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7885发布日期:2024-02-26 17:0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具体地,涉及一种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大部分自行车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塔基上的主动齿轮与花鼓内部的从动齿轮相互配合,实现主动棘轮与花鼓动力的传输。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单向性间歇运动,踩踏自行车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输驱动力;停止踩踏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分离,自行车能依靠惯性滑行。

2、例如,公告号为cn105059049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单向离合花鼓。其有效的降低了塔基与花鼓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自行车的滑行。但诸如上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配合方式均采用垂直方式贴合,其传动的效率较低,且棘齿磨损快,易磨损打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包括主动棘轮,其包括本体及轮体,轮体呈环状,轮体设于本体一端,且轮体的中心轴线与本体的中心轴线重叠;轮体背向本体的表面具有第一棘齿面,第一棘轮面为倾斜面,且由第一棘齿面的外圈向第一棘齿面的内圈靠近于本体方向进行倾斜,第一棘齿面包括沿着环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棘齿单元;滑动棘轮,其包括被动棘轮及连接部,被动棘轮设于连接部的一端,被动棘轮背向连接部的表面具有第二棘齿面,第二棘齿面为倾斜面,且第二棘齿面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与第一棘齿面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相适配,第二棘齿面包括沿着环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棘齿单元,第二棘齿面嵌合于第一棘齿面时,多个第一棘齿单元以及多个第二棘齿单元啮合。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棘齿面的倾斜角位于轮体的中心轴线和本体的径向之间。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棘齿单元及第二棘齿单元均为三角齿。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棘齿单元的长度大于第一棘齿单元的长度。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本体与轮体一体成型设置。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本体沿周壁设置多个连接台,多个连接台等距间隔设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连接部的外侧壁均匀分布有多个直齿单元。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两轴承,两轴承分设于本体及轮体内。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设置于主动棘轮上的第一棘齿面及设置于滑动棘轮的第二棘齿面倾斜设置,增加了第一棘齿面与第二棘齿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主动棘轮更好的驱动滑动棘轮转动,从而提高动力传输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面(121)的倾斜角位于所述轮体(12)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本体(11)的径向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单元(1211)及所述第二棘齿单元(2111)均为三角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棘齿单元(21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棘齿单元(1211)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与所述轮体(12)一体成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沿周壁设置多个连接台(111),多个所述连接台(111)等距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的外侧壁均匀分布有多个直齿单元(2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轴承(3),两所述轴承(3)分设于所述本体(11)及所述轮体(12)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一种自行车单向离合结构,包括主动棘轮,其包括本体及轮体,轮体背向本体的表面具有第一棘齿面,第一棘轮面为倾斜面,且由第一棘齿面的外圈向第一棘齿面的内圈靠近于本体方向进行倾斜;滑动棘轮,其包括被动棘轮及连接部,被动棘轮背向连接部的表面具有第二棘齿面,第二棘齿面为倾斜面,且第二棘齿面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与第一棘齿面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相适配。通过第一棘齿面及第二棘齿面倾斜设置,增加了第一棘齿面与第二棘齿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主动棘轮更好的驱动滑动棘轮转动,从而提高动力传输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毕德胜,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速轮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