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管道维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98604发布日期:2024-04-23 11:17阅读:7来源:国知局
玻璃钢管道维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检修维护,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装置。


背景技术:

1、玻璃钢管道是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基体一般是由热固性树脂组成,包括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树脂等。增强体是由纤维制品组成,所用的纤维主要包括e无碱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碳纤维等。因玻璃钢管道是由树脂和纤维复合而成的材料,其具有其他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特性,耐腐性强、质量轻强度高、内壁光滑不结蜡结垢等,主要应用于油田的地面管、井管,市政及化工厂的排污排水管等领域。

2、由于管线常埋地下,以及人为开挖、管道老化造成玻璃钢管道管体及接头渗漏问题增多维修工作量日益增大,若破损区域较大,则维修时间更长、难度更大。

3、目前,现有技术在管道破损处的维修办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通过在玻璃钢管道破损处包覆防渗层、增强层和加热层,但是该解决方案仅适用于管道轻微破损的情况,并且工艺容错率低,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适合于环境较为复杂的工况;方式二:通过两个连接件连接管道一端,通过胶粘剂与管子端部粘接,连接件之间采用螺母连接,该方式所需管节较长,不适合用于管道破损较小处维修,并且无法明确适用于多大口径的管线以及不同口径管线维修所需时长,小口径管线可采用此方案解决,但大口径管线采用此方案会造成施工面积增大,增加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的消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管线维修中存在维修所需管节较长,不适合用于管道破损较小处维修,无法明确适用于多大口径的管线以及不同口径管线维修所需时长,大口径管线维修存在施工面积大,人工劳动强度大、时间成本高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装置,包括:

3、至少两个连接结构和至少一个维修短节,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玻璃钢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维修短节连接,所述维修短节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之间。

4、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连接结构的轴向开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靠近所述维修短节一端的孔径小于所述锥形孔靠近所述玻璃钢管道一端的孔径。

5、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6、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沿轴向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玻璃钢管道的介质流道连通的第一通道。

7、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锥形孔靠近所述维修短节一端的孔径。

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维修短节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连接结构与玻璃钢管道安装限位。

9、可选地,所述维修短节沿轴向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结构配合安装的安装部。

10、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内螺纹。

11、可选地,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维修短节沿轴向贯穿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3、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对损坏泄漏的玻璃钢管道实施维修,可根据管道破损大小,选择不同长度的维修短节进行连接具有更高的工艺容错率,并且仅需要小面积开挖进行维修,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效率高管道维修时间短,能够及时恢复生产,具有节省人力、物力、时间,以及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维修工况,连接牢固可靠的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结构和至少一个维修短节,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玻璃钢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维修短节连接,所述维修短节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管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钢管道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短节沿轴向贯穿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检修维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结构和至少一个维修短节,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玻璃钢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维修短节连接,所述维修短节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之间。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对损坏泄漏的玻璃钢管道实施维修,可根据管道破损大小,选择不同长度的维修短节进行连接,具有更高的工艺容错率,并且仅需要小面积开挖进行维修,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效率高,管道维修时间短能够及时恢复生产,具有节省人力、物力、时间,以及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维修工况,连接牢固可靠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于向伟,王建,刘英华,张明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胜利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