外部,内圈与外圈之间形成有滚道;滚球设置有多个,多个滚球设置于滚道内;隔离件设置于滚道内,且隔离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滚球之间;固体润滑脂填充于内圈、外圈、滚球和隔离件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间隙内,固体润滑脂为固化状态。如此设置,现有技术中的回转支承在进水后润滑剂容易变质且需要更换润滑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马培培,项伟,任亚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