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28442发布日期:2024-04-18 17:42阅读:8来源:国知局
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充气工具,具体指一种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轮胎气压控制的需求与日俱增,特种车的使用让这种需求更加明显。旋转接头可以实现高压气体传输,满足在汽车运行中对轮胎充气的需求。

2、申请号为cn201811504770.4的《一种无轴承自密封高速高压旋转接头》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壳体、节流孔塞、进气管和端面密封套,壳体中设有通气腔,通气腔的一端设有进气口,通气腔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口,节流孔塞固定在通气腔中、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端面密封套固定在通气腔的进气口端,端面密封套和节流孔塞之间形成高压区,进气管的一端穿过通气腔的进气口和端面密封套设置在高压区中,进气管位于高压区中的管端呈喇叭口结构。

3、上述方案虽然实现了在汽车运行中对轮胎充气,但是,为了提高密封性,其在通气腔中设置了节流孔塞并形成高压区,一旦进气管与壳体的衔接处出现漏气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高压区内压力不稳定,不仅影响充气效果,而且进气管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进气管与壳体之间的转动平稳性降低,影响旋转接头的寿命。

4、因此,对于目前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旋转平稳性好、寿命高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包括:

4、上盖体;

5、下盖体,与所述上盖体相互对合形成旋转主体,该旋转主体在上盖体与下盖体相对合的中央部位形成导气腔,所述旋转主体的侧部设置有供导气腔中的气体输出的单向阀;

6、导气轴,能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主体上,所述导气轴的第一端为露出于旋转主体外的进气端、第二端为位于导气腔中的出气端;

7、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的对合处设置有套置在导气轴外周的密封套,所述下盖体设置有围绕导气轴外周布置的容置腔,该容置腔中安装有用于转动支撑导气轴的轴承,沿气体输送方向,所述轴承下游与密封套上游之间形成有供泄漏的高压气排出的排气腔。

8、优选地,所述上盖体底部的中央部位向上凹陷形成插配腔,相应的,所述下盖体顶部的中央部位向上凸出形成与插配腔配合插装的插接部,所述导气腔的下端对应该插接部布置。

9、优选地,所述的导气腔开设于上盖体中且自下向上延伸,所述导气腔的内径与导气轴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导气轴的上端伸入导气腔的上部中,所述导气腔的中部内壁开设有围绕导气轴布置的、用以容置润滑油的储油室。

10、优选地,所述导气腔下部的内壁开设有自下向上延伸的气流缓冲室,相应的,所述下盖体的顶壁开设有围绕导气轴布置且直径大于气流缓冲室直径的安装仓,所述的密封套容置在该安装仓中且顶部贴近气流缓冲室的底部布置。

11、优选地,所述密封套的单边横截面呈u形结构,该u形结构第一竖向部分的上端对应气流缓冲室的底部布置,该u形结构第二竖向部分的上端对应气流缓冲室底部外围的上盖体顶壁布置。

12、优选地,所述u形结构第一竖向部分的横向宽度小于气流缓冲室的单边宽度,所述气流缓冲室的底部与u形结构围合出的内腔相连通。

13、优选地,所述上盖体的底壁设置有围绕气流缓冲室下端的外围布置的凹凸面,所述u形结构第二竖向部分的上端抵靠在该凹凸面上。

14、优选地,所述安装仓的底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围绕导气轴外围布置的凸圈,该凸圈的顶部与所述u形结构横向部分的内圈相抵,该凸圈外围的安装仓底部设置有与u形结构横向部分的外圈相抵的密封圈。

15、优选地,所述的安装仓与容置腔上下对应,所述下盖体的中央部位开有连通安装仓与容置腔且供导气轴穿过的轴孔,所述的排气腔形成于容置腔的顶部,所述下盖体中开有横向延伸且与排气腔相连通的导气通道,所述上盖体中设置有竖向延伸且下端与导气通道相连通的单向排气阀。

16、优选地,所述的轴承为双轴承,该双轴承的端部通过卡圈约束在容置腔内壁与导气轴外壁之间。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上盖体与下盖体的对合处设置了密封套,导气轴通过轴承支撑在旋转主体上,在轴承下游与密封套上游之间形成有供泄漏的高压气排出的排气腔,在充气过程中,导气轴与旋转主体相对转动,因密封套与轴承的配合,可避免气体泄漏且转动稳定,如果因外在原因出现一定的气体泄漏,泄漏的气体也不会在导气轴与旋转主体之间乱窜,而是会经配合缝隙进入排气腔中排出,从而确保旋转主体具有好的旋转平稳性,避免导气轴与旋转主体之间摩擦或晃动而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1)底部的中央部位向上凹陷形成插配腔(11),相应的,所述下盖体(2)顶部的中央部位向上凸出形成与插配腔(11)配合插装的插接部(23),所述导气腔(10)的下端对应该插接部(23)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腔(10)开设于上盖体(1)中且自下向上延伸,所述导气腔(10)的内径与导气轴(3)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导气轴(3)的上端伸入导气腔(10)的上部中,所述导气腔(10)的中部内壁开设有围绕导气轴(3)布置的、用以容置润滑油的储油室(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腔(10)下部的内壁开设有自下向上延伸的气流缓冲室(13),相应的,所述下盖体(2)的顶壁开设有围绕导气轴(3)布置且直径大于气流缓冲室(13)直径的安装仓(24),所述的密封套(5)容置在该安装仓(24)中且顶部贴近气流缓冲室(13)的底部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5)的单边横截面呈u形结构,该u形结构第一竖向部分(51)的上端对应气流缓冲室(13)的底部布置,该u形结构第二竖向部分(52)的上端对应气流缓冲室(13)底部外围的上盖体(1)顶壁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结构第一竖向部分(51)的横向宽度小于气流缓冲室(13)的单边宽度,所述气流缓冲室(13)的底部与u形结构围合出的内腔(50)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1)的底壁设置有围绕气流缓冲室(13)下端的外围布置的凹凸面(25),所述u形结构第二竖向部分(52)的上端抵靠在该凹凸面(25)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仓(24)的底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且围绕导气轴(3)外围布置的凸圈(241),该凸圈(241)的顶部与所述u形结构横向部分(53)的内圈相抵,该凸圈(241)外围的安装仓(24)底部设置有与u形结构横向部分(53)的外圈相抵的密封圈(24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仓(24)与容置腔(21)上下对应,所述下盖体(2)的中央部位开有连通安装仓(24)与容置腔(21)且供导气轴(3)穿过的轴孔(26),所述的排气腔(22)形成于容置腔(21)的顶部,所述下盖体(2)中开有横向延伸且与排气腔(22)相连通的导气通道(27),所述上盖体(1)中设置有竖向延伸且下端与导气通道(27)相连通的单向排气阀(7)。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6)为双轴承,该双轴承的端部通过卡圈(8)约束在容置腔(21)内壁与导气轴(3)外壁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充气用旋转接头,包括上盖体、下盖体、导气轴,上盖体与下盖体的对合处设置有套置在导气轴外周的密封套,所述下盖体设置有围绕导气轴外周布置的容置腔,该容置腔中安装有用于转动支撑导气轴的轴承,沿气体输送方向,所述轴承下游与密封套上游之间形成有供泄漏的高压气排出的排气腔。本技术在充气过程中,导气轴与旋转主体相对转动,因密封套与轴承的配合,可避免气体泄漏且转动稳定,如果因外在原因出现一定的气体泄漏,泄漏的气体也不会在导气轴与旋转主体之间乱窜,而是会经配合缝隙进入排气腔中排出,从而确保旋转主体具有好的旋转平稳性,避免导气轴与旋转主体之间摩擦或晃动而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好东,赵志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轮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